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个大龄汉子,你要夫郎不要?》最新章节。
响水村离平良镇不算远,不然郑家也不会在镇上租摊子。
周边散落的村庄也都是来这里采买物品,城里居住的人口多,店铺齐全,平日也热闹。
郑则的肉摊位于城东,记名在县衙的街道摆摊册子上,摊位是租的,不怕被人占用,也不怕被衙役赶人,一个月四百个铜钱租子,月初市监来收租。
郑则也不是日日都在,他们家杀猪的时候才来开摊。
这个摊子早年租下,也换过位置,不变的是一直在这条街做生意。
郑老爹人实诚,称肉从不缺斤短两,面相看着凶了点,性格健谈豁然,和客人很是能聊,这么多年下来郑家肉摊也积累了点名声,逢年过节附近的居民都会来割点肉。
二来,自郑则接手肉摊生意后,因为样貌好做事利落,吸引了很多相看的人家来光顾,甚至有些住在城南的哥儿姐儿为了能和他说上两句话,还特意跑来城东买肉。
这一来二去的,生意还算是不错的。
要说客人奔着郑则来这事谁最高兴,那必须是郑老爹,有钱赚谁还不高兴了?
郑老爹以往还想着,如果郑则能相看上谁那更是好事,那话咋说,两全其美,一举两得,哎。
不过,如今家里已有了周舟,再来人打探亲事,那就得说清楚了。
郑则赶牛车到肉摊,郑老爹先去买明日祭拜的物品,昨日给忘了。
正好旁边羊肉摊老板正在出摊,三人打过招呼。
“则小子,今天出摊啊?你一会儿帮我留块五花肉,明天祭拜用。”
郑则应下了,接着弯腰一口气把整头猪扛起丢到案上。
羊肉摊老板也是干体力的,在一旁看得啧啧称赞,这估摸着也有个百来斤吧,这小子真有劲啊。
明天便是清明节,大多数人家都会提前来割点肉,怕晚了挑不着好的,肉摊今日生意尤其好。
“郑则,昨日怎的没开摊啊?”
“这是早上刚杀的猪吗?”
“割块一斤五花肉,这两天可馋油水了。”
“郑老爹咋没来,我还想找他唠两句呢。”
“几日不见,则小子还是那么俊!”
“猪下水还有吗,便宜点呗,我就好这口。”
日头越来越高,街道上也逐渐热闹起来,肉摊前人越来越多,郑则虽话少,但人礼貌,客人们的问题都一一回答了,见到熟人还会主动说两句,彼此认识的客人买完肉也会在一旁聊。
正忙着,一个穿着花哨的细条身影闪过,灵活地挤开其他人,直直地凑到肉摊前,“呦!郑则在呢!”
客人们看清来人,也揶揄到,“孙媒婆,什么风把你吹到这里来,看你今天穿得这么喜庆,有啥好事发生了?”
孙媒婆倒是很得意今天的装扮,还伸手扶了扶头上的发簪,“这好事嘛......没有!”
真没什么事,媒婆也不是天天有媒说,她就是来买猪肉的。
再说郑则小子长得俊啊,猪肉找谁买不是买,她就爱看俊的。
“孙媒婆,你这是要给谁家说亲呢!”
“都说了没有,朱老三看你闲的,问问问,怎么,你家儿子也要相看?”
大伙一听全笑开了,这朱老三的儿子才五岁,整天提着裤腰带跑来跑去玩泥巴,离提亲还久着呢!
“瞧你这话说得,还不兴人打听了。”
孙媒婆可不理他,“那也得选个好日子不是,明儿就是清明了,谁找我说亲啊,瞧给你们闲得,都挤在这让不让人买肉了”,她话头一停,又转向郑则,笑眯眯地:“郑家小子你说是吧!”
郑则笑着点头,客人讲话他一般不插嘴,神情很平和地给客人收拾肉,这些琐碎的小事每天都能在他肉摊前出现,偶尔听听还挺有意思。
郑则:“您买点什么?前腿后腿肉,肋骨都有。”
“这生意这样好啊,你手上的猪蹄有人买了吗?”挂着的和案上摆的肉都卖不多了。
“孙姐姐哎,不巧,不巧啊,猪蹄两个都给我定下来了,你来晚了!”
买猪蹄的正是醉香楼的伙计,他这个人手脚勤快嘴皮子利索,在醉香楼做事做得很好,就是有个馋嘴的毛病,赚来的工钱都买吃的了,他娘亲看他存不下一个钱,就怕媳妇娶不到,没少追着他骂,这事周边街道上的人都知道。
“得了吧,你还是把这钱省了到时找我帮提亲,猪蹄就别吃了!”孙媒婆讲完客人们又是一阵笑,那伙计哎呀哎呀忙说不行。
孙媒婆也不恼,改挑了块梅花肉,临走时又多瞧了几眼郑则,见他利落地给人切肉找钱,心里连叹可惜,自己是挣不到他的做媒钱了。
正午后来卖肉的人渐渐少起来,摊主们开始吃午饭,有些人带了自家的吃食,有些则是跑去食摊上买。
郑则没带午饭,洗了手之后留郑老爹一人看摊子,自己去买了两个烤得酥脆的胡饼,又去买了两大碗打卤面拿回摊子吃。
郑老爹呼哧呼哧吸了口面,觉得嘴里吃着没劲儿又咬了口胡饼吃,“面没你娘做的好吃,胡饼还成,收摊买个给你娘尝尝。”
说完想起家里多了哥儿,补充道:给粥粥也买个。”
郑则点点头。
胡饼汤面吃完,二人还有点意犹未尽,觉得差点意思,郑则又拿出周舟早上给装的包子,父子俩分食了。
下午市监来摊子上收租子,大伙都赶紧拿出钱来,对人那叫一个热情。
这些摊主是万万不敢赖官家账的。
到了他们猪肉摊,郑则像往常一样拿出串好的四百钱递出去,语气也自然地搭话,“张兄,前段时间见是另一位市监来收租,还以为你调去其他城区了。”
张市监轮着来郑则这收过几次租,他们家交租不拖拉,交谈也不套近乎,偶尔交谈两句,一来二去也还算熟悉。
“还不是给推广土豆给忙的,县衙贴的公告你也看了吧,衙役要去乡下送豆种,人手不够我们就去顶上了。”
“记得你家是响水村的,衙役去到你们村了吗?”
郑则摇摇头:“还没见人,估计还没轮到我们村。”
张市监拍拍他的肩膀,低声说:“土豆可以种,隔壁县去年种了,收成不错的,你们种多种少看自己需求。”
俩人又说了一会儿,郑则招呼他选块肉拿去明天祭祖,张市监说不用了,说家里婆娘都操持好了,又继续收租去了。
*
第二天清明,郑大娘打点好祭拜物品,又叮嘱了哥儿看好家里的牛,三人才上山去。
周舟在家学着做家事。
上午他在院里剥花生,听见院门响还奇怪,小心翼翼走到门边听动静,开门却发现是村里的几个小孩儿,四五岁的样子,个个玩耍跑出一脑门的汗。
周舟见不是村里的大人便也放松下来。
“你们找谁呀?”周舟弯腰撑着膝盖问话,声音放得轻轻的。
小孩儿是大着胆子来敲郑屠户家的门,闹着玩的,见门开也吓一跳,要不是有人说郑屠户不在家,平时路过家门口都跑得快快的呢。
因着从未见过周舟,几个孩子都看人看得新奇,愣愣呆呆地不懂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