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重铸贾府荣光

第324章 毫无可比性(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红楼:重铸贾府荣光》最新章节。

嫉妒与羡慕如潮水般涌来,汹涌澎湃,几乎要将她淹没。

王夫人心里明如镜,清楚地知道以如今贾环的身份和地位,已非她那些卑劣手段所能撼动。

哪怕她曾经试图用各种方式去阻挠,去破坏,终究只是徒劳无功。

即使悲痛万分,心如刀割,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现实。

最终只能默默地看着贾环不断成长,由一棵小树苗逐渐长成参天大树,直至成为她日后也需要仰望的存在,成为她宝贝儿子永远也无法企及的高峰。

赵姨娘上嘴唇,轻轻碰了一下下嘴唇,似乎想说点什么。

就在这念头刚刚萌生的瞬间,她的心头立刻浮现出儿子昔日掷地有声的告诫。

这种告诫就如同晨钟暮鼓一般,在她的耳畔清晰回响,震撼着她的心田。

“倘若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那就保持沉默,这样一来,也就不会轻易出错。”儿子的话语,字字珠玑,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刻印在赵姨娘的心中,让她时刻铭记。

俗语有云:言多必失,沉默是金!

少说就会少错,不说就不会轻易犯错。

虽然说这话,在某些场合下或许并不完全适用,但是对于赵姨娘而言,却是一剂灵丹妙药,异常实用。

某些时刻,沉默或许会让她感到些许的不适与尴尬。

可是更多的时候,它如同一道坚固的盾牌,护佑着她免受言语之失的困扰。

得以让她在波涛汹涌的家族纷争中,能够保持一份难得的清醒与冷静。

想到这里,赵姨娘硬生生地将已到嘴边的话语咽了回去,嘴角流露出一抹淡然的微笑,眼神也随之变得坚定与从容。

谨言慎行,方能行稳致远。

赵姨娘明显已经学了个大概。

话说贾政见自己母亲心意已决,轻易不会再更改。

当即以眼神示意身旁的小厮李什儿,命他速速前往梨香院守候。

只要贾环一回到府上,即刻将他引至荣禧堂来。

这样一来,巧妙规避了长辈们去往梨香院为贾环贺喜的繁琐。

其主要一方面原因,也是为贾环的名声考虑周全。

贾环如今身为新科状元,名声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不容有丝毫的玷污。

如果刚中状元,就要让长辈上门贺喜。

要是这事传了出去,会不会让人觉得是他在端架子?

正当贾母一锤定音,决策既定之时。

厅外一阵急促脚步声,但见一名小丫鬟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

这丫鬟带来了三爷贾环回府的消息,而且正在赶来荣禧堂的路上。

贾政闻讯,心中泛起一阵欣喜,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中闪烁着赞许和骄傲。

由此可见,贾政先前的种种担忧,显然是多余的顾虑。

他的儿子贾环,不仅聪慧过人,而且还沉稳持重,远超他心中所期。

贾环走进荣禧堂,不假思索,当即躬身:“环儿拜见老祖宗,父亲,母亲...”

进入荣禧堂第一件事,就是行礼拜见长辈。

与前面不一样的是,贾环这一次没有行跪拜礼,只是微微躬身行礼。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威远侯府
威远侯府
江景辰这一世的不幸全都来源于那座世袭罔替的威远侯府,刚出世时经历了去母留子,八岁那年身中剧毒,名满天下的神医断言他活不过二十岁,因此被送到江南外祖父家了此残生。十年后他重返京城,俊朗的外表下裹着一颗漆黑如墨的心,首先是拿回亡母当年留下的嫁妆,之后设计让继母身边得力的嬷嬷活活打死,紧跟着将同父异母的四弟废去子孙根……然后这些只不过是拉开了帷幕,一出好戏才刚开始上演。小剧场:“父亲,不能够太过贪心啊
山林野马
荣耀大秦
荣耀大秦
现代人黄品稀里糊涂穿越回两千多年前的大秦。发现这个既伟大又让人惋惜的王朝与他认知中的根本不一样。尤其是挣扎求生的阴差阳错下,居然一步步走到了高位。与此同时,也剥开史书与历史谜团的遮掩,看到了一些历史事件的真相。而一幕幕的真相与保命相结合,蹦出异样的火花,让黄品走上迥异于固有历史走向的道路。大秦不该如夜空里的烟花那样璀璨而短暂。大秦该如天上的暖阳照耀于世!大秦!他要为之续命!
战五渣
清穿之宠妃一笑醉红颜
清穿之宠妃一笑醉红颜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第一个世界温柔体贴大姐姐柔则&缺爱可怜四阿哥第二个世界九分像貌美如仙云辛萝&认错人的四阿哥
小写的y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关于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现代青年李宏济魂穿成为明末大海商李旦的儿子李国助。他请求父亲为他聘请了三浦按针做老师,学习西方的造船、航海、天文等知识。学成之后,李国助亲自主持建造了一艘双桅纵帆船,命名为仁王号。他组织了环日本海的航行作为仁王号的首航,并邀请了颜思齐、杨天生、陈衷纪等着名的海盗加入探险队伍。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的同一年,仁王号也开始了它的首航。当船航行到海参崴的时候,李国
眼魔的秋波
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
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
一朝成为了农家幺儿子沈青云,原以为可以一辈子当个米虫。不料家里突生变故,摆在眼前的困境:大哥只是去做短工,回来却是草席裹着的尸体;村里人家都是几个儿子,而沈家只有他这个独苗苗;泼辣偏心的偏心老娘,受虐待的侄女们,以及身形佝偻的便宜老爹;沈青云背负着全家人的希望,拿起笔,走进了学堂。村里人都笑,沈家小子不可能考中,除非沈家祖坟冒青烟。几年后,有人敲锣打鼓,跑到村里报喜:祝贺沈公子高中!村里人傻眼了
鱼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