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为太史公
- 当过去的历史神秘消失,时间长河也开始枯竭,问苍茫岁月,谁主沉浮?天无岁月人无寿,光阴横断众生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挥笔修史卷,活水续光阴。吾降此世间,当为太史公!(老书《我在诸天有角色》已完结,一千多万字,若各位家人闹书荒,可前往一观!)
- 太素先生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掌门太奇怪了》最新章节。
大周顺治十六年四月九日,上午。
一艏楼船缓缓停靠在了洛口的码头,缓缓下锚。
一位身着黑色蟒袍的中年人站在甲板上,意气风发的望着背后的大江,心中只觉得万分感慨。
“王爷,洛口到了。”一旁的侍卫向前禀报。
被打扰了雅兴的芩王神色不悦的摆摆手,很是讨厌这个没有眼力见的下属。
“看到了。”
“王爷,有一伙人已经在船舶口等您了。看衣服样式,应该是晏王的从属。他们似乎是想和您一同在洛口赏花。”
“呵,晏王?”一听到来者的身份,芩王顿时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给他们点脸是叫晏王,不给他们脸就是个姓林的!什么档次?和我一起赏花!”
“那他们的邀请....”
“否了否了!本王今日是来见自己侄子的!不是来寻他们林家的!”
“是,王爷。”
切,晦气。
李荆甩甩衣袖,朝着船舶口走去。
此次宴请宾客的楼船早已停靠在另外的港口,李荆下船后并未多做停留,而是直接上了楼船,正如他所说,他是来找i自己侄子的。
“陛下!”
李荆在楼船的正上方的甲板上找到了正在休憩的李延。
“芩王叔叔!”李延看见来者也是一喜。
“多日未见,叔叔的身体如何了?听说父皇病逝时舅舅大病了一场。”
“无妨无妨。就是没想到大哥这么早就走了,如今大周江山如此大的担子在你肩上,倒是苦了你了。”李荆上下打量了一番自己的侄子,有些满意又有些心疼的看着他。
“倒是越来越有大哥的样子了.......”
“父皇......”李延有些动容,都说皇家薄情,但是自己叔叔也是待自己极好。叔叔还在京城中时,就是叔叔经常替父皇监督自己习武。
“但是陛下,我必须提醒您,朝中那帮老家伙不好对付,口舌厉害的很!此番陛下如此行事必定会引起朝中人的不满,还请陛下下次莫要再这般行事了。”李荆忽然压低了声音,朝着李延说道。
朝中的文臣时常喜欢对皇室公卿的言行指指点点,哪怕做出了一点出格的事情都会大呼小叫。还常常联合其他的官员一起上书弹劾,经常弄得帝王因为这些事情焦头烂额,而最难搞的是,一旦他们发现帝王对于他们的要求不予理睬,就会死柬,逼迫帝王就范。
如今的三位王爷从京中被分派各方,有一部分就是他们的手笔。
如今李延的举动还未遭受文臣的死柬,但是在李荆看来,这已经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万一李延还小意气用事,真的让大臣死在了纳柬的路上.....
“叔叔放心,朕如此坚持自然是有朕的想法。朕知晓如今大灾之年,父皇又先一步驾崩,于孝于情,朕都不应该在这时开设王宫宴席才对。”
“那陛下为何.....”李荆疑惑道,既然自己侄子其实都懂这些,那为什么还要举办这场宴席?
“叔叔你看下面,此时为船舶做工的百姓,有多少人?”李延却是耐心的指着下方的不断忙碌的人群,问道。
“嗯...百来号人吧。”
李荆看的不准确,只能给个大概的数字。
“那叔叔可知,这楼船上下,一共有多少人为此前后忙碌?”李延接着问道。
“不知。”
“大概估算的话,共有一万三千人为此船奔波。”
“竟有如此多的人么?”
李荆闻言一惊,随即更加搞不懂自己侄子到底想要说什么了。
“除去我们带来的人,此次为船舶做工的百姓共有一万人。而这一万多人,皆是从这洛口周边寻来的难民,他们大多没有钱粮,水患过后他们也没有去处。我便令他们来这洛口城周边为朝廷干活,朝廷供他们度日的口粮。”
“原来如此。”李荆随即露出了恍惚的表情,好像想起了什么,说道:
“但是此次幕工时长不会很久吧?朝廷颁布宴令下来最多三天,此地宴席最多停留两天,也就是说,朝廷只能救助这些灾民五日。这五日一过,不是还不能解决灾患问题么?”
“但是水灾已经过去,大多数的灾民一共有三个问题:没地方住,没有粮食,以及没有钱买粮食。朝廷先前颁布的政令便是在云江各地修建佛寺,我们可以暂时征用。我们同时在洛口设宴,召集了大批的灾民,给予其可以度日的口粮再撑几日。前几日的洛口又有大批的粮商过来做生意,此时的洛口并不缺粮。剩下的问题只剩下没钱了。”
“所以要在此地幕工?”
李荆听明白了,怪不得李延要在此地开设宴席,对于眼下来说,水灾之后朝廷还未下令各地复产,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开设宴席确实是个办法。
“但是此法好像还有问题啊,朝中能够付得起让灾民买得起粮食的银钱么?如今灾区若有粮商,那想必卖粮的价格定是不菲才对。”
“嗯,朕知道。但是没关系,朕有一位未在朝野的朋友和我说过一句话,叫做愿者上钩。”
李延像是想起了什么,看着远处云江轻笑道。
“愿者上钩?”李荆默默的呢喃起这四个字,顿时有些好奇这位在朝野中的人士是何许人。
“不过这都是后招了——朕倒是有一手前招,还想请叔叔配合一下。”
“哦?但说无妨。”李荆顿时附耳过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