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落门

第222章 教育,百年大计(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星落门》最新章节。

即便是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也都是粗枝大叶,为尊者讳的意味十分浓厚,以至于在他看来,古人都仿佛是一些假大空的怪物。

就说诸葛亮吧,到目前为止,他对于诸葛亮的感观,也仅仅停留在《三国演义》里那个“智多近乎妖”的高大伟岸形象。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假,但生活中的诸葛亮是什么样子的?他有什么爱好么?他说话是怎样的?他对待亲朋好友是怎样的?他也有亲人,有儿女,也是为人夫为人父的,在家庭生活里,他是怎样的……

后世人,什么都不知道。

只有到了这个时代,他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其实,古人与今人,除了见识上的不同,家国情怀、儿女情长、豪气义气英雄气、家事国事天下事……根本没有什么区别。

甚至那些打情骂俏,与几千年后的“今人”相比,也丝毫不落下风!

这才是活生生的生活嘛!

沈腾喜欢这样的生活。

活色生香。

趣味无穷。

譬如眼前这位老人,政治上忠心为国,对待白蛮有阿谀奉承有阴谋诡计,同样也有血腥手段;对待青衣蛮,同样既有菩萨心肠,更有金刚怒目,希望自己能有机会“普度众生”,带领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生活;对待邻居郡县过来的豪族子弟,同样有私心暗藏,希望王氏能与之搭上关系,期待王氏能够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对于在昆明郡发展茶业,王氏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份额,老人做起来同样的光明正大,没有丝毫的愧疚之色……

这,才是活灵活现的人物,才是活色生香地生活嘛。

沈腾喜欢这样的人,也喜欢这样的生活。

“让所有的人有饭吃,让所有的娃娃有书读。”沈腾郑重其事地说道,“能够做到这些,府君老大人就堪称伟大。”

老人长久不语。

老人仿佛一直在咀嚼沈腾话里的含义。

过了许久,缓缓出了一口气,道:“前一句,老夫也知道,但这后一句,让每个娃娃都读上书,何其难也!”

这个时代,纸张没有普及,各类书籍自然也没法普及,文化知识基本被豪门大族垄断。不是他们刻意垄断,而是现实情况就这些,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从小就得为生活奔波,采集果实,放牧牛羊,割草砍柴……哪里有时间有资本学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就是“寒门”的最根本的意义——你家吃不饱穿不暖,每日睁眼就要为那一日的两餐去奔波劳作,读书,读书能当饭吃还是当衣穿?

“贫寒之家,几无隔夜之粮,真有读书的必要?”老人对于现实的认识,自认比沈腾要清醒得多。

“至少,要给人以希望。”沈腾想起了后世首富马杭州的一句名言,便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是啊,万一实现了,就是鲤鱼跳龙门,化身为鱼龙。”

“总要给人以希望,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尤其如此!”

其实大汉朝廷对于读书,并不是没有任何作为,各类官学制度严谨有序,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种。

中央办的官学又分两种,一是大学性质的太学,一是特殊性质的学校,比如“鸿都门学”、“四姓小侯学”等;地方办的官学也有两种,一是大学性质的“郡国学”,一是小学性质的“校”、“庠”、“序”等教育机构。

前汉太学的规模不断扩大,昭帝时太学生增至100人,宣帝时达200人,元帝时1000人,成帝时3000人。到东汉质帝时,太学生的数量一度多达人。

汉代太学的教师称为博士,隶属太常,其主要职责是掌经教授学问。

此外,汉代太学博士还提供咨询,参与议政,或派遣巡访地方。

博士的首席西汉时称仆射,东汉时称祭酒,首席博士由太常推举博士中德高望重者担任。

汉代地方官学始创于景帝末年,首创者,还竟然就是蜀郡太守文翁。其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先从郡吏中选派聪慧者十余人到长安,就学于博士,这可谓最早的委托培养措施。

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于是文翁在成都立学,招收属县子弟入学,学成者都给予重用,或推荐到朝廷作官。

蜀郡从此学风大盛。

武帝时,推广文翁兴学的经验,曾“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至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颁布地方官学学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普遍设学:设在郡国的称为“学”,设在县(县、道、邑、侯国)的称为“校”,设在乡的称为“庠”,设在村落(“聚”)的称为“序”。学、校置经师一人,庠、序置《孝经》师一人。

“综上所述,汉代办学制度严谨,但为什么时至今日,在一个堂堂郡守大人您的眼中,让娃娃们读上书,还这样为难?”沈腾大惑不解。

老王伉沉重地摇摇头,有点点头,缓声开口道:“首先,朝堂办学制度没有上升到法治的高度,中央太学办得轰轰烈烈,而地方学校的兴办则取决于地方长官的能力和意愿,因此地方办学并不普遍,已办起来的学校也少有能维持长久的,或者是仅存虚名而已。”

“即便是中央的太学,能够有机会进入其中学习的,也仅限于少数高干子弟,既无普及,也无公平竞争选拔。整个汉朝官员选拔施行的是征辟制,和举孝廉,其实就学也一样,同样是官僚们相互推荐的结果,普通百姓的子弟,怎么可能有机会进入到官僚们的法眼?”

