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个大龄汉子,你要夫郎不要?》最新章节。
周舟点点头,“爱的,腊肉焖饭好吃呢。”
这个小隔间除了存放腊肉,还让堆放了了些干货,红枣香菇干、木耳干、梅菜干、笋干,还有一些周舟不认识的食材,整齐地收好口袋放在架子上,地上还放了好几袋花生。
郑大娘打开一个口袋,让粥粥掀起衣摆,一连抓了好几把花生放进去,笑着说,“吃吧。”
周舟不好意思就这样掰花生吃,只好小心地拢起衣摆抱着。
郑大娘又带着周舟去了厨房对面另一侧的屋子,“这里是咱家放杂物的,平时农具也放里头,你进来小心些。”
杂物间比较拥挤,木桶、竹篮箩筐簸箕,锄头、镰刀等等,还有郑则杀猪的刀也摆在里头,周舟仔细辨认里头放的东西,以后要帮大娘拿方便一些。
“这里也有个里间,”郑大娘打开门给他看,“咱们家也种有地,大米小麦够自家吃,爷俩干得都是力气活,不吃饱不行。”隔间的地面架高了一层木板,上面放的都是粮食,怕受潮了,因着怕走老鼠,里间没开窗,人待里头有点闷。
周舟看着郑大娘在里头挪米袋,想起来他在郑家的这段时间,吃食都是好的,从前家里餐餐是大米,郑家大米白面饼干馒头都吃,虽说没有锦州家里吃得这么精细,但隔三差五都有肉。
郑家对他是真的很好。
郑大娘见周舟没声音,回头一看见哥儿表情愣愣地拢着衣摆,里头鼓鼓装着花生,这么捧着倒是像个发福的小夫郎。
郑大娘被自己的想法逗笑了,“粥粥,想啥呢这么呆。”
“想吃花生。”周舟回神下意识的说。
这下郑大娘是真的笑出声了,哎哟这孩子。
她去外间拿了个筲箕,让哥儿把怀里的花生的倒里头,让他想吃就自己掰。周舟红着脸点点头。
前院就看完了,格局便是大门对着正屋,厨房和杂货间在两侧,院里宽敞舒服。
郑大娘又带着他去了后院,后院没有围墙,只围上了篱笆,稍远的位置便是猪舍,和牛棚,另一侧整齐划了三垄菜地,种的是平日里比较常见的蔬菜,郑大娘让周舟去搬了两个小矮凳,俩人坐在后院走廊下剥花生。
“咱们后院没种什么菜,有韭菜大葱生姜,家里好吃辣,种了辣椒,现在还没挂果。都是调味的食材,做饭要用了来后院直接拿就行。”
周舟闻言看向菜地,一棵棵挺立的小树苗一样的就是辣椒了,他认得。
“那家里吃菜要买吗?”周舟见菜地笼统没多少能吃的菜,又道:“我家以前吃菜,都要去集市买,娘说要早早去,才能买到新鲜的,晚了就挑剩了,不划算。”
“是这样没错,买啥都得赶早,咱们村里有卖豆腐的,每日早早就去大树下出摊,大娘去买也得赶早,晚了就只剩碎豆腐块了。”
郑大娘慈爱地看他,“家里不种菜吗?”
“没种呢,城里没有地。”
“那是啥都得买,咱家在河边也有菜地,收成不错,倒是省了买菜钱。当初你郑伯伯的爹来响水村,是外地人,当时连住的房屋都没有,更别说地了。”
周舟喜欢听大娘说家里的事,闻言便停下剥花生的动作,抬头看向郑大娘。
见哥儿愿意听,她便继续说,“咱们家做屠户啊,实打实算到了郑则接手,也才算第三代。还是半路出家的。”
“郑家祖上也是种地的,早年老家闹饥荒,听郑则爷爷说村里人都四处找活路去了,舍不得田地屋子就得饿死。”
“他爷没跟着亲戚走,带着全家人来了响水村,没田没地身上也没几个钱,好在老爷子是个有胆能干的,在响水村被当时的村长好心接济几日,缓过神后他掏了家底先是在村子里租了房屋,安置好妻儿后隔天就带了柴刀上山,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以打猎采集为生。”
“爷爷能打到猎物吗?”
