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最新章节。
在大明皇宫的御书房内,朱棣和徐妙云坐在书桌前,周围一片静谧,只有烛火轻轻摇曳。突然,一道柔和的光芒在房间中央闪烁,一个虚幻的界面浮现而出,正是他们一直以来依靠的系统。
系统那毫无感情的电子音在房间内回荡:“恭喜宿主,成功将亚洲、欧洲纳入大明版图,完成宏伟霸业。现根据奖励规则,授予改良蒸汽机及制造技术。此技术将助力大明在工业领域实现飞跃,望宿主善加利用。”
朱棣和徐妙云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惊喜与激动。朱棣站起身来,双手握拳,目光灼灼地看着那虚幻的界面,大声说道:“好!有了这改良蒸汽机技术,我大明必将如虎添翼,开创万世不朽之基业!”
徐妙云也起身走到朱棣身旁,微微颔首,温婉而坚定地说:“陛下,这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定要谨慎规划,让这技术发挥最大的作用。”
随着系统奖励的发放,大量关于改良蒸汽机制造技术的知识涌入他们的脑海。朱棣紧皱眉头,全神贯注地消化着这些信息,时而闭眼沉思,时而微微点头。徐妙云则拿起纸笔,迅速记录下一些关键要点,她神情专注,眼神中透着睿智与冷静。
数日后,朱棣召集了朝中工部、户部等重要大臣,在皇宫的偏殿商议发展机械产业的具体事宜。
朱棣坐在主位上,目光威严地扫视众人,开口道:“诸位爱卿,如今系统赐予我大明改良蒸汽机技术,这是发展机械产业的绝佳契机。朕意已决,要大力发展相关产业,诸位可有良策?”
工部尚书赵德全率先出列,躬身行礼,脸上带着兴奋与自信:“陛下,蒸汽机制造需专业工坊与技艺精湛之工匠。臣建议在京城及周边选择合适之地,建造大型机械工坊,集中能工巧匠进行生产。同时,设立质量监管制度,确保每一个零件、每一台蒸汽机都符合标准。”
朱棣微微点头,说道:“赵爱卿所言极是。工坊选址与工匠召集之事,就交由你负责,务必尽快落实。”
户部尚书王大人紧接着出列,面露难色:“陛下,发展机械产业所需资金庞大,国库虽有储备,但要大规模开展建设与研发,仍显不足。臣以为,除国库拨款外,还需鼓励民间商贾投资,许以优惠政策,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徐妙云在一旁补充道:“陛下,可发行产业债券,让百姓也能参与其中,共享产业发展之红利。如此,既能筹集资金,又能增强百姓对产业的支持与关注。”
朱棣抚须沉思片刻,说道:“皇后此议甚好。王爱卿,你与户部同仁仔细商讨债券发行细则,确保公平公正,吸引各方投资。”
商讨持续了数个时辰,各项计划逐渐明晰。最终,朱棣站起身来,大手一挥,坚定地说:“此事关乎大明未来,诸位爱卿务必齐心协力,不得有丝毫懈怠!”
机械工坊的建设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京城郊外的一片空地上,工人们忙碌穿梭,搬运木材、石料,搭建工坊的框架。
负责工坊建设的工部侍郎李勇,头戴乌纱帽,身着蓝色官服,在施工现场来回踱步,不时大声指挥着:“那边的,木材摆放整齐些!还有你们,动作快点,别偷懒!” 他神情严肃,目光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工匠们在酷热的阳光下挥汗如雨,但眼神中都透着兴奋与期待。一位年轻的工匠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身旁的同伴说道:“听说这次咱们要造的改良蒸汽机可厉害了,能让大明变得更强大!”
同伴笑着回应:“那是自然,能参与这事儿,可是咱的荣幸!说不定以后咱也能名留青史呢!”
