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97华娱,从还珠剧组开始》最新章节。
《算你狠》是那个华语乐坛最讲礼貌的男人,额,就是陶吉吉写给山基哥的作品。
蓝专封神,黄专加封神上神,在郑逢时这里陶吉吉堪比关羽之于刘皇叔:
我二弟天下无敌!
作为终极陶比特,郑逢时其实更喜欢《王八蛋》,可是不好意思偷家偶像,就只好苦一苦山基哥,骂名他来担!
为什么选择《算你狠》呢?因为歌手的“性格”很重要,华夏有十几亿人口,会唱歌的人太多,凭什么让听众记住你?
光凭作品还不够,还要打造“性格”!
这方面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游鸿铭,这家伙又高又帅还能持续输出好作品,结果成了“歌红人不红”的典范。
钱当然没少赚,但成就和他的才华一定是不匹配的。
于是,郑逢时准备用《算你狠》和《你好毒》两首调性相近的作品,给自己打造第一种性格——痞帅!
唉,都怪那个头尖尖的男人,现在“痞帅”这个词居然成了贬义······
原时空,这首《算你狠》一经推出就烧热了市场,“痞帅”流行两岸三地,在港岛卖出双白金,在湾湾也挤进年度销量前20,同时登上港岛多个重要音乐排行榜,包括《叱咤乐坛流行榜》和《劲歌金榜》,并长期霸占前十宝座。
至于内地······更火了,谁没经历过“点歌台时代”?
作为常年登顶点播量的老面孔,《算你狠》可是和《突然的自我》、《2002年的第一场雪》并列的“点歌台三巨头”,年少的郑逢时也被坑过五块钱!
那可是2003年的五块啊,那时候路边摊加蛋的炒面也就一块钱一碗,购买力极高。
在这里要再说一下,“白金唱片”的概念是个舶来品,一直都有,只不过标准不同。
在美团是销量达到百万张,比如A plus的二专《The Second Coming》。
在港台就标准沦落成销量五万张了,二十倍差距不要太明显。
内地的话······
你为什么专挑这个问题来问,到底有什么居心?
把《算你狠》丢给了太后,郑逢时重新变成了甩手掌柜。
他拿出来的作品都非常完整,【西南唱片】虽然规模不大,但毕竟是给火凤、紧冈山发行过唱片专辑的存在,搞定伴奏、配器这些方面简直不要太轻松。
当然,郑逢时文抄的作品都会注重贴合性,譬如把《算你狠》里为了韵脚和突出的山基哥名字,还有临近结尾处的闽南语“心事那无讲出来,有谁人会知”两句稍作修改。
这两句原来是陶吉吉向另一位词曲人蔡振男1983年作品《心事谁人知》的致敬,算是某种程度的采样。
可偶像的偶像不是我的偶像,前朝的剑怎么能斩本朝的官?
蔡振男谁啊,郑逢时真不熟。
而且对于土生土长的“京爷”来说,作品里突然多出两句闽南语很突兀。
一个创作歌手,“音乐人格”可能很多变,但他的成长经历就摆在那里。
人们是很迟钝的,比如《姬霓太美》也有人听得下去,但人们也是很敏感的,就好比如果汪半壁哪天歌词里没有“野草”“烟花”“落叶”,或者“迷失”“愤怒”“失去”,反而多了“威廉古堡”“粉红色”这种意向,绝对会有人怀疑他被奶茶伦夺舍了······
诶,那这样是不是就能上头条了?
汪半壁,看到这个点子之后记得打赏······
这也是郑逢时很羡慕一些穿越者前辈的原因,他们居然能在八十年代的港岛,在明报连载《斗破苍穹》,凭此获得渣包衣青眼,并被文坛追捧成为港岛新的“四大才子”之一,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咳,“四大XX”一直都是五个人,这不是常识吗?
******
1997年9月27日,天气晴。
郑逢时早早开车感到承德,剧组昨天连夜开拔,从北普陀影视城来到避暑山庄,准备拍摄内苑的剧情。
跟着孙叔培和整个剧组见过之后,他推出了今日份饮品——
健力宝!
“全组都有,全组都有嗷!”
从此“郑哥”之声不绝于耳,所有人都知道剧组来了个新演员,而且出手阔绰,十分大方!
看了眼拍摄计划,下午才有戏份,化妆间里,执行导演孙评看着镜子里被剃成光头、贴者假发正在上妆的郑逢时交代着:
“导演还是担心你第一次拍戏紧张,而且你还坚持用同期原声,所以让你上午先跟组,看一看其他演员的表演······”
有啥可看的?
手风琴•没有人比我更懂我《还珠》•手风琴。
论那些年陪着老妈看过的《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意难忘》、《再见阿郎》、《人鱼小姐》······
唉,知识都学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