末日征途,从清明节开始

第431章 收复金阳(二)(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末日征途,从清明节开始》最新章节。

宁安河西岸的堡垒总算建成了,矗立在阳江桥前方,截断了整个沿江道路,叶澄上上下下视察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就是居住条件比东边差不少。

叶澄暗自盘算,下一步就该轮到掐断木屋村方向的山路了。

转天,第二批参与集训的队员也飞回来了,第三批集训队员同步出发,由郑再荣历千帆邹海峰等人领衔。

胡之亮等人最后的实战训练同样是在北方,只不过战线已经退到了浑同江,离三江平原一步之遥。

“现在才八月下旬,至少要到十一月初尸潮才会南下,还有两个月,依你看,战区顶得住吗?”叶澄问胡之亮

“三江平原应该守不住,据说他们的底线是撤到东北角的龙江盆地,那里十月就要下雪了,应该能守住”胡之亮指着地图说道。

“龙江盆地?这地方种地可以,但是没有油田,也没有重工业,生产不了武器吧。”

“首先是要活着才有希望吗。”

“看来我们还是要靠自己啊,战区一两年内估计是不可能打到我们这了。”

“好事啊,至少没人管东管西,唧唧歪歪。”

“那倒也是。”

通往木屋村的路,上次清理西岸时就已截断了两处,为了保险起见,叶澄胡之亮带着澄字营亮字营和上百位幸存者,又在山路狭窄处,靠着山峰建起了两道三米多高的隔离墙。

隔离墙完全封死道路,要想出去,只能爬梯子。墙上也设置了一些射击孔,以备不时之需。

墙后一个木头搭建的了望塔,哨兵可以站在里面监控周边。

最后,还拖了两间铁皮房过去,放在隔离墙后方,方便站岗放哨的人员居住。

金阳的防御工事也基本完工,一共建成了大大小小的四座碉堡,碉堡之间全部钉下了一人多高的栏杆,紧紧靠在河边,再拉上带刺铁丝网。

丧尸即使过了河,也很难爬过铁丝网,毕竟在水里没有地上那么快的速度,防守方有充足的时间反应。

艾豪杰参观了何家湾堡垒之后,大受启发,也想在金阳建造同样的隔离墙。

叶澄认为没有必要,让他量力而为,毕竟整个河岸长达五六公里,都建成墙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可不少。

艾豪杰却说他要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一段一段慢慢建,只要宁安供应充足的水泥和砖,他有把握在冬季尸潮来临前搞定。

至此,从宁安到金阳,一个庞大的封闭式末日基地构建完成,一头挑着宁安,一头连着金阳。

中间是绵延四五十公里的山区腹地,有大片田地和几十个村庄。两侧是东乡河和西江,过了江,仍然是莽莽群山,海拔大多在一两千米,山高林密,尸迹罕至。

金阳终于用上了双龙湖电站的电,而宁安,则计划着要重启自来水厂。

从金阳到宁安的两条主路上,每天都会有巡逻队来回巡视,这个工作,主要是由金阳方面进行。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带着百亿物资苟天灾末世
带着百亿物资苟天灾末世
关于带着百亿物资苟天灾末世:暴雨、极寒、地震,动植物变异、极热、酸雨、暴雪……各种天灾接踵而至,建立许久的秩序崩塌,生存物资减少,动物植物发生变异。处处都是危险,全人类都在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五级双系异能者林若在末世苦苦挣扎五年,原以为能熬到末世尽头,却在队友的背叛下无奈自爆。带着前世的异能重生回到末世一个月前,凭借着空间里囤积的古董,开始疯狂囤积物资。她要带着这些物资,在天灾中努力活下去。避雷
残逐
逃出大山之后
逃出大山之后
关于逃出大山之后:大约就是一个又病又丧的神经病的故事,同时这个神经病又有点儿可怜,但她受的罪又有些活该。就这个样子。这是一个末世来临后灵气复苏的故事,无CP!无CP!无CP!女主不杀人如麻,不是纯爽文,介意的勿入。
缘如水人如茶
末日:无限物资,拿捏无数女神
末日:无限物资,拿捏无数女神
无限物资,拿捏无数女神:末日来袭,动物变异,物资匮乏。别的幸存者们还在艰难救生,拥有超级物资工厂系统的楚阳却吃喝不愁。而且只要收留符合系统标准的幸存者,就能解锁新的物资生产流水线。收留的越多,解锁的越多,并且全都能储存在时间禁止的无限空间里。鱼香肉丝,川味火锅,米面,牛羊肉……能获得异能的花,沙漠之鹰,半自动步枪,全自动步枪,大口径狙击枪……这是末日?楚阳却说这是他的天堂。
尘世浊
暗域迷踪之风衣人
暗域迷踪之风衣人
关于暗域迷踪之风衣人:人类文明在重建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第九观测者等人成为了人类的英雄和守护者。然而,他们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们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深入研究量子科技和宇宙奥秘。他们前往宇宙深处,探索那些未知的星球和文明。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机遇,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宇宙文明的发展。同时,他们也时刻警惕着新的危机的出现,为了人类的未来,继续在无尽的宇
石文武
丧尸:迷归
丧尸:迷归
我是一名高三美术生,世界上最荒唐的事发生了,临近艺考,我不知道这算得上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我得以喘息,我可以做平时我想做但是不敢做的事,别人也可以做他们平时想做不敢做的事,真不知道我该谢谢它还是痛恨它。
徐墨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