与此同时,选拔工匠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一个宽敞的场地里,来自各地的工匠们展示着自己的技艺。
主考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他眯着眼睛,仔细观察着每一位工匠的操作。当一位工匠熟练地打造出一个精致的零件时,老工匠露出满意的笑容,点头说道:“不错,手法娴熟,功底扎实,你被选中了。”
经过层层筛选,一批技艺高超的工匠汇聚到工坊。他们在工坊内接受严格的培训,学习改良蒸汽机的设计图纸、零件构造和组装流程。
培训室内,工部的技术官员拿着图纸,大声讲解着:“这是蒸汽机的核心部件,气缸,大家看,它的设计更加精密,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极高。在铸造的时候,火候和浇筑速度都要严格把控,稍有差池,就会影响整个蒸汽机的性能!”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匠皱着眉头,上前一步问道:“大人,这气缸所用的材料,我们以往都不曾见过,该如何获取啊?”
技术官员微微一笑,指着图纸上的标注说:“这材料乃是特种钢材,需由工部专门调配。后续会有专人给大家送来,你们只需按照要求精心铸造便可。”
经过数月的紧张筹备,工坊内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正式进入改良蒸汽机的制造阶段。
巨大的熔炉熊熊燃烧,将铁块烧得通红。工匠们齐声吆喝着,用巨大的铁钳将烧红的铁块夹出,放在砧台上。铁匠们挥舞着大锤,有节奏地敲击着铁块,火花四溅。
“嘿哟!嘿哟!” 沉重的锤声和工匠们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负责锻造关键零件的铁匠刘师傅,光着膀子,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每一次挥锤都用尽全身力气,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紧紧盯着砧台上逐渐成型的零件。
在另一边,机械加工区域,工匠们操作着各种工具,对零件进行精细打磨。年轻的工匠小李,手持锉刀,小心翼翼地修整着一个齿轮的边缘,他的眼睛几乎贴在零件上,嘴里还不时念叨着:“不能有一丝偏差,不能有一丝偏差……”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奋战,第一台改良蒸汽机的各个零件终于制造完成,接下来进入最为关键的组装环节。
工坊内,气氛紧张而凝重。朱棣、徐妙云以及所有的皇子皇孙都来到现场观摩。朱棣神色庄重,眼神中透着期待与关切;徐妙云微微皱眉,紧盯着即将组装的零件,似乎在思索着可能出现的问题;皇子皇孙们则满脸好奇,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这从未见过的新奇事物。
负责组装的工匠团队在首席工匠张师傅的带领下,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工作。张师傅神情严肃,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但他的双手却异常稳定。他指挥着助手们,将各个零件精准地拼接在一起。
“慢一点,对齐了!” 张师傅轻声喊道,助手们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巨大的飞轮安装到蒸汽机的主轴上。
随着一个个零件被安装到位,一台庞大而复杂的改良蒸汽机逐渐呈现在众人眼前。它周身散发着金属特有的光泽,复杂的管道和精致的零件交错纵横,仿佛一头沉睡的巨兽,等待着唤醒它的那一刻。四周摆放着整齐的鲜花,芬芳的气息试图掩盖工坊内钢铁与机油混合的味道。皇子皇孙们陆续到来,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在工坊门口停下脚步,目光瞬间被眼前这个从未见过的庞然大物吸引。
太子朱高炽微微仰头,眼神中透着惊叹与好奇,宽大的袍袖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摆动。他双手背后,缓缓走向蒸汽机,嘴里喃喃自语:“这便是改良蒸汽机?果真是气势非凡。” 他微微皱眉,似乎在思考这台机器将给大明带来的深远影响。
