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第73章 精力充沛的朱元璋(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最新章节。

他并没有因为赈灾问题的解决而松一口气,反而更显忧心忡忡了。

因为他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人手不够用了。

大明武将充沛,但文官着实是捉襟见肘,不少文官甚至还是只能启用前朝蒙元的官员,这也是朱元璋抓紧开展科举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这是急着想要为朝廷笼络人才。

而今年比较出挑的几位进士都跟着刘基去松江府搞特区去了。

接下来,朱元璋还想搞煤炭开发,以应付来年的寒潮。

而煤炭的开发也需要人手。

所以,他现在能够用的人极其的有限,经年老臣肯定用不上了,一来他们年老力衰,二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已经固化。

难啊。

空有朱辰给的对策,却没有人手去实施。

朱元璋愁得茶饭不思。

和他一起用膳的马皇后自然是一眼就看出了朱元璋有心事,问道:“重八,怎么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你不懂。”

马皇后没好气的道:“怎么,瞧不上咱这妇道人家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马皇后,沉吟片刻,还是道:“妹子,如果你是皇上,你想要施行一项新政,可是这项新政呢,有可能会遭到朝中那些老顽固的反对,所以那些老顽固不能用,而启用新人,新人资历浅,没有威信,不足以服众,这个时候,你会派谁去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马皇后不假思索的回道:“让标儿去。”

“你这……”

朱元璋嘴角抽抽道:“你是想累死标儿啊?”

马皇后又是不假思索的回道:“那让樉儿去!”

闻言,朱元璋的眸子猛地亮了起来。

对啊!

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这个?

人手短缺,怎么就没有想到自个的儿子呢?而且……

自己儿子多!

他看过《明史》,知道自己一生当中共有二十六子十六女,这个产量放眼历代帝皇,那都是翘楚。

在忙碌繁杂的朝务之余,自己竟还如此的精力充沛。

说实话,朱元璋也是有些佩服自己的。

儿子多就是好啊!

看来还得要多生!

朱元璋心中满满的老父亲式骄傲。

他原本还想着让自己的儿子封王戍边,替大明拱卫边疆,但是这也导致了后期的诸多隐患,甚至出现了天下养朱的局面,但是,让他们去掉兵权,转而去开拓事业,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呢?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中竟是一阵激动。

结合《明史》以及朱辰的分析,他知道封王戍边断然不可行,但是现在他似乎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子。

先前自己让老四去熟悉地图,其实就是在想新的路子了。

“来人,去把秦王叫来!”

片刻后,朱樉便到了。

朱樉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次子,就比朱标小一岁,长得严毅英武,而且也是自幼聪慧。

不过朱樉在去了封地之后却是变了一个人,多行恶事,荒唐无度。

好在现在的朱樉还是个好儿子。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朱樉,眼神有些复杂,还有一抹庆幸,他之前一心想着改变太子朱标的命运,倒是把其他人都忽略了。

“儿臣见过父皇!”

朱樉行礼后,朱元璋赶紧让他坐下。

“老二,咱想让你帮做一件事。”

“父皇请吩咐。”

朱元璋拿出一张纸,放到朱樉的面前,指着上面画着的东西道:“咱想让你去找些石炭来,打碎之后按照这个比例和形状,打造出这个东西来……”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四合院之赵正凡的幸福人生
四合院之赵正凡的幸福人生
关于四合院之赵正凡的幸福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正凡穿越到了四合院的世界,同时还激活了任务奖励系统,而属于赵正凡的幸福人生也从此刻开始了。
拔丝大地瓜
综影视之沉浸式穿越
综影视之沉浸式穿越
(作者简介无能,详情移步文内。另作者有一完结快穿文,快穿之狐作非为,感兴趣的可以加书架看一下。)PS:不是大女主文,不喜欢这类的请移步。综影视世界快穿,无固定cp,林一猝死后进入了中,沉浸式体验影视剧中的人生。每个世界都是新的人生,主打一个沉浸式穿越。
一只羊吱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一个来自后世的烂好人,一个现实生活中超级万金油。自称“天下技能七十二行,自己会七十三样,但无一精通”的自由职业者。投胎到了四百多年前的大明万历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的灵魂,历经天启朝,崇祯朝,没有随身空间,也没有金手指,唯一有的是前世的记忆。什么古人都食古不化,问题不大,天下无家可归的儿童多得很,咱从儿童开始,自己培养几万、几十万有新思想的新兴人才不好吗?老古懂们食古不化,不用就是。没有机床?问题
心慈道人
龙符令
龙符令
一阵狂风,吹落一片红叶。红叶漫游于天地间。狂风不止,红叶随风飘荡。可狂风终究会止,红叶终会落地。落叶生根,最终仍是参天大树。
自在猫
布洛妮娅的核心级保姆
布洛妮娅的核心级保姆
关于布洛妮娅的核心级保姆:理之律者的核心里住着一个人?这个人究竟是敌是友呢?哦,原来是个男保姆啊,那没事了。注:文本不好,除了大部分设定没改,一些设定也许改了...吧(当然,觉得不好看可以不看,我只是将心中的幻想写出来而已)。
布说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