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徐氏略记》最新章节。
过了些时日,虞翻改乘车马出行。当他路过麋芳的军营大门时,不巧正碰上军官们准备关闭营门。见此情形,虞翻再次怒不可遏,大声呵斥道:“真是岂有此理!该关门的时候敞开着,该开门的时候反倒紧闭起来,这就是你们治军之道吗?”
麋芳在营帐内听到虞翻的怒斥声,脸上露出羞愧难当的神色。他深知自己理亏,也只能默默忍受虞翻的责骂,不敢再有丝毫怠慢之举。
虞翻此人性格莽撞而正直,常常因言行不慎在酒席宴间说错话。有一回,孙权与张昭正在热烈地讨论着有关神仙的话题,众人皆静静聆听。然而,虞翻却突然站起身来,用手指着张昭大声说道:“你们两个就如同行将就木的死尸一般,居然还有闲情逸致在此争论什么神仙之事!这世间哪里真有神仙存在啊!”
他这番言辞不仅让在场之人都惊愕不已,更是令孙权大为光火。要知道,孙权可是一国之主,怎能容忍他人如此无礼顶撞?况且,这已不是虞翻第一次口出狂言惹得孙权发怒了。最终,忍无可忍的孙权下令将虞翻流放到遥远的交州去。
来到交州后的虞翻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反而积极投身于文化教育事业之中。他开始在当地设坛讲学,传授自己的学识和见解。由于虞翻本身博学多才且声名远扬,前来听讲的学生络绎不绝,人数多时甚至可达数百人之众。
除了讲学之外,虞翻还利用闲暇时间埋头为多部经典典籍撰写注释。其中包括道家经典之作《老子》、儒家传世名着《论语》以及记载春秋时期各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国语》等等。他凭借自身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对这些古籍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解读,为后人研究和理解这些着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虞翻尽管遭受了流放之苦,但他那颗炽热的心依然紧紧牵挂着国家的命运。时光流转至黄武七年(公元 228 年),遥远的辽东大地传来消息,公孙渊派遣使节与东吴的孙权取得联系。这一事件引起了各方关注,而虞翻也对此保持着高度警觉。
次年,即嘉禾元年(公元 232 年),孙权做出了一个决策:派遣将军周贺以及校尉裴潜率领船队,通过海路长途跋涉前往辽东,向公孙渊求取良马。然而,虞翻对这个计划持有不同看法。他深知辽东路途遥远且艰险异常,派人千里迢迢前去求马不仅难以达成预期目标,反而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内心忧虑重重的虞翻想要当面向孙权进谏,劝其放弃此行动。可无奈自己身处于流放之地,无法直接面圣表达意见。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请求时任交州刺史的吕岱代为转达。可惜的是,吕岱或许出于种种考虑,拒绝了虞翻的请求。就这样,虞翻眼睁睁地看着那支求马队伍扬帆远航,心中满是担忧却无能为力。
果不其然,后来事情的发展正如虞翻所料。周贺等人在途中遭遇了强烈的风暴袭击,船只受损严重。更为糟糕的是,他们还遭到了曹魏将领田豫的猛烈攻击,损失惨重。得知这一系列变故后的孙权懊悔不已,此时此刻,他终于意识到虞翻当初的劝谏是多么明智。
痛定思痛的孙权开始怀念起那位忠诚直言的臣子虞翻来,立即下令派人前往交州寻找虞翻。如果能够找到他尚在人世,便要将其安全护送至建业;倘若不幸发现虞翻已经离世,也要将他的遗体送还会稽老家,并安排他的儿子入朝为官。只可惜,当使者们赶到交州时,得到的却是虞翻已然去世的噩耗。这位心系国家、才智过人的忠臣最终以七十岁高龄离开了人世,令人扼腕叹息。
