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瑞斯病毒之我是土匪

第65章 我也成商人了?(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阿瑞斯病毒之我是土匪》最新章节。

先去最近的木材产地收集木材。

为了效率,尼奥打算使用木箭射杀小野猪。

而选择小野猪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小野猪死亡掉落的资源可不仅仅只有生肉,还有野猪筋。

那是制作木弓的必备材料。

十几分钟便到达了木材产地的入口,不出所料,散落满地的木材。

二话不说开始拾捡,一道道悦耳的声音响起。

“叮~您获得了木材×3!”

“叮~您获得了木材×3!”

......

很快,背包就装满了,整整50个单位的木材。

而一背包的木材按道理来说几十斤的重量是有的。

奇怪的是,背包并不如往日般沉重,尼奥只能感受到一股很小的压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难道是我的体格又健壮了几分么?哈哈~”

自言自语了一番,也没当回事。

但这是好事,能够减少无意义的消耗。

回到庇护所率先制造出两批木箭,共60支。

装备到木弓对应的快捷弹药栏内。

又将背包剩余的木材存放到仓库内,清空背包。

考虑到小野猪180点的血量,需要扎上四支木箭外加一棍才能打死一只。

所以木棍也带上,万一需要补刀啥的。

反正有备无患。

一切准备好后就再度出发。

透过小铁门,走直线。

二十分钟后,尼奥看见了堆叠在地上的亚麻,这里便是亚麻产地的入口了。

不过他的目标是小野猪。

环视了一圈,整个亚麻产地的小野猪还是十来头左右,和初来乍到时并无二致。

看来小野猪们也懂得稳态发展,即使是在条件如此优渥又几乎没有天敌的情况下。

如果种群数量过多,周围的植物资源短时间内势必供应不上,再加上疾病的困扰,数量便会骤减。

反之,数量过少,食物资源自然是不缺,甚至还有富余,可保不齐遭遇点什么灾难,到时候全军覆没,不利于种族的繁衍与延续。

所以将种族的数量保持在一定基数范围内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类也是如此,但由于人类绝对的霸主地位,人类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加,可大环境的容载是有限度的。

这也是近些年天灾人祸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传闻说,一批人类的精英正在想方设法的减少人类的数量...

......

当然尼奥除外。

这里生活的小野猪就像是尼奥圈养的一般,采取放养的方式,只要需要,便能随时来猎杀。

突然,一头体型稍大的小野猪抬头看了一眼尼奥,哼哼了两声。

像是某种预警一般,其余的小野猪也都抬起了头,呆滞的看向他。

似是在回忆什么一般。

尼奥眉头一皱,“咋的,还想报仇不成?”

直接拉弓对准那只体型稍大一点的小野猪。

两支利箭即刻射出,直接打断施法。

-40-40。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嚎叫,周围呆滞的小野猪都是猪躯一震,搅动着四肢跑开。

是的,它们记起来了,这就是那个男人!

之后自然是一场杀猪盛宴。

小野猪们的攻击根本碰不到尼奥。

而尼奥自然是箭无虚发,命中率100%!

甚至在跑动的小野猪身上找到了以往在部队里射击移动标靶的感觉。

“呼~还真是怀念。”

咧——

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救晋
救晋
后世灵魂重生到西晋时期,成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十六子——司马泽。看他如何重拾旧山河,避免汉人悲惨的命运。
追忆汉唐
大明抄家王
大明抄家王
关于大明抄家王:崇祯末年,大明王朝这艘四处漏风的破船即将沉没。汉人长达三百年的屈辱史即将开启。沈战穿越成为锦衣卫百户在的帮助下,沈战一步步逆转乾坤。抄谁的家?答案是贪腐成风的官员,兼并土地的勋贵和士绅地主,以及大发战争财的无良商人。明末的百姓和士兵只认银子,不认皇帝。靠抄家发财的沈战刚好掌握了时代的命脉。有钱才有兵,有兵才能扭转乾坤。赈济灾民,整肃朝政,改革税收,你快等等吧!流民大军都要攻破北京
生活趣事多
学名张好古
学名张好古
关于学名张好古:山东济南府,有个大财主。财主有独子,学名张好古。不识字却能中举,还能入翰林,莫名其妙还成了驸马,只想乱世中活下去,可不得不绞尽脑汁早日结束战争,可战争总是存在,挣扎,生与死,国和家。男儿总热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重铸锦绣中华。
东溪听水夜半更
终极:绝世武尊
终极:绝世武尊
武铭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穿到终极世界。不是异能行者?没有战力指数?没关系,激活系统,开局10000点战力指数!没有武功心法?没有神兵利器?没有异能体质?没关系,战斗胜利就能获得奖励!异能体质:遇强则强、无限潜能、混元体质……神兵利器:石中剑、鬼狼刀……武功心法:行天破、盘龙踢、虚弥拳……集合了金时空的刀剑之力,铁时空的终极体质,银时空的绝世武功,最终成为十二时空最强的存在!
不是麒麟啊
亮剑金陵十三钗
亮剑金陵十三钗
苏耀阳来到1937年的南京,看着那即将饱受蹂躏的城市和即将被屠戮的百姓,他的内心涌起不甘和无奈,最后化为了愤怒。既然来了,那就开干吧,就从拯救那群从教堂里逃出来的学生们开始。
千斤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