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最新章节。
刘备不假思索地答道:“自是仁义者。”
陈群摊开手,说道:“主公才能胜过公孙瓒,行事秉持仁义之道亦胜公孙瓒远矣,为何要屈尊听从此人?公孙瓒有表奏您的恩情,可您同样没少为其立功,青州御袁谭,冀州伐袁尚,哪场战役不是您当先?”
“青州无您必失,渤海无您必失。您的所作所为已经报答了公孙瓒的恩情,实无必要继续听从此人!”
“而且,您是汉臣,非公孙瓒帐下属吏,该以家国大义为先才对。今有蛾贼动乱,汉室有覆灭之危,安能将公孙瓒对您的小恩,放在汉室大义之前?”
陈群从二人能力对比切入,将公孙瓒对刘备的恩情视作“小恩”,汉室的危亡比作“大义”,成功合理化了刘备不支援公孙瓒的行为。
说合理化不太合适,因为如果刘备以蛾贼作乱为由直接脱离公孙瓒,不仅没有违背道德,还可能会收获以大局为重的赞誉。
作为计谋的给出者,陈群绝对要为这个计策的效果背责任。
举例理解一下,上学时老师说哪道题是啥,学生们大概都会相信,因为老师权威。
现在陈群很“权威”,陈群说这件事符合义,其中也没有明显漏洞,那天下人都会信这件事义。
就算不信,你也得够格挑衅啊。
陈群、孔融、郑玄都说合理,那就是真合理了。
现代很多人黑刘备,说刘备数次改换主公,先后侍奉公孙瓒、陶谦、刘表几人,行为与吕布无异巴拉巴拉...蠢死了。
臣子不应该背叛君主,这是东汉的主流观念不假。
但是,简单一个表奏并不能说明臣属关系,只有“属吏”才是君主的臣子。
袁绍之前表奏了个叫臧洪的青州刺史(在本书最开始有所提及),他从前做过张超的属吏。
张超受到袁绍盟友曹操的攻击后,臧洪向袁绍索要兵马救援,袁绍不给。
张超死后,臧洪觉得是袁绍害死了张超,于是公开反抗袁绍。
袁绍派陈琳写信劝降臧洪,臧洪回信中细细分析了他与袁绍、张超二人的关系,称张超为自己的“故君”,而袁绍为“主人”。
意思就是他在袁绍这儿只是个客人,张超才是他的君主。
后来臧洪被袁绍俘虏,袁绍打算杀掉他,臧洪属吏陈容便站出来说臧洪的行为符合道义,自己就算与臧洪同日死,也不愿与袁绍同时存。
袁绍听后“面有惭色”,说明他也认同陈容的话。
袁绍杀掉二人后,他的幕僚们在席上窃窃私语,说“为何一天之内杀死了两名烈士?”
从这点可以看出,袁绍的手下们十分认同臧洪的行为。
所以表奏这玩意儿不能说明君臣关系。
刘备自始至终只有皇帝一个“君”,他的所有跳槽行为不能称为换主。
上述理论只适用于东汉,后面就发展成只有皇帝一个君了。顺便插一嘴,东汉时张超臧洪间的君臣之义,甚至超越皇帝臧洪之间的君臣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