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那个大龄汉子,你要夫郎不要?》最新章节。
第二天一早,郑则刚打开房门,都还没走出堂屋,就被蹲守的亲娘一把拽住重新拉进房间。
郑大娘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问:“说好了?”
郑则先是看了他娘一眼,才点点头,难得笑得有点羞涩:“说好了,先办酒,麻烦爹娘看日子,明年他十七了再去衙门登记。”
“呀太好了!”郑大娘高兴地拍掌,脸上笑容灿烂,突然想起什么,又低声问:“是愿意的吧!”
“嗯,他愿意的。”说这句话时,郑则不由地抬抬下巴,一脸骄傲样子,惹得郑大娘往他手臂上拍了一巴掌。
郑则一点没躲,情绪反倒高涨起来,他现在觉得浑身都有劲,干啥都行。
“好好,都是好孩子,哎呦!真好!”
郑大娘高兴地不知如何是好了,只好又抬手打儿子后背,几巴掌下去打得啪啪响,打舒坦了才喜滋滋出去了。
郑则摸了摸鼻子,跟亲娘讲这些也怪不好意思的,稍微整理了表情也出去了。
周舟起来后直奔厨房,正好郑则从厨房里面往外走来,见到哥儿眼睛都亮了,俩人没说话就这么看着对方,眼睛里皆有笑意,互相看得人心头发软。
昨晚“定下”后,郑则安心了,周舟也变得大胆了,小山一样的人站在面前也不害怕,反而有点想要靠近,想凑过去抱住对方的手臂,也想被郑则和昨晚一样抱在怀里,啊呀,这样不矜持的想法周舟自己都害羞。
郑则伸手捏了一下哥儿白软的脸,被不轻不重拍了一下手才满足地离开。
前头郑大娘见他一脸精神,打发他赶牛车去菜园把萝卜拔了拉回家里来,说今天要晾萝卜干,还交代了菜地里留几行不要动,回头还要炖汤的。
早饭过后父子俩还是下地,去林家地头运秧苗后再给林家送牛去,他们家四亩田都犁过了,今天插完剩下的一亩水田,剩下就用不着牛了。
周舟和郑大娘合力把大的木盆从杂货间里滚出来,用井水清洗干净,再把河边洗过的萝卜重新过一遍水,就开始切条了了。
俩人一人一个小板凳,搬了案板就在院子切起来。
周舟低着头干活,萝卜水嫩,脆脆的很好切,他干得起劲,没留意郑大娘火热的眼神。
郑大娘越看周舟越稀罕,想跟他说点什么又怕他害羞,毕竟昨晚俩孩子夜谈,她是“不知道”的,哎呀,一腔欣喜只好用在切萝卜上。
萝卜条要挂在绳子上或者竹竿上,所以要在萝卜片的基础上切条的时候,不能切断,方便挂起来晾晒。
一大木盆萝卜切完的时候,盆里已经堆成塔状了,撒盐了捞匀的时候周舟感叹:“腌萝卜好吃盐啊!”哪怕是省着放,也用了不少盐。
郑大娘:“可不就是嘛,柴米油盐,幸好咱家只需要买盐,不然这里花点那里花点,挣多少都不够。”郑家卖猪,猪板油可以自己熬油。
周舟受教的点点头。
撒了盐的萝卜条盖上大孔竹筛,等待腌制出水。
郑家的两亩旱地,往年种的是花生红薯玉米,红薯种一整亩,他们家养猪,猪吃得上,花生和玉米各半亩,今年县令要求各村都要种植至少半亩地的土豆,郑家地不多,只打算按要求种半亩。
郑家种地都是为了自给自足,两亩水田,缴纳上交粮食后,剩下就是自家吃,不卖钱,旱地种植的作物也是自家吃,郑家靠杀猪生意挣钱,地少还真挣不了钱。
今年的花生还没剥粒,郑大娘和周舟舀了一人一簸箕,在堂屋门廊下一边聊天一边剥壳。
“大娘,村子里的后山能去么?”
“能啊,经常有人上山找山货。”
“什么山货了?”
