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个大龄汉子,你要夫郎不要?》最新章节。
月哥儿点点头,凑到周舟耳边小声说:“我有一些私己钱。”他在草市卖出的帕子和发带,阿娘说挣到的银钱都归他所有,“我也想多买点绣线,粥粥,若是下次你去镇上瞧见,也帮我带一些好不好?”
“好。”
两人在屋里一边绣一边讲话,突然听得唢呐丧乐声响越吹越近,两人对视一眼,起身跑到院门看。
天热易生异味,加上和三婆婆同辈的人大多也已经离开,前来吊唁的人不多,停灵一天后,林树家出殡了。
周舟和月哥儿看见小树扛着灵头旛走在前面,身后是抬棺的村民,乐班师傅跟着吹吹打打,送葬亲友紧随其后,哭声呜呜咽咽,一旁有人拿着篮子不停地挥撒纸钱。
院里的周婶子对郑大娘说:“唉,三婆婆临了临了,还为小树和方素做打算呢,没走在中秋节前,让一家人好好过了节;也没赶在秋收时,一点不耽搁别家割稻谷,真是操劳一生。”
几张纸钱随风飞扬,卷着上旋,又悠悠落在两个哥儿脚边。
周舟望着出殡队伍走远,喃喃道:“三婆婆,她给我吃过一个烙饼。”
*
晚上,周舟和郑则点着灯,坐在房里一起算钱。
赵家那头猪他们分了二百零四文。
中秋节杀的那头猪分了五百八十文。
拿到集市卖的鸡蛋大概有五十几个,当日卖得五文钱两个的好价,偶尔遇到讨价还价的客人周舟也让了些,最后卖了一百一十五个钱。
郑大娘说上次草市卖的鸡蛋钱没分,这次的就让周舟拿着,他卖鸡蛋辛苦。周舟觉得阿娘喂鸡也辛苦,只拿了五十个铜板。
如此一共挣了八百三十四文,加上前段时间攒了整整七百文,他们如今一共有一千五百三十四文!
周舟激动地抱着郑则亲了一口,高兴地说:“终于攒到一两了!”真不容易啊。
郑则回亲他,笑着说:“恭喜粥粥。”
“是恭喜我们!嘿嘿。”周舟把一千个铜钱用郑则搓好的麻绳串好,就不打算动了,“咱再攒攒,再一起拿去钱庄换银子。”要付十文贴水,便付吧,铜钱真的太占地方了。
剩下的五百三十四文,两人有了新打算,郑则上次从古陂村带来的红薯干,郑大娘尝了说好吃,周舟拿去分月哥儿和武宁,两人也说很甜,听到五文钱三斤,价格如此便宜,周舟觉得可以去收点,拿到集市上卖。
郑则自然同意,郑老爹也觉得行,孩子敢做尝试是好的。
第二天,夫夫二人整装待发,郑大娘找出两个竹筐,垫上干净的布巾,叮嘱道:“注意天色差不多就回了,啊。郑则,看着点你夫郎。”
郑则点头,周舟把草帽戴好,对郑老爹说:“阿爹,你能不能帮忙编几个好看的竹篮子?”
“粥粥要啥样的。”
“一种敞口大点的,要结实,拿来装鸡蛋。一种要带盖子,拿来装红薯干,成不,阿爹?”
“成,阿爹今天就去劈竹子。”
郑则甩鞭,两人出发了。
途中周舟喝了几次水,还摘下草帽给郑则扇风,天真的很热,郑则把牛车赶到阴凉处休息了好几回,两人才赶到古陂村。
牛车走到村里大树下,很快就有村民认出郑则,“小伙子,又来收猪?”
郑则跳下牛车,顺势问他们还有哪户人家卖猪,有几位婶子记得上回收过红薯干,主动凑近问牛车另一边的周舟:“红薯干还收不?”
见周舟抬头,露出热得红润的小脸,惊讶道:“哎呦,小哥儿长得鲜嫩,上回那大哥呢?”
周舟笑着说:“那是我阿爹咧。”
那些婶子指指郑则:“那是你谁?”
周舟:“是我家汉子咧。”嗯,是我家汉子咧,他忍不住笑起来,又说:“婶子,红薯干还收的,鸡蛋也收。”
听到鸡蛋也收,村民围上来问:“鸡蛋什么价?”
“鸡蛋三文钱两个,红薯干五文钱三斤。”
“红薯干收多少,不会收一篮子就不收了吧!”
大伙听见鸡蛋价格和草市上一样,还不用跑一趟,都十分愿意卖,四周的讨论声大了些,周舟赶紧提醒说:“鸡蛋要新鲜的啊。”
郑则聊完回身,发现周舟被围起来了,赶紧走到他身边护着:“我们就在大树下称,大家也帮忙转告一声,收红薯干和鸡蛋!”
周舟补充:“鸡蛋要新鲜,三文钱两个收;红薯干要颜色鲜亮的,五文钱三斤收!”
上次卖红薯干的刘阿嬷的家离大树最近,她和儿媳妇挎着篮子过来了,他儿子肩扛竹筐跟在后头。刘阿嬷照例拿一块红薯干递给郑则,喊他们尝尝,说:“你看,这些成不?”
周舟咽下郑则分的半块,点点头,特别甜,软糯不失嚼劲。篮子里的红薯干表面干燥微硬,色泽鲜艳,是偏红的金黄色,很好的卖相,郑则让他们倒进篮子里开始称。
一篮子加一竹筐,一共三十二斤,郑则当场数了五十四个铜板给他们一家。
红薯干倒入自家筐内后,郑则朝着围观的人群喊:“我们竹筐装满就不收了,大家有就赶紧拿来吧!”
村民果然都纷纷回家装货。
郑则负责称,周舟负责选,湿软灰黑的红薯干不收,鸡蛋周舟也尽量选蛋壳干净的。
周舟和郑则在古陂村热火朝天地收货,月哥儿在家认真练习刺绣,在两人都为了赚钱努力时,山脚的武宁却在为别的事情烦恼。
“怎么这么丑啊!呜!”
崩溃的哭嚎传出二楼窗户,大黄急得在楼梯口绕圈,又不敢上去。
楼下的武婶子和武阿叔无言对视,孩子又嚎了,这可咋整,今日已数不清是第几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