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人生:农业强国从1981开始》最新章节。
几人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不约而同地同时点头。
“你说吧,我跟谁也不讲。”
其实高加林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并没有任何犯忌讳的东西。
只是作为穿越者,他站得实在太高,看得实在太远,对这件事看得太清楚。
还有对将来的预测,也比谁都准确。
但他的身份,却只是一个贫困地区农村的民办老师,这些都不是他应该有的见识。
所以稳妥所见,他能“看清局势,预测未来”这种事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好,我尽量讲简单一些。”
高加林也没绕圈子,直接开门见山向三人解释起来:“今年这次,其实算是改革以来,第一次形势变坏。
国家开始对改革开放进行宏观调控,就像是开车,之前开太快了,现在是急刹车。”
几人一下听懂了,但刘立本还是不解地问道:“之前形势不是一片大好么,怎么突然就变坏了?”
高加林简单讲了一下,总之就是马上要严抓投机倒把了,时间大概就在明年年初。
刘立本吓坏了,忙问自己会不会有事。
“我不知道。”高加林摇头。
他是真不知道,因为在《人生》原著的时间跨度也就几个月而已,从夏天到秋末故事就戛然而止了。
巧珍娘更是吓坏了,筛糠一样抖着,“这可怎么办哩,这可怎么办哩?”
巧珍也很担心,但她看高加林不慌不张的样子,就知道高加林肯定有办法解决问题的。
“妈妈,你别忧愁哩,加林哥一定会有办法的。”
巧珍娘立刻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乞求地看着高加林说:“加林,你有办法是不是?”
高加林连忙宽慰说:“叔,婶,你们也不用太担心,这只是我的个人猜测哩,不一定准的。
就算真的被我说中,我们也可以现在就罢手,不做贩卖的生意就是了。
我猜明年最多就是抓几个典型,叔也没做什么过分的事情,又提前罢手了,这典型怎么也抓不到叔的身上。”
刘立本顿觉安心不少,这个时代的农民就怕政策变来变去,可这政策偏就喜欢变来变去。
他突然觉得,有一个像高加林这样有文化爱看报,时刻关心国家大事的人做女婿,还真是相当不错哩。
至少马拴就不知道这些——他比巧珍稍好一些,认识几个字,但一样没文化。
他想了想,又问道:“那我不做这个能做什么?难道只能老老实实在土里刨食?”
高加林立刻把他的养殖计划又讲了一遍。
还说高家村现在没有分田到户,可以先小规模养殖积累经验,等分田到户便可扩大规模。
刘立本认真听完,却不以为然道:“搞养殖好是好,就是个挣钱太慢了,也没什么前途。
老汉穿州过县这么些年,还没见有谁靠养殖发家的哩。”
高加林心说你懂个屁,刚过去的这两年,和接下来这五六年可是华国农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新华国农业发展最快最好的几年。
首先是农产品提价,和农用工业品降价。
从79年3月起,国家陆续提高粮食、油脂油料、棉花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平均提高幅度为24.8%,超购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价50%。
79年11月,又统一提高生猪、牛肉、羊肉、禽、蛋、水产品、蔬菜等八类主要副食品的销售价格,此后又继续提高棉花的收购价格。
并且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农用塑料等农用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和销售价格,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又在79年和80年降低了10%~15%。
再是分田到户——用原著德顺老汉的话说‘这多少年众人搅混在一起,都耍二流子哩,一个哄一个哩’,分田到户后这种吃大锅饭磨洋工现象自然就没有了。
以上两点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再加上良种和化肥的原因,农业产出立刻大幅提升。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一夜之间就吃饱饭了。
另一方面,这时候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消费市场都异常的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