“其次,汉末乱世来临,各地战乱频发,人人亡命,饿殍遍野,谁还有心思学习?”

“南中,看似大的战乱不多,其实南中人口以蛮族为主,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所谓读书,其实就是一句虚话,随便走一段路,可能就听不懂对方的言语了,沟通要靠手舞足蹈来完成,怎么读书?读什么书?”

“所以,南中,连文字都少有,不少民族可能会有些各自不同的记事符号,但说起文字来,根本就不会有。”

“在南中,能读得起书的,只有地方那些豪族高门子弟。这就是私学的由来。大族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建立家族私学,让家族子弟入学学习,对于那些大的家族,也仅仅是供主支子弟们就学,旁支的孩子,想读书,也同样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你就说我王家吧,千年王家,一直都是耕读传家,自然是知道学习对于家族的重要性。但现在的情况呢?因为族群尚不够强大,建立私学就显得捉襟见肘。不得已,只能动用自己这个郡守的权威,与其他豪族联手建立了一个私学,算是解决了王氏子弟们的读书问题。”

“一个郡守之家,尚且如此,那些平头百姓,就能不用说了。而那些蛮子子弟,读书,天方夜谭!”

对于老王伉这一番娓娓道来,沈腾听的十分认真,对于这个时代的认知,又多了几分。

但是,教育,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实在太重要了。

因此,在他的心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人民没有条件读书,但并不代表人民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对吧”

沈腾说出这句话,还是鼓励的成分居多。

非常简单,想当官,不读书,想也白想!即便是郡府县衙的那些吏员,也全部出自地方豪族子弟,这些人,也基本都读过几年的书,识得一些文字,否则,你也没有资格。

“行,小子,明天,老夫就把郡城的几个私学公办了,至于经费嘛,挤一挤,总还是有的。”

沈腾笑着道:“经费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

“海绵,什么海绵?”

沈腾想起来,这个时代,海绵与探花郎一样,都是未来词儿,便笑言:“毛巾,就是毛巾!”

“毛巾?什么毛巾?”

“丝绸!蜀锦!对,就是蜀锦!”

“哦——”老人终于明白了,喃喃地道:“金钱,就像蜀锦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还别说,好像很有哲理的样子哦。”

回味了好久,老人又在那里喃喃自语:“南中,其实也是可以发展蜀锦的吧。”

老人喃喃自语的这一句话,却成为拉开南中锦业的序幕宣言……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综影视之沉浸式穿越
综影视之沉浸式穿越
(作者简介无能,详情移步文内。另作者有一完结快穿文,快穿之狐作非为,感兴趣的可以加书架看一下。)PS:不是大女主文,不喜欢这类的请移步。综影视世界快穿,无固定cp,林一猝死后进入了中,沉浸式体验影视剧中的人生。每个世界都是新的人生,主打一个沉浸式穿越。
一只羊吱
何晨光爷爷将军?我父亲赵蒙生!
何晨光爷爷将军?我父亲赵蒙生!
穿越后,竟成为梁三喜的儿子梁松!一等功臣之家被强拆?电话打到京城赵蒙生!那一日,整个汉东的天都要塌了!枪声连续撤响,汉东惨遭血洗!新兵入伍的梁松,在新兵连被针对?爷爷军中大佬何晨光破格提干?义父赵蒙生的梁松行不行???
恰瓜恰桃花
星铁:我在星际推广精灵
星铁:我在星际推广精灵
开局一座赛尔号舰船,随身还有个赛尔精灵游戏系统,只要推广出去就能变强?什么命途行者都是弟弟,在赛尔宇宙抓精灵变强它不香吗?
月冷心更寒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一个来自后世的烂好人,一个现实生活中超级万金油。自称“天下技能七十二行,自己会七十三样,但无一精通”的自由职业者。投胎到了四百多年前的大明万历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的灵魂,历经天启朝,崇祯朝,没有随身空间,也没有金手指,唯一有的是前世的记忆。什么古人都食古不化,问题不大,天下无家可归的儿童多得很,咱从儿童开始,自己培养几万、几十万有新思想的新兴人才不好吗?老古懂们食古不化,不用就是。没有机床?问题
心慈道人
立渊传
立渊传
前朝崩裂,吴梁邺夏四国鼎力,颖水之战以后各国关系相对稳定。男主周游各国五年回来,先遭遇刺杀,接着被王爷安排迎娶渤海公主,各种状况一步一步出现,一直推动着他前行,最终实现他的宏图雄心。
王子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