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李瑁:请陛下殡天》最新章节。
展开信件,只见上面都是清秀的字体,像是女子手笔,想来李林甫不敢亲书,肯定找了人代笔。
这是李林甫苦心积虑设下的障眼法,即便被查获,也不能证明是出自他的手中。
“追击一事,今日方知。汝处理极当,颇得上心,正是大好时机。”
李瑁晓得他说的“大好时机”指的是什么,李林甫除了每天逢迎好李隆基以外,整日里挖空心思就想着立储大事。
他的想法跟杨玄璬一样,李隆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龙驭殡天了,而要永固相位,传子传孙,就绕不开太子。
历史上对于李隆基为什么立李亨为太子也是众说纷纭,主流说法是为了维护长子继承制,因此在废掉排名第二的李瑛后,选择了排名第三的李亨。
但李瑁觉得还要加上一点,李亨性格懦弱,优柔寡断,没有政治资源,也没有后宫助力,不会聚拢起实力不凡的太子党势力。
李林甫没有上帝视角,看不透这一点,还试图继续在李隆基面前举荐自己,只会让皇帝更加警惕,担心宰相与储君亲密,得以快速膨胀政治势力。
而且李瑁一点都不想当太子,李隆基对太子始终戒备极深,谁上了那个位子,谁就是风头浪尖,坐在火盆子上。
自己的背后是武家,当年李隆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杀了太平公主,坐稳皇位,怎么可能再自找祸患,让武家东山再起?
李瑁继续看下去:“吾等自当竭力,择机举荐,万望有重任托付时,务必妥善料理,以展汝能,以使有变迁之意也。”
李林甫还在指望着李瑁通过处理政务大展拳脚,以便动摇李隆基废立太子的想法。
信的最后一句是:“吾将于近日择机发难,汝可召集人手相援。”
这是李林甫已经搜集了李亨那边的罪证,一旦时机成熟,就筹划对他进行攻讦,套路和开元二十五年的前太子李瑛被废一案如出一辙。
而所谓的召集人手相援,应该是想动用武惠妃在朝中留给自己的人手,将攻讦的声势弄得更浩大一些。
李瑁嗤之以鼻,将那信在火烛上烧了,对武庆道:“你派人也回一封密信,余事不必多说,就写四个字‘感激不尽’。”
等武庆交代完回信的事,李瑁就立刻唤他入房密谈。
武庆作为武家人,他背后牵扯着武家庞大的政治遗产,以及各行各道经营多年的人脉。
刚才李瑁大概盘点了一下,凭借自己当一哥多年的经验,很快发现了两个短板:一是武惠妃当年布局的各个朝廷官员,要么罢官或外放,要么全部依附李林甫,不见得绝对忠诚;二是武惠妃毕竟是女子,没有重视死士组织,导致过于薄弱,质量不高。
第一个短板只能徐图之,第二个倒是要提前筹谋。
唐朝与别的朝代不同,政治倾轧极为残酷,往往生死相搏,因此暗杀、毒杀、谋杀等事层出不穷,可谓不择手段,失败者多不得善终。
自己既然来了,自然要入乡随俗,这些手段如果用得好,那将事半功倍。
李瑁对武庆道:“你去物色一下,江湖中人有没有那种武功高强,善于潜伏,又遇到官非,麻烦缠身的,我有大用。”
武庆一听就懂了,当即道:“大王,此事得慢慢寻访。”
李瑁道:“不急,宁缺毋滥。”
武庆忍不住道:“其实,大王,若真想了结某人,直接雇请高手会更方便,我们自己养着终究麻烦。”
李瑁浅浅一笑:“不,我不是为了杀人。”
武庆奇道:“那是为了什么?”
李瑁道:“为了让长安陷入动乱,为了让某些人不得安宁。”
也为了让那所谓的“明君”万劫不复,堕入深渊。
武庆噤若寒蝉,他猜不透主子的心思,更无法想象会是一场什么样的动乱。
他只知道,以李瑁的性格,那绝不会是一场简单的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