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满级的我选择在大明当老六

第291章 孔家命运的岔口(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开局满级的我选择在大明当老六》最新章节。

之所以要大张旗鼓的将他们迁到一处。

除了稳定局势,斩断谣言的发酵,也是对他们的一次杀鸡儆猴。

毕竟是有读书人拎不清自己的定位,冲击了朝廷特聘的大儒,致使贺峻死在了他们冲击的阴影下,还借着读书人的名头藏在举子中,妄图得到庇护。

为了不让这些举子在今后有样学样。

自然是要当着他们的面,将那些造谣生事和聚众冲击大儒府宅的举子们拉出来“批斗”。

只有让犯事的人认识到了自己的愚蠢和因愚蠢付出的代价,并为之痛哭流涕。

其他被吓唬的举子们,才会在将来的科举和为官中多一份敬畏。

同时,也是要借着三司在他们之中公开办案的调查流程,让剩下的举子相信朝廷的公允和威信。

这样,当幕后黑手是孔家,且朝廷要对这批在背后造谣生事的孔家族裔进行处罚事登报传出去,那些对孔家天然有好感的读书人才会从他们这了解到一个真正的孔家,破灭掉孔家身上那股子神圣性。

这可大明日报干巴巴的报道来的更容易让人震撼和接受多了。

至于对涉事举子的处罚。

虽说直接永久取消都不算冤枉。

但这么做了,容易让人说朝廷不近人情,同时有损朱标的形象。

但惩罚轻了,又岂不到警示作用。

最合适的方法,肯定是三司依律从严从重处置,但兔死狐悲,只要安排个人替涉事的举子申辩一句,引起共鸣后,再让三司专门向朱标请示,最后得到朱标的开恩诏书,将禁考的时间从原来的从重处罚缩减到三年。

这样,就能够体现出朱标的仁慈了。

最后。

小朱还是给孔家留了一条路。

谣言的幕后挥手和行凶者为何要单独摘出来,押解进京听候处置。

这还不是给曲阜孔家当代的衍圣公机会,让他上门认错。

只要孔家配合。

无论是朝廷的田亩清丈,还是早就预定的南境儒学旁支的北迁,亦或是官学的推广,都能得到最大化,最快速的推动。

最后曲阜孔家能不能留。

就看当代的衍圣公识不识趣了。

………………

苏州府。

历经了昨夜的暴动,今日的苏州府城内的气息仿佛都多了几分紧张。

老百姓看着一脸凶神恶煞游街的衙役,人心惶惶。

而听闻昨夜的暴动,竟害死一名苏州报社的编修的秋闱举子们,对此也一脸的担忧。

虽说死去官员的官衔不高。

与他们貌似也没有牵连。

可这毕竟是朝廷命官,代表着大明朝廷的威仪与颜面,朝廷于情于理都必须下派钦差将此事查清楚。

如若找得出真凶。

自然是依律办事。

可若是找不出呢?

黑灯瞎火,聚众闹事。

他们这些来苏州府参加秋闱的举子,会不会遭受到这帮暴徒的影响呢?

或者干脆取消苏州府的秋闱资格?

那多冤枉。

而在苏州府的钦差府邸中,看着手中来自三教九流的情报,道衍的目光中不由得浮现一抹隐忧。

他不怕常升安排不来孔家。

更不怕太子不支持常升。

唯独却担心苏州府已经闹到了这份上,已然惊动了朝廷。

万一有人这个时候捣乱,张亥坚持不住,或是孔家背后使力,推想要跻身苏州府知府之位的人,把张亥这枚关键的棋子挤出去,破坏了他和常升的设计。

再想找个将孔家一网打尽的机会,便几乎不可能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理智暴君:从藩王到始皇帝
理智暴君:从藩王到始皇帝
齐王庶子李浩然,左手《国富论》右手火铳,杀兄弑父、血洗诸侯,一统天下。嫡兄泼酒羞辱?反手送上通敌罪证!清流党骂我卑贱?用他们的道德文章逼他们自尽!挟天子却当众焚毁禅让诏书:“天下为公,何须一纸遮羞布!”革新田制,右手持改良火铳血洗贡院。废九品、改科举为算术策论,铸铁坊碾碎太庙香炉,将蒸汽机奉为新朝图腾!道德是旧王朝的裹脚布,我只相信手中真理。他一面分田救流民,一面屠尽清流七百儒生,龙袍下永远藏着
红凯夫人
何晨光爷爷将军?我父亲赵蒙生!
何晨光爷爷将军?我父亲赵蒙生!
穿越后,竟成为梁三喜的儿子梁松!一等功臣之家被强拆?电话打到京城赵蒙生!那一日,整个汉东的天都要塌了!枪声连续撤响,汉东惨遭血洗!新兵入伍的梁松,在新兵连被针对?爷爷军中大佬何晨光破格提干?义父赵蒙生的梁松行不行???
恰瓜恰桃花
叫你撒糖,你却入伍为将
叫你撒糖,你却入伍为将
皮肤白皙细腻,容貌儒雅文秀,毕业于高等院校,又有出国深造的光环,楚骁了不是言情小说中性张力拉满的标准大男主吗?可是,自他诞生之日起,便携带了一个军神系统,经过深入挖掘与探索,他更是将这个系统运用得炉火纯青,掌握了众多技能与战术,还决心在军旅中谱写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我的天呐,让你穿越去恋爱撒糖,谁让你跻身行伍啦?
作家798mwm
四合院之赵正凡的幸福人生
四合院之赵正凡的幸福人生
关于四合院之赵正凡的幸福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正凡穿越到了四合院的世界,同时还激活了任务奖励系统,而属于赵正凡的幸福人生也从此刻开始了。
拔丝大地瓜
赛罗:蓝色披风的少年
赛罗:蓝色披风的少年
少年终有一日立于巅峰,过往种种,又是怎样的坎坷?一本回忆录,又留下多少回忆。再次翻起,又存多少故事。
缘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