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刚刚与然然的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满心期待着能看到孩子行为上的一些积极变化,然而,第二天的课堂依旧如常,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然然坚持要坐在讲台前,那份坚决仿佛是在宣告他对这个位置的执着,没有丝毫妥协的余地。我虽心有不悦,却也尝试着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或许他真的认为这个位置能让他更加专注地学习吧。
然而,课上的情况却让我大失所望。他不知从哪儿翻出了毽子上的一根羽毛,开始用他那稚嫩却专注的嘴唇,轻轻一吹,羽毛便在空中轻盈地飘舞起来。我试图用眼神给予他提示,希望他能意识到这样的行为并不恰当,但显然,他意识到了我在关注他后,吹得更欢了,完全忽略了我的存在。我深知,即便是用言语直接提醒,恐怕也只会换来他更加激烈的反应。他就像一块顽固的石头,无论我用温柔还是严厉的方式,都无法撼动他分毫。
午餐后的休息时间,然然与懿懿再次以“大便”为由,躲进了厕所。我虽理解孩子们的基本需求,但中自习过半仍不见他们归来,心中不禁生疑。派佑佑前去催促,本以为能顺利解决,却不料他们只是短暂地回到了教室门口,转瞬间又溜回了厕所,这其中的猫腻不言而喻。
课后班上,然然依旧我行我素,对老师的讲解置若罔闻,只顾着自己玩耍,还时不时地打扰到周围的同学。待到我讲解完毕,其他同学开始做作业时,他才慢悠悠地举起手,一脸无辜地说自己不会,需要人教。此时的我,正忙于批改其他学生的作业,心中更是五味杂陈。回想每次讲课,他都是如此,非得等到最后才表现出求知的姿态,这不禁让我深感教育的无力与挫败。
正当我感到耐心即将耗尽,情绪即将失控之际,一个温柔而坚定的声音打破了教室的宁静。颖颖,那个自愿在讲台上完成作业的女孩,轻声细语地问道:“老师,您有时间教我‘绒’字怎么写吗?如果没时间,我可以看看其他同学的作业本吗?”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超乎年龄的成熟与懂事,连续说了两遍,让我瞬间从情绪的漩涡中抽离出来。
我愣住了,随即意识到自己的疏忽与不公。我忙不迭地向颖颖道歉,心中充满了愧疚。我告诉她:“对不起,颖颖,是老师疏忽了,几个调皮的孩子确实消耗了我太多的耐心。但你是个好孩子,老师来教你写这个字。”
颖颖的小心翼翼与懂事,像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耐心。我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我的关爱与引导,我不能因为少数几个孩子的调皮坏了心情而忽略了其他孩子的感受。于是,我重新整理了自己的情绪,展开了笑容,决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耐心去面对每一个孩子。我望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心中充满了新的希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