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海上浮梦》最新章节。
盛铭绪的再次到来让钟家既惊且喜。
那一晚的惊心动魄还留有余味,丛家至今都没从监视和恐惧中摆脱,现在丛家已经不再跟任何人往来,连丛薇薇也是借机托了交好的人家送去上海的亲戚家。离得最近的钟家,也很少能见到丛家人出入,这里仿佛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
丛李两家的亲事因新郎被迫离开而搁置,李家那边为黛馨考虑单方面取消了婚约。因此倒没受到什么审查与监视。她曾在一个深夜上门拜访,那时薇薇还住在钟家,彼此见了面哭得不能自已,她给薇薇看了盛家送来的丛束轩留的信。
“你看,你哥哥没事,他平安离开了!你家里应该也收到信了!我问过送信的人,他们说你哥还给家里写了信的!”李黛馨红着眼睛安慰窝在她怀里掉眼泪的小姑娘。
“可是、可是我哥再也不能回家了!他不能来娶你了!呜——”
“我等他回来,事情会平息的,到那时候他就会回来了!”李黛馨也抱着她哭。
“嫂子,我怕你不等他了,又怕你一直等着他!”
“傻丫头,这是我自己的决定,不怪他,都是该死的小日子的错!”
李黛馨是个外柔内刚的人,丛束轩被迫逃亡路上的写下的一封信并不能说服她另嫁他人,她的感情又不是夏日的急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她要等着,她不信小日子有耐心跟她耗一辈子!
而盛铭绪对丛束轩的帮助也让钟家上下对他印象非常好,十分热情地迎他进门,钟老爷连声吩咐厨房备上好酒菜,要好好招待贵客。
响油鳝丝、芙蓉虾片、樱桃肉、银鱼蒸蛋羹、油焖笋、荷叶粉蒸肉....宽敞轩丽的花厅分了男女两桌,中间摆了一个两面绣的屏风,盛铭绪挑了挑眉,很识相没有说什么坐着一起吃的话,一切全听主家的安排。
钟老爷特地拿了一壶珍藏的自酿酒,神神秘秘地告诉盛铭绪,“酿酒的方子是家里祖传的,乾隆下江南的时候还进献过一回,得了赏的!”
盛铭绪十分捧场地露出期待的神情,“我还真想尝尝乾隆皇帝都夸的酒呢!不过我酒量不大行,伯父您可别笑话。”
“哈哈哈哈哈~咱们只是小酌,小酌一杯!”钟老爷眉开眼笑地倒酒,盛铭绪连忙接过代劳,白瓷小酒杯盛着剔透的酒液,一股清冽的酒香挥发出来,盛铭绪凑近鼻尖轻嗅,“还未入口就闻到了酒香!”
“尝尝看,和国外的洋酒有什么区别?”
“入喉顺滑绵柔,回味甘甜,清爽利落无杂味!好粮食才能酿好酒,您这酒从选原料开始就花了心思的吧?”盛铭绪不由点头,确实是好酒!
钟老爷笑容更甚,他的酒友一般都和他差不多的年纪,这盛铭绪年纪轻轻就懂品赏他的珍藏,还能言之有物,看来是真有些内秀的!
“哈哈哈,江南乃鱼米之乡,最好的稻米都产自这里,我这酒啊,用的每一粒粮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那你说说,咱们的白酒和那些洋酒差在哪儿了?”
“嗯...要说个高下我没资格评判,就和您说说这本土酒和洋酒喝起来有什么不同吧?”盛铭绪挑了个更切实际且不容易挑起争论的角度来谈论。
能听留学回来的人说国外的见闻,钟母和钟灵毓也聚精会神地聆听。
“我留学时多少也参加过大小酒会,他们那儿的酒宴爱喝葡萄酒,红的、白的,口感香甜不易醉,男女都能喝。他们的葡萄酒讲究口感丰富,酿酒的木桶不同也会给酒增加苹果、香梨、栗子等等的风味,红肉配红葡萄酒,海鲜鱼肉要配白葡萄酒。”
“美国人性格豪爽,也喝谷物酿的烈酒,不过他们的酒不像咱们花时间慢慢酝酿,他们性子急,要用蒸馏设备提纯酒液,像威士忌、伏特加、金酒,尤其是那个伏特加,是北边苏联人最爱的,蒸馏出来的伏特加原酒得有95度!得掺水淡化了才能入口呢!那酒我喝过一次,什么口感回味啊都没有,就是纯粹烈火一样的酒精,喝下去整个人都烧起来了,晕了一整天!”
