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顺太祖》最新章节。
小五是一个死心眼的青年,为了防止徐晨偷懒,他还真监督徐晨写了一天的稿子,当然这是徐晨的感觉。
实际上小五把自己定位是徐晨的书童,他帮助研墨,递纸,收拢文稿,甚至还帮助徐晨做饭,打扫卫生,喂家禽,总之他帮助徐晨解决一切影响写作的事情,
这让徐晨效率飙升,一日就写了一万字,不过傍晚之后,小五还是骑着毛驴回去了,这让徐晨松口气,这样被人监督写稿真不是一个好的感受,紧迫感太强了,让他有种再当牛马的感觉,而且他也不习惯有人这样服侍自己。
但徐晨却没有想到,第二日小五又骑着毛驴来高家寨了,而且这次他还早了一个时辰,小五倒也没有打扰他,而是先帮徐晨喂鸡,把院子打扫一遍,连烧火做饭的事情也接过去了,这徐晨也不好意思自己趴床上,只能被迫每天在太阳出来后起床。
“小五,你这里每天来高家寨,书铺的生意不用管了吗?”
小五道:“掌柜说了,您写稿这件事情就是俺们书铺最大的事情。”
“每天这么晚回去,你不担心遇到野兽土匪?要不你每天酉时前走,太晚走,我也不放心。”
小五拍了拍自己的腰道:“掌柜给俺红毛夷的火枪防身,等闲人近不了身,哪怕是夜里也不用担心。”
这一下让徐晨来了兴趣了,他兴致勃勃道:“把你防身的火枪给我看看。”
小五迟疑了一下,从自己的袖子内拿出一把很是复古风的短枪。
徐晨兴致勃勃道:“这还是一把燧发枪。”
他按了一下扳机。
“噗!”
小五心疼道:“您小心点,这支枪可要12两银子,弄坏了,俺可赔不起。”
“坏了我赔。”徐晨发现这把燧发枪枪膛内没有膛线,就是火绳枪加了激发装置,省下了点火的时间,不过这算是半开放机构,拿到眼前瞄准,只怕眼睛都要被火药闪瞎,东叔被洋鬼子给骗了,拿一个1.5两的火绳枪改造了一下,居然翻7-8倍的价格。
玩了几分钟之后,他把火枪递给小五,而后说道:“能不能请东叔也给我代购一把这样的燧发短枪,这世道越来越乱了,我想要购买一把火枪防身。”
徐晨来到这个世界就想要购买一把火枪防身,但明朝对武器管控的是很严格的,火枪更是如此,私藏武器最低都是要打八十大板。
但对于士绅这种统治阶级来说,购买火枪火炮就算不得什么事情了,必要的时候他们甚至能组建乡勇民团。
小五道:“俺要回去问问掌柜。”
第二日小五就给徐晨带来一把全新的燧发短枪道:“这是掌柜让俺带来的,说是送给您的。”
徐晨兴致勃勃接过燧发短枪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其他东西他还会推辞,但火枪在关键时刻真可以救命的,是他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不过拿人手短,接下来的时间即便小五不催,徐晨也在奋力写稿子,有时候甚至通宵达旦,连爱睡的懒觉也不睡了,早早的起来,在小五过来之前就能写下上千字稿子。
毕竟他只是把自己脑海当中的东西搬运出来,不需要思考,只是毛笔字写的太慢了,限制了他写作的速度。
就这样连赶了十日,《英雄记武侯篇》完成。
但在徐晨赶稿子的这段时间,高家寨村民脸色却变得越来越难看了,这一个月白天的气温越来越高,但却没有下雨,甚至连小雨都没有,村口的小溪水量已经减少了一半了,无数小鱼在水坑当中跳跃,村里的小孩欢呼的把这些鱼抓起来,然后插上木棒烧烤。
但村里的大人脸色却是一日比一日难看,这连七月都没有到,水位就下降了这么多,到了八月眼前的这条小溪会彻底干枯,到时候他们用什么来浇地?
所有人都明白一场大旱就在眼前了,大家都在拼命救庄稼,但却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田地被炽热的太阳烤干。
有村民甚至绝望了,干脆不救田,一日只吃一顿稀粥,减少全家减少活动,想要靠这样的方式硬抗过这场旱灾。
徐晨是整个高家寨,甚至是整个米脂县最后一个意识到旱灾的人。毕竟后世他是一个城里娃,旱灾对他来说是很遥远的事情。
在城市除非是太热,要不然对他来说,不下雨的天就是好天气,很多时候他都是看新闻才意识到自己家乡已经干旱大半年了。当他看到田地蔫巴巴的麦苗才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
“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崇祯元年,米脂才闹旱灾,这还差两年时间。”徐晨难以理解眼前的情况了,他查到的资料明明没有记录几年有旱灾。
天启五年(1625)六月,延安大风雪三月,济南飞蝗蔽天,秋禾荡尽。是年大饥,致人相食。
徐晨脑海当中好几个数据都说延安六月飞雪,但他看着挂的高高的太阳和看不到一片云彩的天空。
“网上的数据也骗人,现在外面的温度最起码有30多度,你说延安六月飞雪,你当这是演《后天》。”
这个时候徐晨才意识到自己也被脑海当中的数据欺骗了,原来天启五年米脂就闹旱灾了,只是拖到了崇祯元年,农户的存粮都吃光了,外面的野菜,草根,树皮这些能吃的也被挖光了,农户活不下去了,这才在崇祯元年爆发了,摧毁大明的农民起义。
高家寨可以说是他在这个世界的故乡,他不能看着这些村民就这样饿死,徐晨当即找到在踩水龙车的村长,他和土根两人共同用力,但只有很少的水能到水渠当中。
徐晨走过去道:“这样没用的,到八月,清溪河肯定会干枯。”
村长脸色严肃道:“即便吃了饭也会饿,那你是不是不吃饭,现在虽然干旱,到了8月说不定会来雨,但如果麦苗死,雨来了也没用。”
徐晨道:“要打井,这是村里唯一的出路。”
即便后世,遇到旱灾,北方的农田在基本上就是靠地下水来维持了,这个时代没有工业化,即便是北方地下水的水位也比较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