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章69:刘备献策(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最新章节。

“青州此言何意?”公孙威冷声问道。

这个计划是他与帐下谋士商议数日得出的计划,是良策,也是公孙瓒应对袁绍进攻的唯一办法。

只有把百姓全部调走,留给袁绍一个空郡,才能勉强拖延他数年时光。

而这一点点的时光,对于公孙瓒来说极其宝贵。

有这数年的时光,他才能收拾掉刘虞高欢,秣马厉兵,做好准备与袁绍展开争夺河北之主的决战。

“河间郡百姓安居乐业,兼之天气寒冷,恐无意跟随冀州长途跋涉进入渤海。冀州若使暴力强迁,是伤天和也。”

公孙威质问道:“看来青州为虚名而不愿侍我父!威乃冀州刺史,肩负安民之责,怎么做有伤天和之事?莫非青州以为,威把河间百姓带入渤海后,便不管不顾任其生死?”

“某虽粮草不多,但也不至于如此!”说罢,公孙威一拍桌子,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情况这么危急,老子苦思冥想才想出这么一招,专门把你提拔起来辅佐老子,结果你小子不干了?

那还不如让田楷当青州刺史,能力是一回事,但他至少听话啊。

刘备见公孙威动怒,赶忙说道:“冀州误会。备受蓟候大恩,自当竭尽全力侍奉,断无二心。”

“备以为,我军入敌境作战,不明地理,难以知晓袁尚军队分布,迁徙民众事大,光动员便要花不少时光,备担心贻误战机,被袁尚设法击破。”

听完刘备的担忧,公孙威面色稍微缓和,略微思索后答道:“青州且听吾计。我早已下令命高乐二县的百姓准备迁徙,一声命下他们便会动身。届时青州于西部大造声势吸引袁尚注意,策应我军。”

“待我军转移百姓完毕后,两军任务交换、故技重施,便能迁徙四县民众,亦无须担忧袁军袭扰。”

公孙威说完,魏仁浦补充道:“只是需提前招募好民夫,好保障军队后勤,继续于河间作战。”

看二人激情讨论,刘备内心发苦。

迁徙百姓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对曹操来说很简单,把刀架百姓脖子上,百姓马上就能走,什么家产啊耕地啊,统统可以舍弃。

但对刘备来说就很难了,把刀架百姓脖子上的事他做不出来。

人家在河间生活的好好的,凭啥跟你走?

尤其是那些地主大家,反抗肯定尤为强烈。不知要杀多少无辜之人,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假以时日施舍恩德,或许可使百姓归心,再加上战乱这一关键条件,刘备才可使他们自愿迁徙。

但公孙威的计划分明是要求刘备迅速做好这件事,这可难到昭烈帝了。

既然办不到,那就不办。

刘备插进公孙威与魏仁浦的对话:“冀州计策极善,可袁尚年少便有才名,诸将勇而多谋,难保不会看出冀州的计策。”

“袁军假意撤退,待我军转移百姓时突袭,我军唯有一败。”

刘备说完,二人停止讨论,细细思量起刘备的话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成为皇帝陛下的养子
成为皇帝陛下的养子
关于成为皇帝陛下的养子:林亦安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溺水身亡后穿越到异世,变成一位没落贵族家金发蓝眼的小儿子亦安·丹尼斯。过了平静的五年时光后,连做了一个月噩梦的他发现自己穿成书中的炮灰,阴差阳错成为皇后病逝小儿子的替身进入皇宫。疯癫的皇后?喜怒无常的帝王?神秘的皇太子?十分厌恶亦安的二皇子?高冷的皇女?宫中潜藏的恶意?……在男主出现之前,他要怎么在这座危机四伏的皇宫中生存下去,并规避自己十六岁的
5百文
我的父亲是曹操
我的父亲是曹操
关于我的父亲是曹操:一场意外魂穿到曹昂身上,奈何当爹的却有个怪癖,好风流,喜寡妇,养他子,这让曹昂表示伤不起!曹昂:“爹啊,孩儿真是为您老好,您把握不住,孩儿受点累不算什么,全当为爹分忧了!”曹操怒道:“竖子!!孤没你这好大儿!孤的剑呢?…典韦!你敢偷孤的剑!!”嗯,这是一个父子相爱相杀,相互成就,权谋征伐,马踏天下的故事,请诸君一阅!
星辰剑客
大明抄家王
大明抄家王
关于大明抄家王:崇祯末年,大明王朝这艘四处漏风的破船即将沉没。汉人长达三百年的屈辱史即将开启。沈战穿越成为锦衣卫百户在的帮助下,沈战一步步逆转乾坤。抄谁的家?答案是贪腐成风的官员,兼并土地的勋贵和士绅地主,以及大发战争财的无良商人。明末的百姓和士兵只认银子,不认皇帝。靠抄家发财的沈战刚好掌握了时代的命脉。有钱才有兵,有兵才能扭转乾坤。赈济灾民,整肃朝政,改革税收,你快等等吧!流民大军都要攻破北京
生活趣事多
大乔尚在,夫人请自重
大乔尚在,夫人请自重
三国,皖城。穿越成濒死流民,庆幸的是,有个可视化地图,可以上帝视角看地形地貌以及人员为位置,并且每天眺望半个时辰,增长一定距离!桥公战死,桥家招募部曲,为能活命,陈石连蒙带骗混进桥府。看着底层人极端的生存环境,陈石燃起从未有过的斗志,凭借能力,帮助桥家斡旋与各大士族的魔爪之下,带着桥府一步步崛起!一年后,看着如日中天的桥府,桥母笑道:“陈石,我这两个女儿,你看上哪一个?”陈石:“要不……两个一起
老婆逼着开新书
亮剑金陵十三钗
亮剑金陵十三钗
苏耀阳来到1937年的南京,看着那即将饱受蹂躏的城市和即将被屠戮的百姓,他的内心涌起不甘和无奈,最后化为了愤怒。既然来了,那就开干吧,就从拯救那群从教堂里逃出来的学生们开始。
千斤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