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我很早就喜欢你了
- 她是美丽的老板兼厨娘,表面上厨艺精湛热心开朗其实内心比较自闭,然而她内心有一份只有她自己知道的救赎他是一名相声演员,每天认真演出,努力工作,却没发现几乎每场他的演出她都有出席属于他们的缘结神其实很早就到来了
- 云上秋雨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最新章节。
朱标去世后,朱棣肩负起了更多的责任,继续协助朱元璋处理国家政事。
这一日,阳光透过御书房的窗棂洒在地上,朱高炽也在一旁帮忙。朱高炽已长大成人,与历史上不同,他身强体壮,健康且充满活力。
朱元璋坐在桌前,眉头紧锁,看着一份奏折,忍不住长叹一声:“这江南水患,年年治理,年年泛滥,真是让人头疼啊!”
朱棣连忙走上前,俯身说道:“父皇,莫要太过忧心,此事或许另有解决之法。儿臣深知江南水患一直是我朝的心腹大患,百姓深受其苦。儿臣觉得可以加大对水利工程的投入,招募更多有经验的工匠。而且,我们可以借鉴前朝治理水患的成功经验,再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治理方案。”说着,他轻轻为朱元璋捶了捶背。
朱元璋微微侧身,看了一眼朱棣,眼中透着一丝疲惫:“棣儿,你所言虽有理,可这资金从何而来?如今国库并不充裕,若要加大投入,势必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开支。”
朱棣赶忙回答:“父皇,儿臣想可以从赋税中适当调配一部分。如今江南一带商业繁荣,我们可以对富商巨贾适当增加税收,以筹集资金。再者,精简宫廷和官府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节省下来的费用也可用于水患治理。另外,还可以发动民间的力量,鼓励乡绅富豪捐款捐物,共同为治理水患出一份力。”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沉思片刻说道:“从赋税中调配,此事需谨慎行事,切不可加重百姓负担,引发民怨。至于精简开支,倒是可以考虑,但也需把握好分寸,不能影响朝廷的正常运转。至于发动民间力量,要确保一切自愿,不可强行摊派。”
朱棣点头应道:“父皇所言极是,儿臣定会小心行事,权衡利弊,务必找到一个最为妥善的办法来解决资金问题。”
朱高炽也凑过来,拿起那份奏折看了看,说道:“皇爷爷,孙儿觉得可以从长远规划,不仅要治理当下的水患,还要注重预防。比如在河流上游多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朱元璋听着朱高炽的话,脸上的愁云渐渐散去,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伸手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炽儿,不错不错,有想法!那依你之见,具体该如何实施呢?”
朱高炽略一思索,回答道:“皇爷爷,孙儿认为可以先派官员去实地考察,制定详细的方案,再从各地调集物资和人力。”
朱棣在一旁微微点头,笑着看向朱高炽:“炽儿平日里没少下功夫,见解独到。不过,这其中的人力调配可要仔细斟酌,不能影响其他地方的正常运转。”
朱高炽连忙点头:“父皇说得是,孙儿考虑不周。”
朱元璋拿起桌上的笔,蘸了蘸墨,说道:“你们说得都有道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这时,又一份奏折呈了上来,朱元璋看后,脸色一沉:“这北方边境又有蛮夷骚扰,真是不安生!”
朱高炽皱起眉头:“皇爷爷,孙儿愿亲赴边境,为我大明守卫疆土!”
朱元璋摆摆手:“炽儿,你的心意皇爷爷明白,但此时还不是时候。”
朱棣说道:“父皇,儿臣觉得应当加强边境的防御工事,增派兵力,同时派使者与周边部落修好,以和为贵。”
朱元璋沉思片刻,点了点头:“棣儿,此事你去安排,切莫出了差错。”朱棣拱手应道:“儿臣定当不辱使命,父皇放心。”
爷孙三人在御书房内,时而讨论,时而沉思,时而露出会心的微笑,一心为了国家的繁荣而努力着。
在朝堂之上,气氛诡谲,暗潮涌动。众多朝臣们私下里议论纷纷,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话题——究竟谁会是未来的接班人。
一部分朝臣力挺某位皇孙,只因与该皇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他们期望通过扶持这位皇子上位,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获取更多的权力和财富。
而另一部分朝臣则保持观望态度,他们深知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过早表明立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他们在暗中观察着各位皇子的表现,权衡利弊,试图在最恰当的时机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还有一些刚正不阿的忠臣,他们一心只为国家的未来着想,不在乎个人得失。他们依据皇子们的品德、才能和治国理念来判断谁更适合成为接班人,只盼着能选出一位真正能够造福百姓、稳固江山的明君。
“依古制,立嫡立长,应当是朱允炆啊!”有大臣坚定地说道,这一观点得到了一部分人的附和。他们认为遵循传统宗法制度,朱允炆的身份最为正统。
另一些大臣则持有不同意见,各抒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有人认为其他皇子更具才能和魄力,更适合继承大统。
然而,在这一片喧闹与争论之中,刘伯温、蓝玉及汤和三人却仿若置身事外。刘伯温智谋过人,深知在这敏感的问题上轻易表态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故而他始终默默地跟随在陛下身边,全身心投入到为陛下出谋划策之中,对群臣的讨论充耳不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