汉王朱高煦则满脸兴奋,大踏步走到机器旁,伸手想要触摸那些奇特的零件。他的眼睛里闪烁着炽热的光芒,大声说道:“这东西要是用在战场上,定能让敌军闻风丧胆!” 他握紧拳头,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军队借助蒸汽之力所向披靡的画面。
赵王朱高燧紧跟其后,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谨慎和思索。他围着蒸汽机缓缓踱步,仔细观察着每一处细节,不时伸手比划着尺寸,小声说道:“如此精密复杂的器械,制造起来必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后续的维护保养也是个难题。”
几位公主也结伴而来,她们虽不像皇子们那般对机械充满浓厚兴趣,但眼前这新奇的事物也让她们忍不住驻足观望。公主朱樱轻轻掩着嘴,眼睛睁得大大的,惊叹道:“这东西可真是神奇,像个巨大的怪物一般。” 她身旁的公主朱婉微微点头,附和道:“是啊,真难以想象它运转起来会是什么样子。”
年纪较小的皇孙们则充满了童真的好奇,他们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叽叽喳喳地讨论着。皇孙朱瞻基眼睛亮晶晶的,拉着身旁的太监问道:“公公,这蒸汽机到底是怎么动起来的呀?” 太监笑着摇摇头,说道:“小殿下,老奴也不太明白,等会儿启动了您就知道啦。”
在人群中,有几位皇子神情略显复杂。有的担心这项新技术会打破现有的权力平衡,有的则忧虑它的出现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他们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围人的反应,心中默默打着自己的算盘。就在这时,朱棣和徐妙云在一众大臣的簇拥下走进工坊。皇子皇孙们立刻安静下来,整齐地排列在两旁,躬身行礼。朱棣面带微笑,目光在众人身上一一扫过,然后看向那台蒸汽机,大声说道:“今日,我大明第一台改良蒸汽机在此问世,这是我大明的荣耀,也是你们的骄傲。都好好看看,这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蒸汽机上,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它启动的那一刻,仿佛都能感受到历史的车轮正缓缓转动,将大明带向一个未知而充满希望的未来 。
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张师傅深吸一口气,向朱棣请示道:“陛下,一切准备妥当,可以点火启动了。”
朱棣微微点头,大声说道:“好!点火启动,让朕看看这改良蒸汽机的威力!”
工匠们将煤炭填入蒸汽机的炉膛,熊熊烈火瞬间燃起。随着蒸汽在管道中不断积聚,蒸汽机发出低沉的轰鸣声,开始缓缓运转起来。
巨大的飞轮飞速旋转,带动着整个机器发出有节奏的律动。工坊内的众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皇子皇孙们瞪大了眼睛,满脸的惊讶与兴奋;朱棣则放声大笑,拍着大腿说道:“哈哈哈哈!好!好得很呐!我大明有此神器,何愁不兴!”
徐妙云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双手合十,轻声说道:“这一天终于盼到了,陛下,大明的辉煌才刚刚开始。”
然而,朱棣很快收敛了笑容,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他环顾四周,目光停留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郑重地说道:“今日所见,皆为国家机密。这改良蒸汽机技术关系到我大明的兴衰荣辱,任何人不得泄露半句。若有违者,严惩不贷!”
皇子皇孙们和在场的工匠、官员们纷纷跪地,齐声说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严守机密!”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接下来,就要利用这蒸汽技术大力发展机械产业。从运输工具到各种工坊器械,都要进行革新。”
朱棣的声音在工坊内回荡,充满了威严与豪情。他转头看向工部尚书赵德全,眼神中带着期许:“赵爱卿,一切准备妥当,便开始启动吧。”
赵德全恭敬地应道:“陛下,遵旨!” 随后,他转身面向负责启动蒸汽机的工匠团队,大声下令:“点火!”
