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纷乱世仙传》最新章节。
古有诗云:
“玉盂祝水起波云,笔下雷声泣鬼神。龙虎山前山后间,先生活尽几多人。”
白玉蟾的《赞历代天师·第二十三代讳季文字仲归》一诗,活生生刻写出龙虎山的鬼神仙迹。现如今龙虎山已是道教一大名山,天师张道陵在此建立正一道一派,传播道教,并以道祖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创造出正一道经典——《老子想尔注》,大行正道,为天下人所知晓。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今日要讲的故事,发生在西汉末年,当时的龙虎山还只是一座无人居住的荒山.....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龙虎山一山洞中,只见一个莫约十四五岁的白衫少年手捧着一卷竹册,微微皱眉低喃道:“项王太好面子,竟然不渡乌江避难,反而拔剑自刎,当真是不知‘今日我逢生,他日更造化。’一理,倘若他当时渡了江,这天下姓刘姓项还不一定呢。”
说完,摇了摇头,又将玉策向后翻了翻,苦脸道:“还是白面,我都将秦末史重读了三遍,后面还是一字没有,真烦人!”然后便失望的将玉策放下,一只手撑着脑袋,开始发起呆来。
“《世俗见闻》一日一说,你今日的见闻一早就看完了,再翻多少次也多不出一页来的。”这时,一道袍老人漫步走来,只见他胡子三寸长,鹤发童颜,碧眼方瞳,灼灼有光,和蔼微笑道:“徒儿,这么多奇书异录你不看,怎地天天抱着这一本不放?”
那少年撇了撇嘴,回道:“什么奇书异录,哪比得上外面的事有趣?弟子在这山中已经修行整整九年了,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唯一的认识也只能从这本书中得知。”
少年说完,将目光转向洞外,痴痴地看着从洞外竹林中穿来的一抹阳光,那束阳光不断的挪移,慢慢的照在少年的脸上,暖洋洋的,不禁感叹道:
“多想下山去看看啊。”
老人看了看少年,叹了口气:“致虚极,守静笃,你整日想着要到外面去玩耍,脑热心噪,怎得清修道德。”
少年一听见师傅讲起大道理来,鼓起腮帮子,一脸烦躁:“师父,您要弟子整日坐在这山中,背墙面石,头昏脑胀,弟子怎么可能不想出去?”说完又嘟起嘴喃喃自语道:“可不知道世俗人事,不去赏风光美景,空想天地道理,怎能悟得真理?”
老人望着少年,眼神中有几分诧异,沉思了片刻,说道:“没想到你竟能说出这份道理来,实属不易,你说的不错,这么多年,你也是该下山看看了。”说完,伸手捋了捋胡子。
少年听后先是一愣,随后猛地从地上跳起来,拜到老人身前,一脸兴奋地说道:“师父,您说的是真的?”
老人看着少年,微笑地点了点头。
少年见后,别提有多高兴,连忙磕了几个头:“多谢师父!师父您放心,弟子下山后一定惦记着您,一定经常来看您,不让您一个人孤单的。”
“不用了。”老人摆了摆手,将少年扶起身来,“你下山之后就不用再回来了。”
少年一听,以为师父是生他气所以要赶他走,顿时就急了,连忙又跪下来,抓住老人的袖袍:“师父,弟子错了,弟子不该贪玩想着下山,徒儿知道错了,师父您不要赶我走啊!”
老人愣了一会儿,连忙把少年扶起身来,笑道:“徒儿你误会了,为师怎么会生你的气呢?”
随后伸出一只手在少年头上摩挲了几下,面带笑容:“一直把你关在这深山之中的确成不了大器,你需要下山好好磨炼一下了。”
少年看着老人,哽咽道:“那您为何说弟子不用回来了?您不想再见到弟子了吗?”
老人笑容不改,拍了拍少年的后背,然后走出几步看着洞外说道:“鸿蒙初开本无姓,要知打破顽冥需悟空。”
老人突如其来的一串话,让少年如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他眼里还噙着泪,吸了下鼻子问道:“师父的意思是?”
“道无止境,为师最多只是将你引进门道,后面的路还是要靠你,既然你自己选择了入世这条路,为师也会尊重你的想法的。”
“那弟子还是不下山了,弟子选择留在师父身边好好修行。”少年从小随老师父上山修行,这么多年师徒之间相处十分融洽,偶尔还会开些小玩笑,感情早已胜似亲人。
老人听后,仰天笑道:“蔽于天而不知人,下山对你来说是一场很好的历练,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况且为师并不是不想见,而是为师也有要事在身,要离开这里,他日如果有缘,你我师徒二人还会再见的。”
“可是师父...”
“下山去吧。”老人打断了他的话。
少年还欲再说,却见老人已径直走到一石台上入定打坐了。
“师父,这么多年,您一直不肯告诉弟子您的名字,如今您要弟子走,总该告诉弟子,让弟子记住您吧?”少年看着老人,可老人却已入定不再理会。
沉吟了一会儿,伸手将残留的泪水擦干,然后恭敬地朝老人跪下,用力地磕了三个响头,面带不舍,犹豫了一下,还是咬了咬牙,说道:“师父...李宣,告辞了。”
说完,便果断的头也不回地跑出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