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个大龄汉子,你要夫郎不要?》最新章节。
也有猎户打扮的,推着板车,上头放着四肢捆好的野兔,山鸡,甚至黑色蹄子的羊,都是活物,羊止不住地“咩咩叫”,猎物新鲜,还能现宰,看来能卖个好价钱;
周舟走到摆了很多个大陶罐的摊位前,摊主是位身材微胖面相亲和的大娘,她笑着招呼:“这位小哥儿,酸酸甜甜的酸梅汤要不要来一碗?”
周舟咽了咽口水,天是挺热的,“多少钱一碗?”
大娘笑着说:“便宜便宜,一文钱一碗,现喝现打,喝完您把碗留下就行。”
见周舟犹豫,大娘又说:“若是您不爱酸梅汤,咱还有糯米甜酒,绿豆汤,蜂蜜水。”
见有人路过,大娘赶紧朝着路人招呼,有一位女娘停下来要了一碗酸梅汤,大娘收钱后从一旁摞起来的碗里取了一只,打满,等客人喝完,她把喝过的碗往后递,周舟这才发现摊位后头有个小哥儿,负责清洗用过的碗。
大娘见周舟往后看,解释道:“这是我小儿子,他生性羞怯不敢招呼,又想来帮忙,我便让他在后头洗碗。”
周舟看着母子二人,心里生出了模模糊糊的想法。
他后来还是花一文钱喝了酸梅汤,虽不冰凉,但也酸酸甜甜,能缓解烈日带来的燥热,可惜不能带给郑则尝尝,不知道等他们收摊,大娘还在不在这呢。
集市卖的东西五花八门,郑大娘之前说家里曾经卖过草帽,周舟在集市上也看到草编物品,摊贩爷爷编的草帽更为复杂精致,卖到三文钱一个,此外还有圆扇,小巧的草箩筐,还有和棉线一起编成的椭圆形敞口篮子,看得人眼花缭乱。
菜摊也有,这些人担着自家种的蔬菜来集市卖,竹筐里剩的看起来依旧新鲜,周舟想,若是在乡下住得远点,估计天不亮就要出门了,也是赚个辛苦钱。
周舟在集市里越看内心越激荡,他甚至看到和月哥儿去山上捡的干木耳、蘑菇,干桑葚等山货,净身洗手的无患子竟也能在集市里卖,这些在山上都有,就是去捡要费点时间。周舟去问了,说是一文钱能买五个,若是买得多,一文六个,是便宜了点,但人家攒了一大竹筐,卖完也能挣不少钱。
有一个酱油摊子,摊主是一位长相不起眼但气质柔和的妇人经营,她身侧跟了一双儿女,女孩儿已经八九岁,在一旁懂事地帮着娘亲打酱油,小儿子刚四五岁的样子,拿着个拨浪鼓在玩儿,那小孩转头面向人群,周舟看到他的长相有些眼熟,不由多看了两眼。
眼看着太阳越升越高,周舟看了一眼前方,还有好多摊子没看,只能下次再来了,再不回去估计郑则就要出来寻。
返回肉摊,郑则果然着急了,见周舟回来松了口气,让人坐下,给周舟打扇,“都买了什么?逛得满头大汗。”
周舟笑得有点不好意思,他吃独食了,“就喝了一碗酸梅汤,嘿嘿。”
“可惜不能给你带,下次我们带拿竹筒来,让大娘打到竹筒。”这样就能买回来给郑则尝了。
接着又聊起在集市里看到的买卖情况,周舟有点好奇,“你那时和阿爹来卖竹笋,也要付市金吗?”
“嗯,负责集市的市监会根据摊贩卖的东西收取三到二十文钱的市金,卖笋和卖菜一样,收三文钱。”
周舟挥动带叶的树枝赶走苍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今日肉摊生意很好,案板上的猪肉比往常卖得快,周舟和郑则很快收摊。
照常肉痛地去银庄把两吊铜钱换成二两银子,剩下的铜板留着,郑则瞧见周舟皱成苦瓜的脸,忍不住笑了:“若是你不想多给这十文钱,那下次咱就不换了,带铜板回家。”
周舟想象他弯着腰抱着死沉的钱匣子的样子,还有晚上数钱铜板堆了满桌的样子,立马拒绝了:“该花还是要花的。”
又叹了口气:“唉。”
郑则被他逗笑,拥着人去往面粉铺子,两人没急着开口要称什么面,在一个个装着面粉的布口袋前看了一圈。
其中玉米面最便宜,四文钱,农户家中都种有玉米,倒是可以自己磨,白面十二文钱一斤,买十斤就去了一百二十文,刚装入口袋的钱还没捂热,又要掏出来,周舟感叹,生活真是不易,呜。
买了白面,两人便驾牛车回家。
另一头,山上。
一片茂密的树林里,虫鸣阵阵,树影重重,武阿叔的弓丢在地上,箭筒里的箭支撒了一地,旁边还有歪倒的背篓。
旁边捕猎的陷阱表面树叶凹陷,里头有猎物挣扎的动静,但四周寂静,无人理睬。
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武阿叔如履平地,脚步急促,大黄沉默地在后面紧紧跟着,武宁趴在阿爹背上,疼得嘴唇发白,额上冒汗,都这样了他还有闲心逗人,“阿爹,你慢点,你这样我有点害怕。”
“要不让我自己走吧。”他知道自己还挺沉的。
武阿叔停下来颠了颠,把背上的武宁往上托,手臂紧紧箍住他的腿,一边抬头看路,武阿叔的嗓子因为赶路呼吸太急,有些嘶哑:“要怕也是我先怕,这次回家真的要被你阿娘打了。”
他侧头看武宁软软垂在一侧的手臂,忍住焦躁,先安慰儿子:“你别怕,阿爹这就带你下山。”
武宁想说他不怕,他只是想让阿爹别那么紧张,他爹好像是真的挺怕的,只听得他又喃喃重复:“阿爹这就带你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