“有蘑菇,竹笋,木耳,香椿,蕨菜、野葱、野蒜这些都很香的。咱们家厨房木架上干菜就是去年上山寻摸采集的。蜂蜜难寻,镇上买也贵些,身手好可以打猎,兔子山鸡都有的,就是比较难遇到。”
竹笋,周舟想到他就是在市集见到郑则的,他肯定已经上山挖过一次春笋了。
“有野猪吗?”周舟好奇心起来了。
“有,干旱缺水闹饥荒的时候,会遇到野猪下山找食物;风调雨顺的年份,野猪繁衍多了也能见着。”
正说着,突然有人敲起院门。
娘俩对视一眼,郑大娘出声:“来了,谁啊?”
周舟起身去开门。
林启宁听到了郑家婶子的声音,开门的却是一位圆脸的白肤哥儿。
周舟也没想到门外这么多人,双方都愣了一下。
还没等林启宁开口,周舟回头喊道:“大娘!”
“来了。”
门外站了村长和村长儿子,还有两名官差老爷,郑大娘吓一跳,老百姓平日里可见不到衙役,莫不是谁犯了什么事?
郑大娘赶紧把人请到家里,同时推了推周舟,让他去倒水,周舟麻利去了。
林启宁站在他爹旁边,好奇地看了一眼哥儿离开的背影。
村长林成章见郑家有个哥儿也没多问,正事要紧:“前些日子给大伙传了消息,说今年县衙下令让各个村种上土豆,官差老爷今日把种苗送到村里来了,大坤家的,你们家商量过没有?要种多少亩?”
原是这事,郑大娘心里松了口气。
“商量过了,我们家地少,打算只种半亩。”
当初郑家置办田产,还是过了林成章的手,什么情况他是知道的,“行,那就登记吧。”
登记入册,各个村的村长自己写一份,衙役写一份,等年底有了收成,村长还要再记录,到时都要给县太爷过目的。土豆的推广种植和县令的政绩相关,上头抓得严,县令盯得紧,衙役也不敢懈怠。
村长这边的登记册是林启宁写的,衙役写完后朗声唱道:“响水镇郑永坤家,土豆种植半亩,拨种一百斤,每斤五文钱,共五百文。“衙役看向郑大娘确认:“没错吧?”
“没错没错。”
“那签个字,画个押,若是不识字,让村长代签也行。”
林成章刚想说他来签,郑大娘却说:“我家孩子会。”说着把周舟拉到前面来。
坐在一旁林启宁惊讶地看向哥儿,:“你识字?”
周舟接过笔:“嗯,我识字。”
他认真写上郑老爹的名字,衙役那张也签上,林成章在一旁围观,见状也颇为惊讶。
只见哥儿字迹清晰秀气,还有笔锋,应当是从小就写字的。
不过纵是再好奇,他也知道礼数,没再搭话。
郑大娘拿了钱付给衙役,林家父子帮忙把牛车上的土豆种搬到了院子里,郑大娘连声感谢,衙役喝了水润润喉,又拿出写着种植方法的纸张宣读了一遍这才打算离开。
郑大娘招呼两位衙役吃个中饭再走,衙役摆摆手:“不用忙活,还有好多户人家没去呢,赶时间。”
郑大娘还是快手快脚去厨房打包了早上的烙饼:“这饼松软,凉了也不耽误,官差老爷辛苦,路上饿了可以垫垫肚子。”
这回俩人没拒绝,心里暗道这家人倒是会做事。
林家父子没接烙饼,同个村的,他们饿了能回家吃。
林成章提醒道:“若是种植方法还有不懂的,让则小子来问。”
郑大娘应下。
站在门口几人离开后,娘俩关上院门,周舟有点担心地问:“大娘,我刚刚是不是太招摇了?“
“不会,识字是好事,村长知道响水村多一个读过书的人,只会更高兴。”
郑大娘说的是实话,哥儿以后是要在村子里生活的,村民知道他识字,往后可能有求于人,对他也会客气些。
“记住刚才土豆种植方法没有?”
“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