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凌烟志》最新章节。
副将得知将军李景要出城与邓景会和,眼中满是不舍,遂问道:“将军,我们真的要放弃北平吗?”。
李景叹息道:“北平虽坚,但孤城难守。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与邓景会合,再图后计。”
李景放弃坚守一年的北平城,出城与邓景会合,是基于粮草枯竭、外援希望和战略转移的多重考量。他的战略目的是集中兵力、增强战斗力、寻找战机,并可能联合其他隋朝旧将,共同抵御突厥和割据势力。这一决策反映了隋末乱世中边疆将领在复杂局势下的艰难抉择和战略智慧。
李景将副将留在城中,自己率领小队部众突围,一路向东,打算先前往幽州,再与邓景军队会合一处,杀回北平,再图击退高开道割据势力。
当夜,三更时分,月色朦胧,寒风凛冽。李景率领突围小队,悄悄打开卢龙东城门,借着夜色的掩护,开始向东突围。
士兵们马蹄裹布,口中衔枚,行动迅捷而无声,如同一支幽灵般的队伍,悄然穿行在漆黑的荒野中。高开道的军队长期驻扎在城外,久攻北平不下,军队管理松懈,加之李景坚守一年,始终未曾出城迎战,高开道的部下早已放松了警惕。营帐中,士兵们大多酣睡,哨兵也因疲惫而懈怠,未曾察觉李景的动向。因此,李景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很快便突破了敌军的第一道防线。
李景骑在战马上,低声对身旁的副将王仁说道:“趁敌军未醒,速速通过,不可恋战!”
王仁点头,迅速传令下去。部队如同一把利刃,悄无声息地切开了高开道军队的包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没走几日,李景的队伍便在途中遭遇了强盗伏击。
这是一伙盘踞在山道中的强盗,专门劫掠过往的军队和商旅。李景本不想节外生枝,但此时已无退路。他沉声说道:“列阵迎敌,速战速决!”
士兵们迅速摆开阵型,刀剑出鞘,弓弩上弦。
强盗头目见李景军队严阵以待,狞笑道:“看来是条大鱼!兄弟们,上!”
话音未落,强盗们便如潮水般涌来。
李景挥刀迎战,刀光剑影中,他奋力拼杀,试图为部队杀出一条生路。
然而,强盗人多势众,熟悉地形,且以逸待劳,李景的部队在突围中已经疲惫不堪,很快陷入苦战。
激战中,一支冷箭突然从暗处射来,正中李景胸口。他闷哼一声,从马背上跌落,气绝身亡,其余兵士见状,一哄而散,有的则投降了贼盗。
高开道得知李景身亡的消息,大喜过望。他拍案而起,对帐中众将笑道:“李景一死,北平再无后顾之忧!传令全军,立即北上,攻取渔阳郡!”
渔阳在卢龙县的西南方向,两地直线距离约为150公里。渔阳郡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秦统一后,渔阳郡继续存在,治所与燕国相同,在今天的北京市密云区。隋大业末年,渔阳郡的治所迁至无终县,即今天的天津市蓟州区。唐朝时,渔阳郡一度更名为蓟州,后又恢复为渔阳郡。安史之乱就是在渔阳(今天津蓟州区)爆发的。
古代渔阳因位于渔水(今白河)之阳而得名。“渔阳”在唐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征戍之地的意象。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描绘了渔阳作为边疆重镇的历史画面。渔阳一直是北方的重要军事重镇,震慑着北方和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也是唐朝边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开道率领数千精兵,浩浩荡荡向渔阳郡进发。渔阳郡守军已得知北平李景死讯,士气低落,加之高开道军队来势汹汹,守将自知不敌,只得开城投降。
高开道站在渔阳城头,望着自己新得的疆土,心中豪情万丈。几经发展,他已拥近万人马,高开道听从谋士建议,便在渔阳郡举行盛大的登基仪式,自称燕王,改年号为“始兴”,定都渔阳。
他对手下将士们说道:“诸位随我南征北战,今日终得一方基业!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必能成就霸业!”
将士们齐声高呼:“燕王万岁!燕国万岁!”
高开道站在城头,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