钟父捋着山羊胡赞同,“苏联前身就是老北边的沙俄,那儿冰天雪地的,就得喝这种烈酒才能耐得住刺骨的冷。”
“洋人喝酒也挺讲究嘛!还得不同的肉配不同颜色的酒。”钟母笑道。
“美国人啊性子糙,讲究这些的是欧洲人,法国和意大利饮食文化都丰富,那儿产的葡萄酒也好喝。我的女同学们都爱喝法国产的香槟,这酒带汽泡,味道酸甜香气浓郁,喝上去跟水果味的甜水在嘴里跳舞似的。这是在庆典上开的酒,咱们逢年过节办喜事不都会放炮仗吗?他们开香槟,酒塞子一拔开会发出砰的声音,跟放礼炮一样!”
钟家人听了俱都笑出了声,钟灵毓歪头想象,“水果味道的甜水在嘴里跳舞”是什么样的感觉。
“国外的酒花样多,咱们本土的酒南黄北白,每个省都有拿得出手的名酒,民间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私藏佳酿,就如您今晚让我尝鲜的这酒,回味悠长,您若是不出去宣扬,谁能知道您家里有乾隆皇帝都夸的好酒呢?可见有时候酒香也怕巷子深!”盛铭绪感叹道。
钟老爷不知想到了什么,有些低落地叹了一口气,“咱们的好酒数不胜数,咱们的好丝绸好棉布也不计其数,可偏偏争不过舶来的洋布洋玩意。”
“好了,吃着饭呢,你又长吁短叹地坏了兴致。”钟母说着埋怨的话,眼神示意小喜去帮那桌布菜,别慢待了客人。
盛铭绪吃了两口鳝丝,直夸味道好,见钟老爷兴致还是不高,就说道:“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从纺纱机开始的,咱们还在用人力手摇的纺纱机,一次纺一根棉线的时候,人家已经用一台机器同时纺多根棉线了,通过技术变革提高生产力,人知道累,机器可不会,他们用一台机器做完了咱们十几个人要做的事。这是1764年就开始存在的差距。”
“西方人领先咱们一百多年,落后就要挨打,想追上去,咱们就得吃点苦受点罪,不破不立嘛!只要咱们有决心有志气,发展咱们自己的工业力量,先打好基础,再追上去,只要追上去了超过去不就指日可待嘛?”盛铭绪十分乐观地说道。
“这...能追得上吗?”钟父一脸希冀地望着他,老迈浑浊的瞳孔里闪着光。这个从日落西山的晚清朝廷走来的老迈儒生,他的政治生命随着没落王朝的倾塌而夭折,年轻且奋进的儿子也曾为旧华国落下帷幕奋斗过,到如今,他已经走过人生的大半时光,他不曾享受过旧王朝的荣光,也不能融入儿子用生命抗争来的新天地。可他对这片土地的赤诚之心,始终火热滚烫。
盛铭绪神色有一瞬间的不自然,但还是笑着点头,“有志者事竟成。”
“好!只要我辈儿郎胸怀大志锐意进取,何愁不能驱除鞑虏啊!”钟父一拍大腿连连赞叹,“我本以为你们这些去国外喝了洋墨水的都是数典忘祖之辈,见识了国外的灯红酒绿就嫌弃家里土气落后...”
盛铭绪连连摆手,“伯父,您不能以偏概全啊!像我丛哥就是满腔爱国豪情,连学的专业都是奔着武装强国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