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生老有命》最新章节。
胡胜虎有些尴尬的举酒站着,看着趴在桌上呼呼大睡的张衍,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属实是没想到,这张道长酒量这么差,一碗就倒啊。要是知道的话,自己就不劝酒了。
嘶……现在客房也没整好,这张道长总不能一直趴酒桌上,晚上睡哪里啊?胡胜虎挠了挠头,有些郁闷,坐下喝了碗闷酒。
闻砚看出了胡胜虎的为难,便瞥了一眼还打着鼾的张衍,起身说道:“我吃好了,今晚就让张道长睡我那里吧,我晚上要夜读,不碍事的。”
胡胜虎一看闻先生都这么说了,笑着搓着手:“那就让闻先生和张道长先凑合一夜得了。”
挥手招呼道:“来人啊,将张道长送回房中休息。”
来了两个小弟架着张衍离席回房,闻砚也跟着离席告辞。
到了房间后,闻砚对那两人说道:“给他衣服鞋子脱了,扔床上就行了。”
两人做罢,点头轻声道:“闻先生,那俺俩就先告辞了,有什么事,您再吩咐就行了。”
“慢着,你俩还没吃饭吧。”闻砚点燃桌上灯烛后,从宽大的袖中像变戏法似的摸出两个大白馒头。
闻砚将手中馒头递给两人,笑道:“辛苦了,多谢两位了。”
“啊?给我们的?”两人受宠若惊,颤巍巍的接过馒头。
在如今这个世道里,能活下去已是不易,能吃上大白馒头对于他们来说,便是天大的幸福了。
而且……而且,闻先生这位读书人竟然给他们这两个粗人道谢!
这可比两个馒头,更让他们心喜。
“不然呢?我一个人可吃不下。”闻砚笑着反问。
“谢……谢谢闻先生!”两个人急忙将馒头揣进怀里,连声道谢。
闻砚摆了摆手:“好了,没事就出去吧,我要看书了。”
两人连连点头,快步出去,临走前还不忘将屋门给顺带合上。
闻砚看着合上的屋门,笑着摇了摇头:“呵,变细心了嘛。”
他扫了眼床上的张衍,坐回桌前,重新翻开桌上的那一本书。
书很薄很破,上下不过数千字,却是本圣贤书,闻砚读了很多很多遍。
书名《太平策论》,主要是讲一些治国安民的方法及理论,是许多年前书院的一位张姓师兄所着。
只可惜,那位师兄三次科举,三次金榜题名,五次入朝为官,五次致仕而归,凑钱出书,却无人问津,空有凌云大志,空有满腔抱负,却无处施展,最终郁郁而终。
闻砚对那位张师兄极为崇拜,只因那《太平策论》开篇的四句话。
闻砚又将《太平策论》通读一遍,最后目光停留在了那开篇四句,久久凝视。
末了,他合上书,揉了揉发酸的双目,微微闭目养神。
片刻,闻砚睁开眼,默默看着桌上的那一盏摇曳不定的烛火,怔怔出神。
自己是个读书人,读圣贤书的读书人。自己身有八尺躯,理应也有凌云志!
可是……闻砚思绪万千,飘荡不定,神游万里归途。
父亲于自己五岁便逝世了,母亲没有改嫁,一个人将自己拉扯长大,省吃俭用供自己读书。
母亲对他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有读书,当了大官,才能改变家中寒酸的现状,过上好日子。
于是自己拼命读书,想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九岁,参加县试。
许是自己天资聪颖,一举夺魁,成绩名列第一。
那场县试的第二名是位跟自己差不多年岁的女孩,姓孔,名清青。
县试后,那个名叫孔清青的女孩过来找自己,问他愿不愿意跟她一起前往中州的那座清白书院求学。
自己听学堂先生说过清白书院的大名,回家问了问母亲的意见,母亲点头支持,拿出了家里全部银钱交给他,支持他去求学。
他握着母亲给的银钱,在父亲坟前跪了一夜。第二日,便跟着孔清青前往清白书院求学。
在书院的入学考试,也是院长的收徒测试中,孔清青第一,自己第二,他们双双被当今院长孔长秋收为亲传弟子。
书院院长孔长秋收徒时,只对他们说:“要读圣贤书。”
自己年长一岁为师兄,孔清青便成了自己师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