虞翻对于学问孜孜以求,从未间断。特别是晚年在交州期间,讲学不倦,门生常数百人。据《三国志》及其注载,虞氏为《老子》《论语》《国语》作过训注,并着《明扬释宋》。考《隋书经籍志》:“梁有《古文论语》十卷,郑玄注;又王肃、虞翻、谯周等注《论语》各十卷。”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论语》虞翻注十卷。”此即《论语》训注。隋唐志着录,有虞氏《春秋外传国语注》二十一,此为《国语》训传。又隋唐志着录,并有虞氏《太玄注》十四卷,此即为《易扬释宋》(扬,扬雄。宋,宋衷)。《经典释文.叙录》:“《老子》虞翻注二卷”,《隋书经籍志》着录相同,此即《老子》训注。此外,虞氏还为《孝经》、《周易参同契》作过注。《经典释文》卷二载虞注《参同契》云:“易字从日下月。”即是其证。虞氏于《周易》造诣最深。这主要得之于世代家传易学和他本人处战习易而不辍,博览众家之易说。
虞氏别传也明确说,他曾将《易注》献给当时的统治者。《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着录虞注《周易》九卷,《新唐书.艺文志》、《经典释文》有虞注《周易》十卷,这是虞氏《易注》。另外,据唐代史志文献记载,虞氏还撰有《周易日月变例》六卷,《京氏易律历注》一卷,《周易集林律历》一卷等易学着作。以上所列虞氏着作(包括非易学着作)皆亡佚。
轶事典故
自从孙策担任会稽太守以来,他一直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其中,虞翻因其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被孙策任命为会稽的功曹。然而,孙策对虞翻的器重远不止于此。
没过多久,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孙策竟然亲自前往虞翻的家中拜访他!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大为惊讶,毕竟身为一方太守,孙策平日里政务繁忙,能抽出时间来探望一个下属实属罕见。但从这件事也足以看出,孙策已经将虞翻视为自己的挚友。
不仅如此,孙策还常常给虞翻写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他的信任和尊重。在一封信中,孙策深情地写道:“今后之路,我当与卿共闯。可不要说我孙策只把你当成普通郡吏看待哦。”这句话犹如一股暖流,温暖着虞翻的心。要知道,“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这样的话语,曾经可是孙策在收降太史慈之后对其所说的。如今,孙策再次用同样的言辞对待虞翻,足见他对虞翻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太史慈这位猛将。
从此以后,孙策与虞翻之间的友谊日益深厚,他们携手并肩,共同为治理会稽、发展势力而努力奋斗。这段佳话也在当地传颂开来,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美谈。
日行三百
孙策有一次讨伐山越时,在斩杀敌将主帅后下令部下兵分多路自行追杀逃散的敌军,后来孙策独自一人骑马追敌时在山中遇到了虞翻,虞翻便问孙策左右的扈从哪去了,孙策则说他们都去追杀敌将去了,发觉事情紧急的虞翻急忙叫孙策下马并说道:“这个地方的草长得很深,一旦发生什么危险的事,骑在马上无法迅速应对,所以请明府(指孙策)牵着马,持弓箭在后,我善于使用长矛,可以在前为明府探路”。后来两人到达了平地,虞翻便劝孙策上马,孙策问道:“你没有马怎么办?”虞翻回答说:“我善于步行,可以日行三百里,自从征讨以来,官吏士卒没有一个走的比我快的,明府不信可以试着骑马,我可以紧随于后。”后来两人来到大道,又与一名鼓吏相遇,于是孙策取过鼓吏的号角自行吹奏,部下听出这是孙策吹奏的声音便慢慢聚拢起来,后来虞翻跟随孙策一起平定了三郡。
说降华歆
