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编的野史都成真了》最新章节。
修正主义派指出,应该直接对牛顿墓穴进行开棺。
高举“科学真相不应困于棺椁”的旗帜,并呼吁国际科学界支持这一行动。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更为精确、全面的调查,才能真正还原历史真相,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小打小闹。
与之相反,原教旨守护者要求将牛顿DNA列为“人类共同文化遗产”,并坚决禁止任何形式的检测行为。
他们打出“科学好奇心不能凌驾于逝者安宁”的口号,认为这种检测行为是对牛顿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不尊重,是对传统和逝者尊严的亵渎。
完全相反的双方在网络上激烈争吵。
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同时。
他们不仅仅局限于网络上的隔空争论。
还召集人群,走到了街上。
在伦敦,一场名为“保卫牛顿”的集会爆发了。
他们砸碎浑天仪模型,试图以此抵制“东方对科学史的入侵”。
并呼吁政府停止与东方的合作,应该禁止对牛顿文物的研究,让历史待在博物馆里,而不是研究所里。
与此同时,一些留学生在涂鸦墙上画下牛顿头像,并为其配上了明朝的衣物,旁边还写上“知识没有国界,但认知需要坐标系”,以此表达对检查dna的支持。
一时间,争议不断。
随着各方反应的不断升级,伦敦的这场集会迅速引发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一些西方媒体开始对这一DNA检测的动机提出质疑,甚至将其贴上了“文化霸权主义”的标签,认为是东方大国的一次文化入侵活动。
然而,国内媒体则坚定地强调,这是一次纯粹的科学探索之旅,其核心目的在于还原历史的真相,推动人类对科学史的认知向前发展,而非别有用心。
在舆论的喧嚣中,国际科学界保持了一定的谨慎。
“科学需要证据,但更需要理性。”一位国际知名科学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不能被民族主义或情感所左右,而应以客观的态度对待这一发现。”
他们呼吁各方保持冷静,避免将科学问题政治化。
国内论坛表达则更加直接。
“有人不想看到东方文化在世界上发展。”
“这不废话,如果证实了,那不是证明他们什么都没有。”
“这才哪到哪,以后有他们急的。”
“下一次你给我说爱因斯坦是祖冲之转世我都信。”
“别管他们,难不成还能影响既定的事实?”
在舆论的压力下,中国DNA实验室和欧洲人类进化研究中心联合发表声明。
表示将严格按照科学标准进行检测,并确保过程透明公正。
实验室负责人表示:“我们期望借助科学的力量,为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提供一个清晰、准确的答案,而不是让其演变成引发更多争议的源头。”
随着检测日期的临近,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牛顿的头发DNA上。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关于牛顿身份的争论,也成为了全球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