郑大娘往周舟手心塞了一把剥好的花生粒,示意他吃,“能,不然也不会有郑则他爹了,早先可能会辛苦些,都是苦过来的,不容易啊。”
“老爷子打猎手艺磨练出来后,也晓得怎么处理猎物,就一边卖货一边在各个村子跑,给人杀猪赚点钱,到了郑老爹这一代才攒下点家业,在村里入了户买了地,又去了镇上租了摊子卖猪肉,这杀猪行当才做起来。”
嘴里的花生嚼起来甘甜甘甜的,很香,周舟听完很是钦佩,“郑爷爷真厉害!”
“是呢,老了也是顶好的精神气,杀不动猪了也不闲着,护短得很,对家人很好,郑则小时候最爱跟他爷告状。”
可惜老人最后是病着去的。
郑大娘感叹,她是个命好的,当年郑永坤来家里求亲,幸好她点头了,这么多年过去,也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俩人边聊边剥,中途郑大娘又让周舟自己去了厨房里间再拿点,说晚上炒花生吃,正好给爷俩下酒。
*
另一头,郑则到了地头,就拿起锄头下田,郑老爹则是绕着田走,双手抱胸走走停停,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隔壁也在除草翻的孙向财见他来回转了几圈还不见停,忍不住说:“郑屠户,你不下田干啥呢,在这转悠来转悠去。”
郑老爹想得入神,这会才注意到旁边有人,笑着朝郑则的方向抬了抬下巴,“没见我儿子正干着呢,老子不能歇会儿?”
“你可真行,都还没下地呢就歇上。”
说完锄头往地上一杵两手叠放在上面就开始聊天,“你听说没?村长说县太爷那边放出消息,今年春播要大家种点土豆,这玩意听都没听过,你说能种吗?”
郑屠户经常去镇上,消息应该比他们窝村里的灵通点,便想打听打听。
这事郑老爹听说过,县太爷在县衙门口贴了告示,衙役宣读时他还去听了。
说土豆这东西产量高,易种易活,适合旱地,衙役还说会把详细得种植方法告知到各村村长,再让村长通知村民,后续的种苗也会发放下来,官府出一半,老百姓出一半。
他觉得可行,但郑老爹也不敢托大,想了想说道:“我家田地少,水田还是要继续种稻谷,土豆倒是可以种到旱地里,到底是吃的,虽说是新鲜物,但产量高也能拿来当作口粮,和米面换着吃倒也不错。产量不好试种一点不碍事。”
“再说了,咱还能违抗县太爷命令不成。”
最后一句倒是真的,老百姓心里再怎么打鼓也不敢和官家作对。
“怕啥,当年玉米不也这样种,后来大伙吃挺好。”郑老爹说道。
玉米也是县衙下令种植的,当年很多人担心,现在玉米已经是每家每户都会种的作物了。
孙向财家里人口多,虽不至于挨饿,但一年到头家里的米面也是省着吃,秋收的稻谷最后还是要卖出去的,如果这土豆产量高能吃还能卖钱,种上一两亩能让家里多点进项也挺好。
这么想着他脸上放松不少,于是便有闲心闲聊,“一亩旱地能试出来啥,你家不打算多买点田?将来郑则成家孩子多了难不成都去杀猪?”
郑老爹刚刚就在想这个问题,现在家里也只有两亩水田,两亩旱地,还有一块菜地,郑家的地都在这里了。
说实话有点少。
他年纪大了心里也觉得买田心里更安心,多少也理解了当时他爹的遗愿。不过他也就是琢磨琢磨,倒也没真下决心,回去还得和家人商量。
于是便含糊说了自家人少,忙不过来。
孙向财嘿嘿一笑,“前些日子我瞧见媒婆往你家去了,郑则这回能成了吧!这成亲生子了,过几年孙子长大了就能帮着料理了,怕啥。”
这屠户家的郑则说亲难,这事村里都知道,郑屠户有本事,村里人羡慕不来,就只好在郑则亲事上说笑,大伙没少当面讨论,往常郑屠户都是一脸郁闷地怼回去,没想郑屠户今天一反常态,笑眯眯地留了句:“可说不准。”
难道真的成了?孙向财疑惑。今晚回家问问婆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