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最新章节。
还有一些授了官职,一时没出京的新科进士,也是光速办好手续,立刻出城。
这些人消息灵通,而且原本就不是京城人,走的也是飞快。
接下来就是一些滞留京师的商人,也是放弃了生意,迅速离开。
还有一些是在河间,保定,真定,天津各处有亲戚可投奔的中等人家,有些钱,可以在外生存,也不愁路费。
这些人家中有经历过围城惨事的,也是第一时间决定离开。
他们也是选择到几百里外的府城居住。
太远了负担不起,太近了怕被兵锋波及。
躲到几百里外的府城,零散虏骑无法破城,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
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僧道黄冠女尼。
这些方外之人除了少数有职司的外,也是大量外出。
方外之人出行可比扶老携幼的普通人要方便的多。
短短几天,最少有几万人出城离开。
朝廷当然不会阻止。
万一京城被围,城中人口越多负担就越重。
当大量人面临饿死的局面时,城中必定大乱!
与其留着太多人加重京城的负担,不如放这些人早早离去为好。
这也是外不得入,内可以出的原因所在。
外不得入,也是不能再加重京城负担了。
同时也是防止鞑子的间谍进入。
朝廷毕竟还是有经验。
总体上民间慌乱,但朝廷部署起来没有太大问题。
连日间大量轻骑奉命外出。
除了调山东,河南诸内镇兵外。
更重要的是宣府镇,大同镇,榆林镇,山西镇,陕西镇,甘肃镇等诸多边镇兵。
这些军镇,军兵加起来大几十万。
就算要防止套寇,西羌,紧急调二十万左右的勤王兵不成问题。
加上南直隶,山东,河南等内镇兵,半年之内,会有五十万左右的勤王兵马赶来。
如果鞑子兵力超过三十万,那就是举国之战了,会有更多的兵马陆续赶赴京师一带,与虏骑进行决战!
混乱之中,也是有人在混水摸鱼。
……
宁郡王府。
宁郡王竟是站着,持壶替诸多叔王斟酒。
正中上座是垂垂老矣,满头白发的义忠老亲王。
这位老亲王,其实是景和帝的嫡长子,地位极其超然。
但景和帝在权衡利弊考虑再三之后,废掉了其储君之位,转封为义忠亲王。
用心良苦。
此前为储君,现在为忠亲王,就是要忠于新君,忠于大周社稷,顾全大局。
但义忠亲王如何能接受?
身份血脉高贵,又是年长皇子,皇位却是被隆正帝接了去。
当真是难以接受。
这些年来,因为景和帝内心的一些愧疚,义忠亲王一脉,还有夺嫡失败的义廉,义智,义敦,义勇等诸王,还有身为皇嫡长孙的宁郡王,北静王水溶等诸王。
重臣中,也颇有一些暗中投效的存在。
红楼中,隐晦的铁网山打围之事,应该是一次未遂的政变。
结果,义忠亲王一脉失败了。
后来包括贾家,史家,王家在内的勋贵都被清算,下场极其凄惨。
还有卫若兰,裘良,冯紫英等外围青年勋贵子弟,估计也是没有好下场。
此时此刻,听着城头号角声鼓声不停,这些宗王脸上反而都是轻松愉快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