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最新章节。
进入百步之内后,对面敌骑速度不减。
三千余骑直接撞上了在外围布阵的蓟镇步兵。
步兵也是尽可能做了防御的准备。
当当当几声锣声之后,火器炸响的声音先响了起来。
三线驻守部队,不可能有红夷大炮。
也没有办法带到军前。
太重了。
周军的红夷大炮,一半自铸,一半得自前明。
前明在正德到嘉靖年间,获得了一批来自葡萄牙的佛郎机炮。
就是子母铳,重的几百斤,轻的百来斤。
子铳装好铅子,塞入母铳之中,然后点燃火药,击发子铳。
这种炮,需要良好的铸造工艺来保障气密性,气密不好,射程就很差,杀伤力锐减,作用极小。
就算如此……
佛郎机炮的技术也是碾压大明当时的火门炮,那种用铁掴的竹炮,木炮,或是铁炮,已经采为落后,跟不上时代了。
从嘉靖年间大规模仿造,到明末时,佛郎机炮成了明军的主力火炮。
光是辽阳一城,努尔哈赤打下辽阳之后清点明军火器,大小佛郎机有过千门。
光是辽阳一城就有这么多,可想而知整个大明军中会有多少。
过万都是往少了算的。
数万门是肯定有了。
除了大小佛郎机外,天启,崇祯之前最常用的还有小型火炮。
比如虎墩炮。
炮管长不足一米,有两爪支地,打放距离六十步。
射程不及箭矢,如果打北虏或是农民军,这些小型火炮一样有用武之地。
打东虏女真人,对方用的是十石的清弓,射程远超六十步,明军与清军交战,经常是被几万八旗兵射的抬不起头来。
没办法,佛郎机炮,虎墩炮,还有盏口炮,射程威力都有限。
原本,明军如果装备戚继光仿倭铳打造的鸟铳,用铁二十斤,精心打制,射程在百步以上。
精心训练,用颗粒火药。
如此装备,足够横扫建州女真。
简单来说,如果努儿哈赤不是在万历末年造反,而是在万历十年造反……
他那几万人,真的不够明军扫的。
李成梁的骑兵在当时也是处于巅峰状态。
俞大猷的车营。
戚继光的戚家军的战车营,火器兵种配大三才阵。
足够横扫女真,打的老奴满地找牙。
或者说,丰臣秀吉晚二十年攻入朝鲜,窥探辽东。
明军不会在援朝之役损失那么大,辽镇实力不会急剧下降。
而搞不好倭军会和女真人先打起来。
两狗相争,大明可以先坐山观狗斗。
只能说……
时也命也。
女真造反之后,先失辽东,再丢广宁,一时间只剩下山海关。
明廷当然是急眼了。
正好此时有了铸造红夷大炮的技术,从天启到崇祯,估计明朝铸造了数百门乃至过千门的红夷大炮。
这种大炮,其实是装在葡萄牙战舰上的舰炮。
威力确实大,打的是十八磅甚至二十四磅炮弹。
虽说不可能糜烂十几里,但杀伤力超过三里,什么冲车,盾车,撞上就成粉碎。
落入人堆之后,动能消失之前也是杀伤力巨大。
自明朝铸红夷大炮列装前线后,八旗就没有办法强攻破城了。
沈阳,辽阳,广宁和诸多城堡被攻克就成了过往。
袁崇焕不光守住宁远,后来的宁锦之战也打的皇太极灰头土脸。
当时的明军也确实强。
大将有祖大寿,何可纲,满桂,赵率教……
名将如云,加上十万左右的精锐兵马。
但主要还是依托城池,靠红夷大炮。
八旗逼近,明军就依托城池对峙,红夷大炮隔几里路就能开火轰击。
在背后有城池,重炮,身边有友军的情形下,明军也是难得的打赢了野战胜利。
宁远是纯守城,宁锦之战也不能算纯野战,算是半守城,半野战。
此后清军也几乎没有强攻过明朝城池。
打锦州也是用长围围城,困了祖大寿一年多,城中粮草断绝,外头援兵被灭,洪承畴投降,祖大寿无奈之下也只能选择投降。
后来多尔衮入关,也是吴三桂主动开关投降,并不是强攻。
清军打李自成,则是多次动用重炮。
比如潼关之战,这个千年名关险隘,在此之前只要守军得力,外敌无法强攻得手。
但清军花半年时间把几千斤重的重炮拖到潼关之下,轰击之后,守军立刻崩溃。
或降或逃。
有人说意志要强过武器,但其实话也得分两说。
有时候意志加成,武器差不多的前提下,狭路相逢勇者胜。
但若是武器完全大于意志,比如数十门重炮在明末清初发挥的作用,那就远强于人的意志了。
待到大周立国百年,自然也是铸了不少重炮。
主要都是放在沿边的关城要隘之中。
喜峰口和三屯营,还有山海关,蓟州镇城都有重炮。
这也是虏骑很难绕过防线深入的原因之一。
来回都可能被重炮轰击。
不拔除这些钉子,无法真正深入。
但这些重炮也是有缺点……
也是华夏火炮走了歪路。
到大周立国百年后,欧洲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易于机动的火炮。
瑞典在此时就是北欧霸主,不光是北欧霸主,瑞典还击败了波兰,立陶宛,还把沙俄打的满地找牙。
这和后世北欧与世无争的形象完全不同。
其实北欧这边是维京出身,真打起来还真的不逊那些后世的诸多强国。
比如后来的芬兰,以弹丸小国和少量兵力扛住了百万苏军,苏芬之战,苏军死伤数十万人,可以说是伤亡极其惨重。
最少在古斯塔夫时期,瑞典就是当之无愧的陆军强国,地方一霸。
古斯塔夫的秘密其实很简单,一是擅长编组,二是擅用火炮。
这位瑞典国王也是第一次把大规模的火炮单独编组,并用在阵前。
从那时才开始有几十门上百门火炮齐射轰击。
发展到拿破仑时代时,主力火炮就是六磅炮和九磅炮。
不能和海战的三十六磅炮,五十磅的重炮比,但那些重炮要用在陆战实在太困难了。
一千多斤的炮身,配车轮,配四轮马车,完全能实现快速机动。
到那时,火炮就真正成了战场之王。
到了一战时,凡尔登战役开打的这一天,德军集结了一千二百门重炮,以每分钟两千发的速度,将一百万发炮弹倾泻在法军的阵地上。
这种场景……
用天崩地裂来形容都算轻的。
也真的是打光了一代法国人,导致其二战直接萎了。
至于眼前……
周军只有小型火器。
还都是古董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