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短篇中草药故事集》最新章节。
张阳拿着药杵站在一旁,等板栗壳烧成炭后,立刻倒进石臼里研磨。他手臂用力,药杵落下,炭末簌簌落在臼底,很快就磨成了细粉。王宁取过干净的纱布,将炭末包好,又拿了些止血的草药,跟着老太太往她家赶去。
等王宁处理完伤口回来时,百草堂里已经挤满了人。张娜正给百姓分板栗粥,陶碗碰撞的声音和笑声交织在一起。郑钦文站在柜台旁,手里拿着毛笔,正在纸上写着什么。见王宁回来,他笑着递过一张纸:“王堂主,我把板栗的食疗方写下来了,有治腰膝酸痛的板栗核桃粥,有治脾虚食少的板栗山药羹,还有治外伤出血的板栗壳炭敷方,待会儿贴在堂外,百姓就能照着做了。”
王宁接过纸,只见上面的字迹工整有力,每个方子下面都写着用法用量。他心里满是感激:“多谢郑先生,有了这方子,百姓在家就能调理身体了。”
就在这时,林婉儿走了进来。她玄色劲装的下摆沾了点尘土,手里拿着个布包:“王堂主,我刚才去后山采了些柴胡和黄芩,能和板栗配着用,治风寒效果更好。”
王宁接过布包,闻到里面传来的草药香,笑着说:“婉儿,真是太谢谢你了。快坐下喝碗板栗粥,暖暖身子。”
林婉儿刚坐下,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刘二的声音隔着门传进来,带着些嚣张:“王宁,你给我出来!我家掌柜的有话要问你!”
王宁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他放下碗,站起身:“看来,孙玉国是找上门来了。”
刘二的喊声刚落,百草堂的木门就被“哐当”一声推开。孙玉国穿着件藏青色锦袍,腰间系着镶玉的腰带,手里把玩着个算盘,慢悠悠地走了进来。他身后跟着两个伙计,手里抬着个红木托盘,上面放着个精致的瓷瓶——正是他用来骗钱的“滋补丸”。
“王堂主,生意倒是红火啊。”孙玉国扫了眼满屋子的百姓,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就是不知道,你这治病的药材,来路干净不干净。”
王宁上前一步,挡在百姓身前,藏青色长衫被风微微吹动:“孙掌柜这话是什么意思?我百草堂的药材,都是正经采来的,每一味都经得起查验。”
“经得起查验?”孙玉国冷笑一声,走到柜台前,指着瓷碗里的板栗粥,“你用这深山里采的野板栗入药,谁知道有没有毒?我听说,前些日子东边山里,有人吃了野板栗闹肚子,王堂主这是拿百姓的性命当儿戏啊!”
周围的百姓顿时议论起来,有人面露担忧,下意识地放下了手里的粥碗。张婶皱着眉,看向王宁:“王堂主,这板栗……真的没问题吗?”
王雪气得脸都红了,刚要开口反驳,就被王宁拉住。他看向孙玉国,眼神坚定:“孙掌柜,说话要有凭据。我这板栗是从深山野生板栗林采来的,那里的板栗,村里的老丈年年都吃,从未出过事。倒是你这‘滋补丸’,百姓买回去吃了,不仅没效果,反而有人腹胀难受,你又怎么说?”
“你胡说!”孙玉国脸色一变,拍了下托盘,“我这‘滋补丸’里加了人参、鹿茸,都是名贵药材,怎么可能没用?定是那些人吃法不对!”
“是吗?”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响起。众人回头看去,只见赵大爷拄着拐杖,慢慢从人群里走出来。他穿着件打补丁的棉袄,手里拿着个空瓷碗,碗底还沾着点粥渍:“我前些日子买了你两丸‘滋补丸’,花了我半个月的积蓄,吃了之后,腰还是疼,饭也吃不下。昨天喝了王堂主的板栗粥,今早起来,腰不疼了,还吃了两大碗粥,你倒说说,这是吃法不对?”
孙玉国眼神闪烁,刚要辩解,又有个妇人站了出来:“我家汉子也是!吃了他的‘滋补丸’,咳嗽更厉害了,还是王堂主用板栗壳炭给他敷了伤口,又开了草药,才好的!”
“我也是!”“我家孩子吃了板栗山药羹,腹胀就好了!”百姓们纷纷开口,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百草堂板栗药的功效,看向孙玉国的眼神里满是不满。
孙玉国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没想到百姓会这么维护百草堂。刘二躲在他身后,大气都不敢出,眼神慌乱地四处张望,像是想找机会溜走。
就在这时,林婉儿站起身,玄色劲装衬得她身姿挺拔。她走到孙玉国面前,手按在腰间的剑柄上,眼神锐利:“孙掌柜,你囤积板栗,哄抬物价,又散布谣言,欺骗百姓,这些事,你以为没人知道吗?若是再敢胡来,我就去县衙告你,让官府来评评理!”
孙玉国被她的气势吓了一跳,后退了一步,色厉内荏地喊道:“你……你别吓唬我!我可没做违法的事!”
“有没有做,百姓心里都清楚。”王宁走过来,声音平静却带着力量,“孙掌柜,做生意要讲良心,尤其是药铺,关系着百姓的性命。你若是真心想为百姓好,就该拿出真材实料的药材,而不是靠骗人赚钱。”
孙玉国看着周围百姓愤怒的眼神,又看了看林婉儿紧握剑柄的手,知道今天讨不到好。他狠狠瞪了刘二一眼,转身就要走,却被张阳拦住:“孙掌柜,你刚才说我百草堂的板栗有毒,现在是不是该给我们道歉?”
