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星陨之下:三国逐鹿》最新章节。
陆临跟着姜维穿过城门时,马蹄铁撞击青石板的声响惊飞了檐下的麻雀。街道两侧的蜀中百姓纷纷避让,却在看到姜维的旗帜时停下脚步,弯腰行礼。陆临注意到那些目光中的疲惫——衣衫褴褛的妇人抱着骨瘦如柴的孩童,老翁挑着两筐干瘪的粟米,连守城士兵的皮甲都磨得发亮。
”蜀汉竟困顿至此……”他攥紧缰绳,掌心渗出冷汗。
城楼上的诸葛亮转过身来。陆临呼吸一滞——那人的眼睛比塑像更清亮,像是能看透千年光阴。羽扇轻摇间,他开口了:“将军说你是奉我之命而来?”
姜维的枪尖抵上陆临后腰,冰冷的枪尖透过薄衫,刺得他一阵发麻。
“丞相恕罪,”陆临翻身下马,双手捧剑,“此剑确是丞相所赐,但……不是此时的丞相。”
空气陡然凝滞。诸葛亮的目光落在剑柄铭文上,忽然轻笑一声:“星陨之时,天命所归。好一个‘天命’。”他接过古剑,指尖抚过剑脊锈痕,“建兴三年,我在汉中铸此剑时,可没刻过这些字。”
陆临心头剧震。这把剑竟是诸葛亮亲手锻造?史书从未记载!
“说吧,”诸葛亮突然用羽扇挑起他的下巴,“你是从建兴几年来的?”
“丞、丞相何出此言?”陆临强压惊慌。他能感觉到姜维的杀气在身后凝成实质。
“剑上的铜绿是药水伪造,铭文却是用后世楷书所刻。”诸葛亮收回羽扇,似笑非笑,“更别说你衣襟里露出的……”他忽然用羽扇尖端挑开陆临的衣领,一枚塑料纽扣滚落在地。
姜维的枪尖刺破外袍。
“等等!”陆临急中生智,“我能让汉中屯田产量翻倍!”
枪尖顿住。诸葛亮抬手示意姜维退后,目光如炬:“细说。”
“渭水南岸可改种冬麦,来年开春再种蜀黍,一年两熟。”陆临语速飞快,“再以粪肥混草木灰为基肥,亩产至少三石……”
诸葛亮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帕子上晕开暗红。姜维箭步上前搀扶,却被他推开:“接着说!”
“成都平原可造筒车引水,省去人力戽斗。军中连弩射程不足,若将箭槽改为螺旋纹……”
“够了。”诸葛亮喘息着坐回藤椅,“伯约,带他去兵器坊。”
“丞相!此人来历不明……”姜维急道。
“他能说出筒车二字,就该知道这物件二十年前已随孝直(法正)入土。”诸葛亮盯着陆临逐渐苍白的脸,“给你三日。若改不出能射两百步的连弩——”羽扇划过脖颈。
姜维拎起陆临,听见丞相低不可闻的叹息:“天命……总算来了个像样的。”
兵器坊内,铁星四溅,工匠们的锤打声此起彼伏。陆临盯着案上的连弩图纸,冷汗浸透后背。历史上诸葛连弩直到诸葛亮死后才由姜维完善,而他现在要提前十年复现这项技术。
“用弹簧?这时代连钢都炼不好……”他抓起炭笔在羊皮上狂书,“等等,秦弩的青铜机括或许可以改造——”
“你就是那个妖人?”稚嫩的声音突然响起。
陆临抬头,看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扒在窗棂上。那眉眼与姜维七分相似,却多了几分跳脱。“我叫姜承!阿爹说你能让弩箭飞过沔水?”
历史中的姜维之子本该在三十年后出生。陆临笔尖一顿,羊皮纸上晕开墨团。
“别听我爹胡说。”少年翻窗而入,抓起弩机零件,“你看这个,我在箭匣底下加了个滑槽,上弦速度能快……”
“等等!”陆临阻止他,“把滑槽改成斜角,用牛皮做缓冲。”他飞速在图纸上勾勒,“这样可以增加弩箭的稳定性和射程。”
姜承愣了一下,随即露出钦佩的眼神:“陆先生,你真厉害!”
“快去准备材料。”陆临迅速指挥工匠们,“我们需要牛皮、猪油和桑皮纸,越多越好。”
姜承带着工匠们迅速行动起来,不一会儿,所需的材料便堆满了兵器坊。陆临拿起一张桑皮纸,仔细地将其裁剪成合适的大小,然后用猪油均匀地涂抹在纸面上。他一边操作,一边向姜承解释:“猪油易燃,涂在桑皮纸上可以作为引火材料。箭头裹上这种纸,在发射时点燃,就能在空中形成火焰,对敌军造成混乱。”
姜承听得入神,眼神中闪烁着好奇和兴奋:“这主意太妙了!”
“但关键在于弩机的改造。”陆临拿起一个弩机零件,继续说道,“我们需要在箭匣底部增加一个斜角滑槽,用牛皮做缓冲,这样可以减少弩箭发射时的震动,提高精度和射程。”
姜承立刻动手帮忙,他虽然年轻,但手脚麻利,很快就掌握了改造的要点。在陆临的指导下,他们将一张坚韧的牛皮剪成合适的形状,固定在滑槽的底部。接着,他们将裁剪好的桑皮纸裹在箭头上,用细绳紧紧绑住,确保在发射时不脱落。
“这样就行了吗?”姜承拿起一支改造好的火矢,仔细端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