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星落门》最新章节。
于是,吕布不得不到处认干爹。
最后,政治资本是有了,干爹们也成功地将他带到了大汉最顶级的朝堂之上。
可惜,他却背上了“三姓家奴”的恶名,再也没有人敢于信任他。
但刘琰不同。
人家在大汉宗亲的族谱上,白纸黑字,谁也不能抹杀。
刘琰的族谱上写得明明白白,人家就是大汉开国高祖皇帝那一脉下来的宗亲。
刘琰是这个时代第一个公开为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站台张目的“汉室宗亲”。
——这就显得难得可贵了。
刘琰还不是简单的为刘备站台发声,而是直接将自己家族的未来命运都交给刘备的第一人!
唯一和刘琰有一比的,是徐州的糜竺。
此人本为徐州有数的富豪,却对刘备情有独钟,不仅仅将资产都资助了此时还一点希望都看不见的刘备,更将自己的亲妹子嫁给刘备,让刘备感受到梦想的可贵与温暖。
但糜竺仅仅是有钱,是上不了政治台面的土豪。
而刘琰却是——贵族。
此时的刘备,急需要获得贵族阶层的认可,以便让自己获得贵族身份,进而,有更多的人追随,去开创自己的伟大事业。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刘备集团如此看重与孙吴的联姻,以及马超在成都地位如此超然的根本原因所在。
因为刘备的团队里实在是太缺少真正的豪门贵族了。
与孙吴的联姻,意味着刘备成为孙权的小舅子,这是一个起点,更是一个平台。
整个孙权的团队,都得称呼人家刘备一声“娇客”,见了面都得给人家三分面子。
这个身份,使得刘备集团得以在荆州立足,这才有了后来的入川机遇。
等刘备有了益州之地,对于孙吴的“女婿”身份也就不怎么在乎了。
毕竟,做人家的小舅子,就有一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意味在里面。
所以,对于孙尚香的回娘家,刘备整个集团都乐见其成,一点想要接回来做国母的意思都没有。
大家宁愿老大娶一个寡妇吴氏,也不愿意去江东迎接“孙国母”回来。
此一时彼一时也。
而马超的来降,对于刘备集团的贡献大吗?
有人说,马超来降,成都刘璋被吓得拱手相让,这功劳还不够大么?
各位请想一想,刘备带兵打到成都城下,是马超,还是张飞、赵云、黄忠,效果有多大区别?
张飞的名气不够大,还是赵云的名气不够响?
马超来成都时,已经是刘备集团势力最终成型的末期,本没有多少出彩之处,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众将的奋勇下夺取汉中全境。
秋,以马超为首的一百二十余名蜀汉官员联名上书《立汉中王上表汉帝》 ,劝刘备进位汉中王。
刘备称汉中王后,升马超为左将军,假节。
当曹魏篡权后,蜀中劝进刘备称帝的人中间,排名最前的,依然是马超!
诸葛亮的排名都不得不往后靠,为什么?
因为陇西马氏是东汉一等一的豪族!
马超的政治资本就摆在那里,整个蜀汉帝国内无任何人可以比拟。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
章武二年(222年),马超病逝,享年四十七岁,刘禅时期被追谥为威侯。仅遗一女,嫁于安平王刘理为妻。
回头再说刘琰。
和马超一样,他的政治资本足够丰厚。
但和马超不一样的是,刘琰是一个单纯的文人,而且特别喜欢并且特别擅长空谈,事事都爱较真。
而马超则是能征善战的将军。
刘琰的作用,类似一个吉祥物,关键时刻拿出来,有一定的作用。平时嘛,高高挂起就是了。
比如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间,李严弄权,后勤不济,弄虚作假,贻误战机,蛊惑皇帝,最后,就是以刘琰的名义上奏弹劾李严,将李严罢免的。