工匠们迅速行动起来,将早已准备好的煤炭填入蒸汽机的炉膛。火焰瞬间升腾而起,映红了工匠们专注的脸庞。随着煤炭的燃烧,热气在蒸汽机内部逐渐积聚,发出低沉的轰鸣声。
皇子皇孙们的目光紧紧盯着蒸汽机,眼神中满是紧张与兴奋。朱高炽微微前倾身体,双手不自觉地抓紧了衣袖,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全神贯注地看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朱高煦则兴奋地握紧拳头,身体随着机器的震动微微颤抖,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动起来!动起来!” 他的脸上洋溢着迫不及待的神情,仿佛在期待一场盛大的表演。
朱瞻基瞪大了眼睛,好奇地问身边的父亲朱高炽:“爹爹,它马上就要动了吗?” 朱高炽微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轻声说道:“快了,瞻基,仔细看着。”
随着蒸汽压力不断升高,蒸汽机的飞轮开始缓缓转动。起初,它转动得极为缓慢,发出 “嘎吱嘎吱” 的声音,仿佛在试探着这个世界。但很快,飞轮的转速越来越快,带动着整个蒸汽机发出有节奏的轰鸣。
“动了!动了!” 不知是谁率先喊了出来,整个工坊瞬间沸腾起来。皇子皇孙们纷纷围拢上前,脸上洋溢着惊叹与喜悦。
朱棣看着运转的蒸汽机,放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自豪:“哈哈哈哈,朕果然没有看错!这改良蒸汽机必将成为我大明腾飞的翅膀!” 他转头看向徐妙云,眼中满是欣慰:“皇后,你我多年心血,终有成果。”
徐妙云微笑着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陛下,这只是开端,未来我大明依靠此技术,定能开创盛世。”
此时,赵王朱高燧走上前,恭敬地说道:“父皇,儿臣以为,这蒸汽机虽威力巨大,但如今我大明尚有一些地方未彻底平定,如此先进的技术,还需严加保密,以防落入他人之手。”
朱棣微微点头,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赵王所言极是。这蒸汽技术乃是我大明的核心机密,关乎国家兴衰。今日在场的皇子皇孙,还有各位大臣、工匠,都要严守秘密。若有胆敢泄露者,朕绝不轻饶!”
众人纷纷跪地,齐声高呼:“陛下放心,臣等定当守口如瓶!”
太子朱高炽接着说道:“父皇,这蒸汽机既已成功问世,接下来当如何利用这蒸汽技术发展机械产业,还请父皇明示。”
朱棣环顾众人,目光坚定地说道:“朕意已决。首先,要将这蒸汽技术应用于运输领域。打造蒸汽驱动的车船,提高物资运输的效率,加强我大明各地的联系。其次,在工坊中推广蒸汽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工部要尽快制定详细的规划,与各地官员配合,务必让这蒸汽技术在大明落地生根。”
工部尚书赵德全连忙应道:“陛下,臣领命。臣等定会全力以赴,确保蒸汽技术能顺利应用于各个产业。”
汉王朱高煦迫不及待地说道:“父皇,儿臣觉得这蒸汽技术在军事上也大有用处。可打造蒸汽战车、蒸汽战船,提升我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儿臣愿领军,为大明开疆拓土!”
朱棣笑着看了他一眼,说道:“此事朕自会考量。军事应用不可操之过急,需谨慎研究,确保万无一失。但你这份为国效力之心,朕记下了。”
皇孙朱瞻基眨了眨眼睛,奶声奶气地说道:“爷爷,那以后我们是不是可以坐蒸汽做的车子去很远的地方玩呀?” 众人听到他天真的话语,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朱棣慈爱地摸了摸朱瞻基的头:“当然可以,等你长大了,这大明的疆土任你驰骋。”
在一片欢声笑语和对未来的憧憬中,第一台改良蒸汽机持续轰鸣运转着,仿佛在诉说着大明即将开启的辉煌篇章。朱棣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深知,大明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
这时,一直默默观察的宁王朱权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陛下,蒸汽技术虽好,但大规模推广应用,恐面临诸多难题。比如技术人才的培养,如今懂得此项技术的工匠毕竟是少数,若要普及,人才缺口极大。”
朱棣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宁王所言有理。礼部与工部需共同商讨,开设专门的学府或工坊培训班,培养更多精通蒸汽技术的人才。不仅要传授技艺,更要鼓励创新,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门技术。”
礼部尚书赶忙应道:“陛下圣明,臣等定会遵照旨意,尽快制定出人才培养的方案。”
襄王朱瞻墡也站出来发言:“父皇,蒸汽技术推广,各类物资的需求必然大增,尤其是制造蒸汽机所需的钢铁等材料。儿臣担忧,若供应不足,会影响推广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