孙策讨伐黄祖回师时,路经豫章郡时想要顺路取下豫章,于是特地请来虞翻对他说:“华子鱼(指华歆)虽然很有名声,但并不是我的对手,我又听闻他那里的作战用具很少,如果他不开门献城,一旦我这边战鼓一响,可就不能保证不伤害任何人了,卿可以先去豫章向华歆传达我的意思。”于是虞翻奉命前行,到了豫章郡穿戴好衣装后便与华歆相见,对华歆问道:“您自认为海内名声比我会稽郡王府君(指王朗)如何?”华歆答:“比不上。”虞翻又问:“那豫章的钱粮、武器、士卒与我会稽郡相比呢?”华歆答:“不如也”。这时虞翻说道:“您说名声不如王府君是您的谦词,但精兵不如我会稽却是大实话,而我们讨逆将军(指孙策)智略超世、用兵如神,之前赶走刘扬州(指刘繇)的事,是您亲眼所见,往南又平定鄙郡(指会稽郡)之事想必您也有所耳闻。现如今您想要独守孤城,既然已自知钱粮不足,若不早另谋生路,恐怕以后追悔莫及,现如今我们大军已经到了椒丘,我一回去,到明日中午如果接到檄文而不出迎的人,就要与我长辞了。”虞翻走后,到了第二天,华歆便派遣官吏前去迎接孙策,于是豫章平定。
明府家宝
孙策平定豫章之后,引军回吴,在路上论功行赏、赏赐将士,并对虞翻说:“孤当年在寿春见马日磾以及大会中土的士大夫们,孤跟他们说我们东方的人才很多,但只恨当时自己学问不高,无法说服他们,孤很不服气,正好卿博学洽闻,故而之前本来想令卿前往许都,交见朝中人士,用真才实学去折服中原那群乱说话的人的嘴。但是卿不愿意前往,孤就只好派子纲(指张纮)去了,只怕子纲还无法折服中原那群人。”虞翻答道:“我是明府(指孙策)家中的宝贝,如若拿出去给别人看,被别人留了下来,岂不是让明府少了我这个贤良的辅佐,故而之前拒绝去许都。”孙策笑着答道:“是这样啊。”而此时正好孙策在论功行赏,于是趁机对虞翻说道:“孤还有征讨之事,不能回府,卿可再以功曹之职做孤的萧何,镇守会稽(此时孙策自任会稽太守)。”三天之后,便派遣虞翻回到了会稽。
人物评价
总评
虞翻性情疏直,多次犯颜谏争,且性多不协俗,屡使孙权大怒,先后被谪到丹杨泾县和交州等地。他虽然常有失君臣之礼的行为,然十分注重封建礼教,尤其崇尚一臣不事二君的忠君思想,即使遭他奚落的降将于禁,内心也十分佩服他,魏文帝因此也常为他设坐。
陆机:风雅则诸葛瑾、张承、步骘以声名光国,政事则顾雍、潘濬、吕范、吕岱以器任干职,奇伟则虞翻、陆绩、张温、张惇以讽议举正,奉使则赵咨、沈珩以敏达延誉,术数则吴范、赵达以禨祥协德。
陈寿:虞翻古之狂直,固难免乎末世,然权不能容,非旷宇也。
孙登:虞翻,志节分明。
袁宏:仲翔高亮,性不和物。好是不群,折而不屈。屡摧逆鳞,直道受黜。叹过孙阳,放同贾屈。
李白: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刘克庄:孝谦已称帝,宾佐尽封侯。不道投荒客,交州白了头。
唐玄宗:“韦昭,王肃先儒之领首。虞翻、刘邵抑次焉。”
虞汜(218年-258至271年间),字世洪,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慈溪鸣鹤人(今浙江省宁波市观海卫镇),生于南海郡(今广东广州)。
人物生平
因为父亲虞翻得罪了孙权,被放逐到交州,虞汜出生于虞翻放逐期间,所以出生于南海。虞汜年十六时,虞翻去世,因此得以回归故里。孙綝chēn在太平三年(258年)废黜了孙亮,迎立琅邪王孙休。在孙休还没有入宫时孙綝就召集百官,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再加上他刚刚解决了滕胤、吕据等人,所以群臣面对孙綝都挺惶恐。这时候虞汜站出来反对,他指出孙綝先于孙休入宫会让臣子心生疑虑,这并不是一种能称得上忠孝的举动,孙綝虽然不高兴但也被虞汜成功阻止了。孙休即位后,虞汜、贺邵、王蕃、薛莹全都被任命为散骑中常侍,并且加官驸马都尉。晋、吴对峙之时,晋南中监军霍弋常派兵进入交州地区,晋军占领交州三郡,斩杀吴所设交州刺史刘俊。
建衡元年(269年),虞汜、薛珝xu、陶璜huáng、李勖xu、徐存奉命攻打交趾郡,此时虞汜是作为监军使者出发的。吴晋二国在交州纠缠了多年,李勖、徐存这一路借口道路不通无功而返,而陶璜、虞汜等人在建衡三年(271年)攻破交趾郡,擒杀了西晋所置守将,将交州三郡重新划入吴国管辖范围,虞汜凭功迁任交州刺史、冠军将军,并加封馀姚侯,没过多久就逝世了。交州之战结束后,虞汜因功官拜交州刺史、冠军将军,封馀姚侯,没过多久便因病去世。
为臣至此,可谓尽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