孙玉国脸色涨得通红,却不敢停留,推开张阳,狼狈地往外跑,刘二见状,也赶紧跟了上去,出门时还差点摔了一跤,引得百姓们一阵哄笑。
看着孙玉国逃走的背影,王宁松了口气。郑钦文走上前,笑着说:“王堂主,今日这事,也让百姓们看清了谁是真心为他们好。你这板栗,不仅治好了百姓的病,还治了人心啊。”
王宁笑了笑,看向满屋子的百姓:“多谢大家信任。往后,百草堂会继续用最好的药材,为大家治病,绝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百姓们纷纷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瓷碗里的板栗粥上,泛着温暖的光,整个百草堂里,都充满了温馨的气息。
孙玉国逃走后,百草堂里的笑声渐渐平息,张娜忙着收拾散落的瓷碗,王雪则帮着给剩下的百姓分板栗。王宁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暖意,转头却见林婉儿正站在门口,望着远处的山林出神。
“婉儿,在想什么?”王宁走过去,递给他一碗刚温好的板栗粥。
林婉儿接过粥,指尖触到温热的瓷碗,轻声道:“想起我师父了。以前他带我来这青石镇附近采药,也见过一片野生板栗林,他说板栗虽普通,却是秋冬里的‘救命果’,能养胃,能强筋,就像医者的心,看着平凡,却能暖人。”她低头喝了口粥,眼里闪过一丝怀念,“这次找到板栗林,也算是圆了师父的念想。”
王宁这才知道,林婉儿寻板栗林,不仅是为了百草堂,更是为了缅怀师父。他心里一动,忽然想起什么,转身走进后堂,片刻后拿着一本泛黄的旧书出来:“婉儿,这是我前些年偶然得到的《山居药录》,里面记载了不少山野药材的用法,其中就有板栗壳治烫伤、板栗叶煮水治咳嗽的方子,或许对你有用。”
林婉儿接过书,指尖拂过封面的字迹,眼眶微微发红:“多谢你,这比什么都珍贵。”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钱多多骑着马走了过来,手里还提着个布包:“王堂主,听说你今日帮百姓解了围,我特意来送些东西。”他翻身下马,将布包递给王宁,“这里面是些晒干的板栗仁,还有我从南方带来的陈皮,和板栗一起煮,健脾效果更好。”
王宁打开布包,一股淡淡的栗香和陈皮香扑面而来。他笑着说:“钱老板,你已经赊给我们不少板栗了,怎么还送这么多?”
“我这也是为了青石镇的百姓。”钱多多摆了摆手,眼里带着些感慨,“以前我总想着赚钱,直到去年我母亲生病,是你用板栗粥帮她调理好了脾胃,我才明白,做药材生意,良心比银子重要。”
王宁心里一暖,忽然有了个主意:“钱老板,婉儿,不如咱们明日在百草堂外搭个灶台,用剩下的板栗和药材,煮些板栗粥和草药茶,免费分给百姓,就当是感谢大家这些日子的信任。”
“好主意!”林婉儿和钱多多异口同声地应道。
第二日一早,百草堂外就搭起了灶台,柴火噼啪作响,板栗粥的香气飘满了整条街。百姓们闻讯赶来,排着队领取粥和茶,脸上满是笑容。张阳忙着给大家分粥,王雪则拿着郑钦文写的食疗方,一一讲解用法;林婉儿和钱多多帮着添柴、煮茶,忙得不亦乐乎。
赵大爷端着粥,走到王宁面前,笑着说:“王堂主,这粥比我家里煮的还香!我孙儿今早吃了两碗,还说下午要过来帮你添柴呢。”
王宁笑着点头,忽然看到人群里有个熟悉的身影——竟是孙玉国的手下刘二。刘二手里拿着个粗瓷碗,站在队伍末尾,眼神有些躲闪。
王雪也看到了他,刚要开口,却被王宁拉住。王宁走上前,给刘二盛了碗粥:“刘二,尝尝这粥,暖和。”
刘二愣了一下,接过粥,声音有些沙哑:“王堂主,我……我以前帮孙掌柜做了不少错事,你还肯给我粥喝?”
“过去的事就过去了。”王宁拍了拍他的肩膀,“往后若是愿意,就来百草堂帮忙,学点医术,总比跟着孙玉国骗人好。”
刘二眼眶一红,用力点头:“我愿意!我一定好好学!”
夕阳西下时,灶台边的板栗粥已经分完了。王宁看着百姓们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身边的张娜、林婉儿、钱多多等人,心里满是感慨。林婉儿走到他身边,指着远处的山林说:“你看,那片板栗林在夕阳下,多像一片金色的海。”
王宁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夕阳的余晖洒在山林上,板栗树的枝叶泛着金光,像是在诉说着温暖的故事。
“是啊,”王宁笑着说,“这板栗,不仅治好了百姓的病,还让咱们这些原本不相干的人,成了一家人。”
后来,每到板栗成熟的季节,青石镇的百姓都会主动给百草堂送些板栗;钱多多也常来镇上,带来各地的药材,和王宁一起研究药方;刘二在百草堂学了三年,成了个不错的药师,还娶了镇上的姑娘,安了家;林婉儿则带着《山居药录》,继续在山野间采药,偶尔回青石镇,总会给百草堂带些珍稀的草药。
百草堂的灯火,一年又一年地亮在青石镇的街头,温暖着每一个秋冬。而那小小的板栗,就像一颗种子,在百姓心里种下了信任,也在医者心里,种下了守护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