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

第23章 重组厂卫(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最新章节。

王承恩将王德化的供词呈给朱由哲,“皇爷,王德化都招了,他是把那些消息透露给了陈演。”

朱由哲点了点头,脸色平静。

内外相通,这对筛子一般的大明皇宫并不奇怪。

“死了?”朱由哲开口问道。

王承恩点了点头,“皇爷,王德化的尸体,还有那个小张子如何处置?”

朱由哲撇了撇嘴,“还能怎么处置,埋了呗!那个小张子,不用杀他,将他赶出宫去就行。”

王承恩长舒了一口气。

朱由哲饶了小张子,就说明他不愿意牵连更多的人。

毕竟,王德化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十数年,若追究起来,不知有多少人要人头落地。

王承恩当然知道宫内内侍和外官的蝇营狗苟,也希望有所改变,但认为绝对不应该是这个时候。

朱由哲的决定让他顿时安心了不少。

“陛下,这是王德化所掌管的玉玺和印绶。”

朱由哲没有接,“你收着吧!掌印太监不是比你的秉笔太监更高一点吗?”

王承恩一愣。心想,这是准备升自己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了?“皇爷,那臣的司礼监秉笔太监?”

朱由哲不在意的摆了摆手,“你兼着,在找到合适人选之前你就一直兼着,朕现在完全信任的就你一个。”

王承恩心中一暖,犹豫了一下,决定照实说。“皇爷,王德化说他之所以派来小张子来监视您并私通外臣,是因为他觉得皇爷您性格反复,他害怕因为猜错您的心意而受到惩罚。”

朱由哲脸色微变,不自觉的抬头看了一眼旁边的朱由检,后者脸色异常难看。

“将死之人,总习惯把自己的错怪到别人身上。”

为避免朱由检难堪,朱由哲特意为他辩解了一句。

王承恩继续道:“陛下,抄了王德化的住处,抄出白银三万余两,金两千两,还有一些玉器和字画。”

朱由哲脸带疑惑道:“王德化怎么说也当了十几年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怎么就这么点东西?”

王承恩脸色微变,知道这事不可能不牵连到王德化的家人了,犹豫了片刻道:“皇爷,王德化在宫外有一处宅子,他还有两个侄子。”

朱由哲一拍手,“这就对了。去,都给朕抄了。现在朕是穷光蛋,能多弄一点银子就多弄一点。”

王承恩行礼,“皇爷,奴婢这就去。”

朱由哲摆了摆手,“这点小事,你就不用去了。交给李若琏,让他带着他的锦衣卫去。王大伴,朕有更重要的事交给你。”

王承恩拱手道:“请皇爷吩咐。”

朱由哲沉默了一会道:“自朕登基以来,因为魏阉的缘故,一直缩减东厂及锦衣卫的人数和权限。但现在看来,发现此举未必对。宫内有内侍七八万,养着也是养着,你从中挑出两万人,重组东厂。”

王承恩脸色一变,“皇爷,这,这会不会招致朝臣的反对?”

朱由哲摆手道:“东厂和锦衣卫分开,不具监视、侦查、镇压百官之权,只在平时加强训练,临难时负责保卫内城安全。你任东厂厂公,所有的将领都由你来挑选,任命。他们反对,朕替你做主,你担心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一人之下:开局获得北冥神功
一人之下:开局获得北冥神功
为了赚钱给母亲治病,莫闻来到黑工厂打工,却没想误入人贩子组织。遭到殴打时,记忆苏醒,发现自己来到一人之下世界,并且马上就要被噶腰子。关键时刻觉醒,能够获得所有武侠小说中的神功,开局得到,将异人打手的炁全部吸光,成为异人。莫闻发现,只要击败,击杀别人,就能获得新的武功。为了给母亲治病,为了变强,莫闻成为异人雇佣兵。至此,圈子里多出了一位超级狠人。风正豪:“莎燕,为了风家的未来,你必须嫁给莫闻。王也
爱吃黑豆粥的血尸大帝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