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隆武:朱与孙,共天下?》最新章节。
东南战事暂休,心中谋划又次第推进,这让心绪紧绷数月之久的国公爷,心情变得豁然明媚,竟也生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心思,想要休沐半日,见识一番杭州风物。
只见孙稷侠身着一身青衫,头戴黑色方巾,脚踏布面短靴,整个一书生打扮。
光从装束来看,国公爷像极了杭州城里那些儒雅公子们。耐不住细细打量之下,那眉眼间睥睨天下的气势却怎么也收不住。这些年的风霜雪雨、战场杀伐,让他的面容也不似那些白面书生一般俊美清秀,取而代之的是一番历经沧桑之感,与身上那番书生装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人见之,就会觉得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书生。
孙稷侠提着四方步,悠悠前行于游人如织的大街上,万之武三人则呈品字形随侍在后。三名近侍既不敢靠之太近,以免打扰国公爷的雅致,又要鹰顾四方,在防务上不敢有丝毫松懈。
孙稷侠入主杭州城半月有余,仅在入城时,对城内景致走马观花般,匆匆一览。也就是这惊鸿一瞥,孙稷侠便被这杭州城的生机勃勃,给深深吸引住了。
两年以来,孙稷侠南征北战,也算是走遍了大半个南中国,在他去过的这些地方里,不乏有南京、长京、广州这等百万巨城。而这杭州城与之相比,其繁华程度竟也不输几分,完全能够排进前五。
好似乎这些年的战火,完全没有给这个城市造成影响一般。
事实上也是如此,南京被清军攻陷后,潞王南逃至杭州城,随后清军又直逼杭州城。潞王为了杭州城内这三十万户百姓,免遭扬州和嘉定那样的大屠杀,毅然开城投降,这才保住了杭州的元气。
只是让人扼腕的是,老朱家这位难得的贤明藩王,最终被清军押赴北京,随弘光皇帝一同殉国。
清军占领杭州后,闽浙总督张存仁为了治理好浙江,也没有过多盘剥杭州士绅百姓,并且约束士卒,轻徭薄赋,重开文教。他的想法是好的,可惜这一切最后都打包送给了国公爷,杭州兜兜转转之下,又和平回归到了明军手中。
所以遍观杭州历年战史,竟是没有遭遇大的战火和破坏,远比扬州、苏州、常州等地的境遇要好,说它是一座福地也不为过。
孙稷侠漫步在热闹的街市,不远处便是西湖。沿着苏堤前行,垂柳依依,嫩绿的枝条随风轻舞,似是在向游人诉说着春日的温柔。堤上满是游人,有身着绸缎的富家公子,手摇折扇,谈笑风生;也有结伴而行的妙龄少女,罗裙飘飘,笑语嫣然,让人有一种“直把杭州作汴州”之感。
行至断桥,桥边人头攒动。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卖糖人儿嘞,又甜又好看的糖人儿!”“新鲜出炉的桂花糕,快来尝尝!”孙稷侠凑近一个卖糖人儿的摊位,五彩的糖稀在小贩手中,眨眼间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引得孩子们围在一旁,眼睛瞪得溜圆,满是渴望,场面一时欢乐异常。
再一抬眼望去,西湖之上,游船如织。画舫雕梁画栋,装饰精美,船头挂着大红灯笼,随风轻轻晃动。船内传出悠扬的丝竹之音,与湖水的潺潺声相互交融。
久在沙场征战的孙稷侠,许久未曾见到这番景象,让他脑海中不免一阵恍惚,好似现在不是战火纷飞的明末,而是身处某个四海升平的太平盛世里,而他也真是个在此游历的书生学子一般无二。
日头渐高,恰好到了吃晌午饭的时间,孙稷侠逛了这么久,亦感到几分饥渴。
街边茶肆酒舍林立,茶香与酒香交织飘散,更勾起了国公爷的食欲,遂就近寻访了一间唤作“故人来”的酒舍就食。
噔噔噔......
众人径直上得二楼雅座,万之武等三人自是不敢与孙稷侠同座,遂分了两桌,各自安就下来。
待万之武点完吃食之后,楼下人头攒动,只听“啪”的一声,原是醒木敲击,一个发须皆白的说书先生开始了表演。
“今日酒肆高朋满座,各位皆是有缘人!方今乱世,神州陆沉,胡尘漫天,锦绣山河满目疮痍。”
“就在这风雨如晦之时,我大明战神楚国公,以忠义为甲,以勇气作剑,领二十万天兵,于信江之畔,七战七捷,大破清军……”
“诸公欲知详情,且听我一一道来!
……
从古至今,中国老百姓最爱听的就是忠臣猛将的故事,尤其是在这故宋的“临安”旧都,老百姓们最崇尚的就是岳飞这样的英雄。现在大明朝风雨飘摇,而孙稷侠却在此时挺身而出,只手擎天,杭州城的老百姓们俨然已经将他比做了岳飞。
这“故人来”酒肆正是把握住了食客们的心理,请来了这名说书先生天天讲孙稷侠和孙家军的事迹,才引得众多食客们的追捧,日日爆满。
让这些食客们不知情的是,他们日日追更的“当代岳飞”,此时正高坐二楼,与他们同听自己的事迹。
孙稷侠浅酌了一杯“东阳酒”,饶有兴致的听着楼下说书先生的故事,待听到自己如同那赵子龙一般,七进七出之时,终是忍俊不禁起来。
旁座的陈二狗见国公爷兴致很高,凑趣的道:“公爷,您是那三国猛将赵子龙,我等岂不同样是跟着您七进七出般的人物哩?”
万之武和牧东晴两人也是不住捧哏,惹得孙稷侠更是哈哈大笑起来。
只是须臾之间,隔壁雅座的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却在此时随风传来。
“那姓孙的怎可能如此神勇,这说书人也实在是胡编乱造了一点吧?我看他的这些事迹,也多半是被这些市井之人吹捧起来的而已。”
相邻雅座,间以屏风相隔。
故此孙稷侠这边并不知道隔壁是何人在破坏气氛,但孙稷侠也认为对方说的有理,自己的这些事迹,确实有被艺术改造的迹象,不过这也都是迎合百姓们的需求罢了,有益无害。
孙稷侠赞同,可万之武等侍卫随从们,却不能容忍主公遭人非议,当即就要起身去找隔壁的麻烦。
“坐下!”
国公爷云淡风轻的给自己续了一杯“东阳酒”。
“尔等岂能只听得见美言,却听不得异议,此绝非大丈夫所为,须改!”
三人闻得训诫,皆讷讷不敢多言,退回座中。
待这方空气稍凝,那边“唇舌”又起。
“小姐,我看那登徒子就是个负心汉,他此时只怕早已把您忘了~”
叮当,只听酒杯跌落,摔为十数瓣,恰似一朵盛开的海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