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最新章节。
现在的贾芸在人们眼里已经具有神秘感了。
书写的超一流。
文章学识超一流。
连工匠技术也是超一流。
车行和镖行的布局也是超一流的生意头脑,令人不服不行。
这样一人,怎么凭空出现的?
而很多人传言,贾芸是突然开启了宿慧,这才会有如此妖孽般的表现。
这个说法,在后世会被认为是胡说八道,市井奇谈。
但在这个世界,相信的人居然还真不少。
就张煊来看,他就相信贾芸是开启了宿慧。
他三十左右年龄,自小在书局厮混,也见识过不少名家书法。
一般来说,十六岁左右的年龄,就算是天生聪慧,书法也就是刚入门的水准。
要到二十六七,差不多能体现出普通人和天才的差距。
到三十六七,书法基本成型。
人生有所经历,或悲或喜,或圆融,或富贵,或枯寂,或平淡中见峥嵘。
或狂放肆意,或内敛保守。
基本上,是和人的经历有关,和人的地位,境遇也有关。
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一脉相承,但从字体也看的出,父子二人的格局有所不同。
右军的字,更洒脱一些,王献之的字,更保守内敛一些。
颜真卿的字,结构严谨,间架平衡,又雄浑壮丽,气韵灵动,从字体来说,可谓集大成者。
也是和颜真卿经历有关。
出身大官宦世家,少年得志,中年青云直上,大权在握,成为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郡公。
字体也是反应人生。
包知蔡京,秦桧其实也是一样。
聪明,少年得志,得登高位,字体也是雄深有力,苍劲有力。
说字如其人,是有道理的。
从字体可以看出人的境遇,但并不是说能分辨忠奸。
那就扯蛋了。
而贾芸的字,突出的就是一个“舒”字。
间架笔构加上用笔成字,给人的感觉就是舒缓,随意,飘逸,有一种经历红尘,经历颇多,然后看透世间的恬淡从容的感觉。
这就很神奇了。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经历过多少,见识过多少?
哪怕是在京师,又读书不停,也不可能有如此表现。
只能说是宿慧了。
石良则是注重看贾芸写的内容。
很明显,已经写到整本书的最后一段了。
“……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向一灯、周伯通、瑛姑、黄药师、郭靖、黄蓉、点苍渔隐、武三通、朱子柳等各位前辈行礼拜别,和程英、陆无双表姊妹执手告别,转头对郭襄道:“小妹子,你好生保重,你如有何为难之事,虽无金针,仍可来要我为你办到。”
以前赠以三枚金针,答允郭襄办三件事,此时不赠金针,等于说不论多少难事,一概皆允,全不推辞。
郭襄呜咽道:“多谢大哥哥!多谢杨大嫂!”杨过再和耶律齐、郭芙、武氏兄弟夫妇挥手相别,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啊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正是:“秋风清,秋风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写到最后一个“情”字时,贾芸也是喟然一叹,心中愀然不乐。
石良更是神色有些凄然。
一是书结束了,一个故事,一个江湖,一群人,他们的故事戛然而止。
另一层原因,便是和贾芸一样。
明明郭襄是对杨过情深意浓。
但两人生不逢时。
若郭襄早生,郭芙为妹,可能杨过便是和郭襄成就一段姻缘。
只能说错过便是错过。
一个情字,令人嗟叹不已,也是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