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人生:农业强国从1981开始》最新章节。
“这两个人都是好人哩,心善,有本事,还会做人……”
从高加林这里出来,余卫国心里不停感慨,越发坚定了要和高加林、刘巧珍维护好关系的想法。
却说高加林将汇款单收好,先小睡了二十分钟,起床后抽空出了一套化学练习题,然后如往常一样去给两个快班的学生上课。
他不知道的是,同一时间远在燕京的《瞭望》月刊社,《环球》编辑部,他的那篇名为《一文读懂波斯国白色革命为何会失败和中东局势未来走向及对华国的影响·上》稿子,正被副总编摆在了总编的办公桌上。
“沈老,您看下这篇文章。”
被称作沈老的总编是一位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的老者,闻言连忙拿起桌上的老花镜,认真的阅读起来。
一刻钟后他放下稿件,久久没有说话。
这篇文章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震撼,太深刻,太发人深省了!
“沈老,您看这文章怎么样?”
副总编靳业是一位文质彬彬,眼睛里放着光的中年学者,此刻正有些激动的望着沈老。
沈老想了想道:“难得一见的好文章,全篇都条理清晰,干货满满,发人深省。
而且看待问题视野很高,全面深刻,见解独到。
比如这一段,他说巴列维王朝‘短时间内经济过快增长,破坏了国家的整体经济平衡,加剧了农村与城市的经济脱节。
丑元的大量流入,却只在城市内部循环,基本无法惠及农村。
相反热钱的反复冲入冲出,推高了资产和工业品的价格,反而对农村生活造成了挤压,导致大量农民刚分到的土地得而复失,只得涌向城市寻找生计。’
这个视角,就是之前研究波斯国问题的人,从未提及的。”
“是的,我也有同感。
我感觉这篇文章虽然说的波斯国,但对我们华国同样有着警示作用。”
是个文采飞扬,思维敏锐之人,一听沈老这么说,立刻联想到了很多。
“比如这一段,他说波斯国的经济计划过于追求高速,超过了国力的承受能力。
好比一个人步子迈的太大,就容易扯着蛋。
这话虽糙,但理却是对的。
我们这几年不也是一窝蜂地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盲目生产么?今年不就出了大问题么?
还有这里,他说巴列维王朝的开放型文化政策,使西方腐朽文化和生活方式大量涌入。
这与大首长说的‘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可苍蝇蚊子也进来了,对外来文化我们要加以甄别’,何其相似?”
沈老也忍不住感叹道:“你说的很对,对我们确实很有警示作用。
不过我好奇的却是这个作者,听他自述他是国际问题爱好者,研究国际问题近五年了。
看来信地址,他只是一个秦省偏远县城的高中老师,了解波斯国只能通过报纸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