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凌烟志》最新章节。
沈叔安来自吴兴沈氏,这是一个在唐代有着显着地位的家族。沈氏成员在政治上和文化上都有显着贡献,进入唐代后,沈叔安的官职继续上升,历任司门郎中、潭州都督、刑部尚书等职位,最终被册封为吴兴郡公,成为大唐开国功臣之一。沈叔安善于诗文,有作品《七夕赋咏成篇》等传世,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他的努力和贡献被后世认可,死后被陪葬于唐高祖献陵,图像于凌烟阁,附于二十四功臣之后。
沈叔安在隋朝末年担任府佐,负责调度老弱病兵,监运军需粮草。他投奔李渊之后,在李渊引兵进攻长安的初期担任府佐,干起了老本行,轻车熟路,为军队的后勤提供了重要支持,他的这一角色对李渊军队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李渊日夜盼望天气放晴,可天空依旧阴云密布,内心焦虑不安,烦躁不已。忽然,驿卒进得军帐,传来捷报说通议大夫张纶前往安抚稽胡势力途中,率领义军攻克了离石(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杀了太守杨子崇,又为李渊拿下一处城池。
杨子崇,是隋文帝杨坚的堂弟,隋炀帝杨广的堂叔。自幼酷爱读书学习,知识渊博,很有风度,特别喜欢结交贤士。隋开皇初年,被授为仪同,以车骑将军的身份一直掌管值宿警卫,后来又当了司门侍郎。隋炀帝杨广继位后,杨子崇因为屡次立功,升到候门将军,后来,曾因忠诚和直言不讳曾被免官。可没多久就复出,担任了检校将军。杨子崇预见到突厥必定会乘隋炀帝北巡之机侵犯边关,因此多次上表劝谏隋炀帝取消行程。然而,隋炀帝并未采纳他的意见,最终在雁门被围。敌军被击退后,隋炀帝迁怒于杨子崇,认为他胆小怕事,扰乱军心,因此将他贬为离石郡太守。
杨子崇在隋朝末年的动荡中,试图返回京师,遭遇了河西诸县的长吏被杀、叛归起义军梁师都的情况,导致道路隔绝。不得不退归离石,他所带领的随行人员因听闻太原李渊起兵,便想归顺而去,杨子崇非常生气,就将叛者的父兄斩杀。
最终,正巧通议大夫张纶带领义兵夜至城下,与城中豪杰互相响应,轻松攻入离石城中,杨子崇最终被仇家所杀。
李渊听后,知晓杨子崇为人正直,是位忠臣,虽心有惋惜,但毕竟又得到一座城池,烦躁的心情方得以稍微恢复。
李世民这时进入帅帐,李渊告知张纶攻取离石一事。
李世民听后,也是对杨子崇一阵惋惜,说道:“我们刚起义兵,得到离石城也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父亲应当重赏张大夫破城之功。”
李渊点头称“是”。
李世民接着说道:“儿子听说李密已攻取河洛之地,瓦岗寨的翟让等人皆奉他为主,李密自号魏公,如今拥有数十万兵马,声势颇盛。依儿之见,当下不如暂且与他结盟,以免东边受到李密的牵制。”
李渊表示赞同,遂找来温大雅,命其草拟书信,与李密约定结为同盟。信件拟就,李渊即遣人快马加鞭送去给李密。
李密收到李渊的结盟信,自恃兵力强大,想要成为盟主,就让祖君彦按照其意书写回信。
很快,李密的回信便呈至李渊面前。李渊即刻展阅,信中写道:“与兄共事,虽分属不同派系,然同姓李氏。今吾已受天下英雄推举为盟主,愿兄共襄盛举,一同谋取隋室江山。”
李渊看到至此处,不禁微笑道:“好个狂妄之徒!”
信中又言:“若兄不弃,不妨各率数千精兵赴河内,当面缔结盟约,携手讨伐隋室,吾将不胜荣幸!”
李渊读罢,遂召李世民前来共议此事。李渊对李世民说道:“李密此人甚是狂妄自大,仅凭书信定约,尚且不足。如今我军全力征讨关中,若不与他结盟,恐多树敌。不如暂且示以谦卑之态,佯作应允,令其骄横自满,为我等挡住河洛之隋军。如此,我军便可专心西进。待关中平定之后,再凭藉天险之地,积蓄力量,坐观其鹬蚌相争,我等则可坐收渔翁之利。”
李世民听后,点头称是,急忙回答说:“父亲的计策太好了,就按照您说的来写回信吧!”
于是,李渊再次让温大雅起草回信。信里写道:“我虽然平庸无能,但幸运地继承了祖先的遗业。我曾出任八使,又负责管理六屯。如今国家动荡不安,我有责任,却没德能扶持天下。所以我召集义兵,与北方的狄族结盟,共同拯救天下,我的志向是重振隋朝朝纲。
上天养育百姓于大地,一定会有统治领导百姓的人,如今能够领导百姓的人,除了你还能是谁呢?我已经超过了五十岁,本不想再追求什么。我很高兴拥戴你这位弟弟,希望能依附在你身边。只盼望你能早日接受天命,安抚百姓。
你作为宗族联盟的首领,日后成事,能将我的名字记载在族谱里,重新被封在唐地,这对我来说已经是很光荣的事情了。我实在不忍心像商汤在牧野杀死商纣王那样对待隋朝,也不敢像刘邦在咸阳抓住秦王子婴那样对待我的皇亲。汾河和晋水一带还需要安定,盟津的会盟也还没来得及选日期。我就此回信!”
温大雅将信写好后,李渊与李世民仔细观阅,皆赞其写得好,遂命人速将信件送至李密处。李世民说道:“此信送达后,李密必会将心思放在全力攻打隋军上,如此一来,我等便无东顾之虞了。”
没多久,信使归来禀报,称李密看过回信后甚为得意,手捧信件四处炫耀,给瓦岗军将领们看说:“唐公推崇我,天下就不足以平定了!”
李渊闻之,心中愈发踏实,心说“天狂有雨,人狂有祸,但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此后,李渊为了稳住李密,从此信使往来不断。只不过,李渊写去的信件都是美言和夸赞,从而使李密对其好感倍增,逐渐对唐军放下了戒备和警惕。
从李渊和李密信件沟通的内容来看,我们已经能明显看出两个人的格局和胸怀。李密自视甚高,眼中无人。而李渊则表现出极大的隐忍和长远的战略眼光,他通过写信以低姿态安抚李密,表面上恭维和推崇,实际上是为了争取时间和空间,暗中布局,以便自己能够解决后顾之忧,顺利西进关中,最终夺取天下。这些差距最终导致了他们在隋末唐初的历史变革中不同的命运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