刘禅上台后,刘琰的尊贵地位更进一步升级,受封都乡侯,升任后将军兼任卫尉、中军师,再升任车骑将军。
他这个车骑将军和张飞曾经的车骑将军完全不是一回事。
张飞位高权重,在军中一言九鼎。
而刘琰却政治地位很高,权,一点也不重。
部队上,刘琰连一根指头都插不进去。
他这些看似权重的职位,其实都是虚衔儿,当不得真的,属于被高高挂起的那种。
其实刘琰也根本就不想要拿下重权,因为他本就是一个崇尚清谈的文士。清谈风月,畅快人生,享受美酒佳肴美人,才是刘琰最喜欢做的事情。
关于刘琰的豪奢生活,在蜀汉的官场之上,唯有李严可以与之相媲美。
但人家李严的背后,有益州土着们的支撑。
而刘琰的背后,除了皇家刘备刘禅,就再也没有旁人。
刘琰得到刘备父子两任皇帝的青睐,在成都朝堂上,尽享了无边的清福。
谁知道,就在公元234年年初,这蜀汉帝国清贵第一人的刘琰,却将皇帝刘禅的脸打得啪啪作响。
事情是这样的——
蜀汉帝国成立之初,为了表示君臣和谐上下一体,有规定三品以上在京的官员家属,可以在年初正月进宫去觐见太后。
所谓的“通家之好”,就是这个意思。
男人们是君臣,家眷们则一家亲。
这是小小的蜀汉朝堂的专属特色,更是蜀汉皇室给予大臣们的一种殊荣体现。
刘琰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原配的夫人早已经不在人世。
但刘琰人老心不老,新娶的一房妾室胡氏甚是貌美,很得刘琰的宠爱。
为了表达自己对这个妾室的宠爱,刘琰将胡氏送进宫中见太后吴皇后。
其实那就是一个老男人对小情人的溺爱:“看,你这个妾室,本来是没有身份进宫的,但我就是做了哦。”
刘备病逝之后,皇后吴氏升级成为皇太后。
这一年春节,宫里的皇太后吴氏也是好心,为了配合刘琰这糟老头子演戏,就将胡氏留在宫中月余,以示恩宠。
吴太后的心里话:“老刘,够意思吧。瞧我这配合,杠杠地。”
谁知道吴太后的好心之举,最后却闹出了幺蛾子——刘琰老头子竟然吃醋了——他认为胡氏貌美,滞留宫中月余,一定是与皇帝刘禅私通去了。
刘禅虽然年轻,好色,但不至于如此荒淫无度,给一个糟老头子戴绿帽。
再说了,刘禅的皇后,是前车骑将军张飞的女儿,本也不是一个好糊弄的女人,哪里会容许皇帝与大臣的妻妾私通?
更别说,胡氏待的地方是皇太后的宫里。
但刘琰就是被猪油蒙了心,还就是固执地这样认为了。
其实,外界的流言蜚语,才是刘琰出奇愤怒的主因。
接下来,老头子做了更加出格的事情——他召集侯府上的士兵,将胡氏捆绑起来,轮流用鞋底子抽打胡氏的脸。
最后,将胡氏打成了猪头一般,还将她赶了出去。
这胡氏也是暴烈脾气——“糟老头子坏得很。你想我死,我要你亡!”
胡氏直接去大理寺告了刘琰“谋反”。
刘琰会不会谋反?
怎么可能呢?
他一个老得快要散架的糟老头子,有那个能力?
一点可能性也没有!
但刘琰这一系列的糊涂举动,彻底将皇帝陛下的脸打得“噼噼啪啪”作响,几乎已经坐实了皇帝刘禅“荒淫无耻”“乱伦”的恶名。
最后,大理寺给了刘琰一个更加莫名其妙的罪名:“吏卒不是责打妻子的人,脸也不是承受鞋子的地方。”
因此,将刘琰在闹市执行死刑。
自此,春节期间,大臣们的妻子母亲入朝庆贺的习惯被取消了。
但皇帝刘禅的“荒淫无耻”,也被彻底坐实了。
皇帝成为笑柄,胡氏却人间蒸发。
刘琰被诛之时,诸葛亮正在陇西五丈原与魏兵相持,刘禅只是让有关部门给相父去了一纸通告,并没有一点征求他的意思。
诸葛亮当时也是什么话没有说,只是表示知道了。
刘琰事件,才是刘禅时代的真正开始,只是,很多政治不够敏感的人没有感知到罢了。
“我不想杀人,但我是皇帝,这世上,可有皇帝不杀人的么? 连人都不敢杀的皇帝,还是皇帝么?”
对于这个问题,刘禅苦思了许久。
内心里,他不想杀任何一个人,尤其刘琰这样的老人。
论地位,清高无比;论资历,领袖群伦,更是无人可比。
但刘琰还是死了。
刘琰的一腔热血,成为刘禅时代开启的华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