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凌烟志》最新章节。
原来孙华、史大奈二人早已受了大将军李源的委托,李渊料定隋军会突然偷袭,就命二人率兵悄悄埋伏在不远处的河滩之上。孙、史二将天刚擦黑,就带着自己的队伍潜伏于河滩,聚精会神的盯着义军的营寨,深夜来临,突然看到王长谐的营寨火光骤起,接着喊杀声一片。
孙华、史大奈见状,来不及感慨李渊的料事如神,立马率领援军冲杀过去!
桑显和见势不妙,大喊一声,拨转马头,带着少数亲信狼狈地朝着城中逃窜。他的战马在黑暗中飞奔,四蹄扬起的尘土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为了防止追兵,桑显和一咬牙,竟然下令烧毁了身后河上的桥梁。
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李渊的战略洞察力确实是高人一筹。他预感到了屈突通可能的偷袭手段,提前做出提醒。而屈突通也的确是一个强劲的对手,敢于冒险发动夜间偷袭。但王长谐一方虽然在前期应对失利,但也有着孙华和史大奈这样的得力将领能够在紧急时刻扭转战局。这一场战斗,既是双方军事谋略、将领指挥能力和士兵战斗素养的综合较量,也为整个战争的走向埋下了伏笔。
第二日,李渊命人安抚受伤兵士,统计战损情况,重新补充兵力,巩固营地。考虑到屈突通新败,士气必然低落,李渊亲自率领亲率王长谐、刘弘基、陈演寿、史大柰等将领,率领六千步骑兵渡过黄河,前往攻打河东郡。
大将军李渊率领兵马如汹涌浪潮般将河东郡围得水泄不通。
那高大的城墙宛如一个沉默的巨兽,盘踞于此,透着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威严。城中的屈突通深知义军的厉害,犹如一只受惊的野兽躲在巢穴深处,紧闭城门,严阵以待,丝毫没有出战的意思。
李渊在城下,目光如炬地审视着眼前的地势。那城墙高峻,墙体厚实而坚固,他深知,这绝非是一场能够轻易取胜的战斗。
然而,大将军李渊的目光随即落在身边斗志昂扬的将士们身上。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无畏与决心,眼神中闪烁着炽热的战斗火焰。唐公心中一动,决定试探一番。于是,他下令先派遣一千士兵向城墙发起冲锋,去尝试登上那看似高不可攀的城头。
这个命令一出,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巨浪。一千多名士兵毫不犹豫地响应,他们如同一群勇猛的猎豹,朝着南面城墙冲锋而去。
可是,天公不作美,就在他们即将接近城墙的瞬间,天空突然变得阴沉起来,豆大的雨点如利箭般倾泻而下,狠狠地砸在地上,溅起一片片水花。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并没有让士兵们退缩,他们依然不顾一切地扑向城墙。
在雨水的冲刷下,城墙变得更加湿滑,但这并没有阻挡士兵们攀登的脚步。他们手脚并用,紧紧抓住城墙上的凸起和缝隙,一点点地向上攀爬。
一时间,呐喊声、雨声、兵器与城墙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悲壮而激昂的交响曲。在义军的顽强冲锋下,竟有强壮的士兵已经奇迹般地登上城墙。
但此时,李渊却发现了一个问题。由于雨势过大,城墙上的士兵们行动变得极为困难,有的士兵因为湿滑而从城墙上滑下摔伤,有的士兵则因为体力透支而难以迅速下城。
李渊见状,眉头紧锁,深知此刻环境复杂,又考虑到屈突通此人乃隋朝老将,历经无数战火洗礼,擅长布阵和防守之道。他就像一条盘踞在深潭中的老鳄,虽然在旷野之中难以施展其全部实力,但在这坚固的城池之中,却能发挥出最大的防御能力。
李渊想到这里,开始担心起来,一旦这些勇士们翻越城墙,必将陷入苦战,很可能就没有退路了。
李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知道,现在并不是强行攻城的时候。他更明白,战争的胜利不仅仅在于攻城略地,更在于保存实力,把握战机。
于是,李渊对身边的将领说道:“屈突通是宫中的老将,擅长布阵和防守,但在野外作战并不是他的强项。他坚守城池,善于防御。我们的军队经常取胜,进入城中可能会轻视敌人,勇士们先登城,恐怕会没有退路。现在我们只是展示一下威力而已,还不是攻城的时候。杀人得到城池,又有什么用呢!”
大家看到大雨之中的战斗环境的确恶劣,都赞成李渊的说法。
李渊果断下令击响撤军的鼓声。
撤军的命令一出,士兵们虽然有些不甘,但还是迅速地执行了命令。李渊望着撤回的士兵,心中暗自思忖:“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若是仅凭一时的冲动而杀人得到城池,却失去了更多宝贵的士兵和战机,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这场激烈的攻城试探中,李渊以他的睿智和果断,保存了实力,适时挽回了更大的损失。可惜的是,刚投奔李渊的孙华在攻打河东的战役中不幸阵亡。
因突降大雨,不得已,李渊只能放弃攻打河东郡,率兵退回河西营寨。
雨,还在无情地倾盆而下,仿佛要将世间的一切纷扰都冲刷殆尽。李渊站在河西营寨,目光穿透重重雨幕,凝视着河东郡的方向。他的心,如同这阴霾的天空,沉甸甸的,满是凝重与思索。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不仅阻断了义军攻城的步伐,更像是上苍给这支蓬勃兴起的势力的一道考验。
李渊深知,进军关中的战局,就像这变幻莫测的天气一样,瞬息万变。每一次决策,每一次出兵,都可能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亦可能沦为一败涂地的开端。 他想起屈突通,那位在隋朝宫廷中沉浮多年的宿将。屈突通的坚守,是出于对旧朝的忠诚,亦或是对自身命运的最后挣扎?李渊不得而知。但他明白,这场战争,绝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攻城掠地,更是一场关乎天下大势、人心向背的较量。
义军虽然勇猛,但连续的征战已让将士们疲惫不堪。而河东郡的防御,更是如铁桶一般,无懈可击。若强行攻城,虽有可能攻克,但伤亡必将惨重,且会陷入与屈突通的长期消耗战之中。这对于李渊来说,无疑是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那么,是否应该放弃河东,直取关中?李渊陷入了沉思。关中,那是他心中的向往,也是他梦寐以求的帝业之基。但是,屈突通的存在,就像一颗钉子,牢牢地钉在通往关中的道路上。若不拔掉这颗钉子,李渊的进军之路将充满未知与危险。
至于李渊下一步将如何决定,我们下一章将接着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