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编的野史都成真了》最新章节。
又安排了一些接下来的首要任务。
董秘书离开后,李建业又迅速拨通了宣传部门的电话:
“小赵,关于这次牛顿DNA检测的宣传,我们需要提前准备一些宣传材料,包括视频、图文资料等,你们那边进展如何?”
“李组长,我们已经开始制作了,今晚就能看到初稿了。”
李建业强调道:“很好,记住,宣传材料要科学严谨,避免夸大其词,我们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事情的真相,而不是制造噱头。”
小赵:“明白,我们一定会注意的。”
李建业:“好,那就这样,你们继续忙,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我。”
“好的,李组长。”
挂断电话后,李建业往后靠在椅背上深吸一口气,思考着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随着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媒体报道和新闻资讯的更新愈发频繁。
人们能明显感受到事情正在快速发酵。
在海外,记者和媒体行业纷纷将目光聚焦伦敦。
《卫报》再次发布深度文章。
详细梳理了16-18世纪英国科学发展的历程,逐一介绍了那个时期涌现出的杰出科学家。
文章条理清晰地呈现出英国科学发展的内在脉络,试图表明英国科学成就的取得是本土循序渐进发展的结果,而非突然出现或依赖外部助力。
与此同时,一直密切关注此事的一位 up主迅速将这篇文章转发到国内。
“……除了卫报,《泰晤士报》也发布了相关文章,着重阐述牛顿的成就与英国的紧密联系……由此我们可以看见,海外媒体,尤其是英国本土的媒体,在媒体宣传这一块,十分注重强调文化背景对科学成就的影响,却对这次牛顿血统的问题只字不提。
“这其实能很明显看出了他们的宣传策略,我们先不去评判这件事对不对,但这种刻意回避的态度,未免有些让人玩味,毕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牛顿在英国取得那些成就之前,他就已经接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
“这些知识你要说没有对他们产生影响?我是不信的,只是因为这件事和我们有关,所以尽可能的将事情引导向另外的当方向。
“我在这里做一个预测,这次事件之后,可能会引发一场关于科学起源的争端,到时候,不知道他们会怎么说。”
……
倒计时前一天。
各国媒体已经到场。
b站,已经有24小时直播开启。
“第一!”
“小破站终于开了,其他人转播的卡得要死。”
“来了来了。”
“芜湖,提前庆祝东方科技起飞。”
“咱大明科技真真天下无敌啊。”
“朱顿归来!”
“见证历史!”
一时间,网络再次热闹起来。
各大平台也纷纷将相关话题置顶,网友们在评论区里肆意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