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最新章节。
这算是“官报”。
还有一些就是笔记,小抄之类。
甚至是传单。
明末三大案中最有名的“妖书案”,便是有人大范围的散发传单,散布宫闱机密。
不论是诗文还是妖言惑众,明末时借书局印刷小抄笔记已经是一种时尚。
甚至诋毁万历圣躬的妖书也有人敢印。
只要给钱!
伪清时,这种非法印刷业肯定完蛋了。
多次大规模文字狱兴起,人人自危。
谁还敢玩传单?
红楼世界和伪清有同有不同。
这是一个异时空。
明朝的传统保留了下来。
抄邸报,印传单,都算是常规操作。
但“报纸”肯定是新鲜玩意。
一般的印书局没办法玩这个,成本太高。
不论是三天或五天一报,每一版都得刻雕,成本高的吓死人。
雕版无非是先选用材质细密的木材,枣木,梨木等等。
然后切成合用的大小。
把要印的字写在合适大小的纸上。
反贴在木板上之后,然后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的反雕成阳文笔划,等字雕好之后,就可以印刷了。
这东西,费工钱,费木板,成本极高。
除非是一些四书五经,雕版能一直用,还有一些畅销书籍可以反复用。
雕版要是一次性的,那费用就高了去了。
因为雕版的木块是要经过制成合适大小板片,然后浸泡后用开水煮,抛光,阴干,上油,刮平,磨光。
越大的雕版越贵。
报纸如果用雕版,抵的上正常五六页书籍的雕版了。
一般是寺庙才舍得用这样的大型雕版。
因为要加佛教故事的插画。
木版的本钱加这些时间和工钱成本,加上耗费的油墨,纸张,成本是真的不低。
但用活字印报纸,那就完全不同了。
哪怕每天都印一万份,所费的成本也不会超过百两。
贾芸是打算一开始就印一万份。
抱着赔钱半年的打算。
也就是赔一万多两银子。
他赔的起。
这东西,法无禁止即可。
大周和大明类似,不像伪清那么变态的掌控舆论。
朝廷不掌控,舆论权就很分散。
最主要的舆论权掌握在读书人手里。
大量的笔记,书信,诗文,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历史形象。
从宋初重文轻武之后,不光是政权在文官手中,更重要的是此后宋,元,明,清四朝,基本上对人物的塑造和评价,这个体系一直是掌握在文人手里。
哪怕是强大如雍四爷,他的历史评价在很长时间内都很低。
弑父,窃国,篡位,杀兄,屠弟,逼母,好酒,好色……
在民间四爷的形象极差,主要原因还是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
四爷继承皇位,得罪了八爷党在内的满洲亲贵。
改革旗务,把不少闲散旗人撵到辽东和京城外去种地,得罪了满蒙八旗。
把汉八旗大量人员出旗为民,得罪了汉八旗。
官绅一体纳粮,得罪了官员,士绅阶层。
火耗归公,得罪了大量胥吏。
也就是说,从满蒙亲贵到汉人官员,士绅,胥吏,读书人,四爷得罪了个遍。
而舆论掌握在谁手里?
没错,就是这些人手里。
四爷是有半吊子的聪明,他考虑过要夺回舆论阵地。
把大量宫闱隐私和朝廷高层隐秘之事写成书,颁行天下的“大义觉迷录”就这样出台了。
结果适得其反……
乾隆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查抄大义觉迷录,全面禁毁!
乾隆的办法就是更凶狠的搞文字狱。
既然掌握不了,那就大家都不要说话。
红楼世界没这说法,舆论就是只野鹿,就看谁先抢到手。
贾芸是要以文豪起步,但绝不甘心只做一个抄书匠。
不走到更高的舞台上,掌握更多的资源,钱赚的多就是更大只的肥羊。
现在引来的是金沙帮,将来就不知道是什么大鳄了。
在被人一口吞下之前,还是得尽全力先壮大提升自己。
办报,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