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鼎

第61章 战神出场(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唐鼎》最新章节。

“刘文静真该死。”段纶恶狠狠的说道。

“哼,一个自作聪明的小人罢了。”姜睿冷哼一声道。

“小睿,下一步咱们该怎么办?”史大奈低声问道。

姜睿缓缓站起来,来到地图前,冷笑一声道:“继续烧,这次咱们不妨就来个大的。”

“逸贤,你下令吧,咱们娘子军上下永远一条心。”段纶附和道。

“兄弟们都这么想?”姜睿笑着问道。

史大奈笑道:“小睿,你也太小看自己的影响力了,若不是有你和三娘子在,咱们这些人还不知什么时候能直起腰来呢?”

“替我谢谢兄弟们了,此次咱们不再有任何保留,倾其全力,让烈火先烧上个三天三夜再说。”说罢,姜睿便重重的一拳砸在了地图上。

“诺。”

若这样还不行,姜睿便准备动用轰天雷了,大兴城即使再坚固,也经不起热武器的摧残…

李渊也是万万没想到姜睿会有这个魄力。

“看来此事是真把小睿给逼急了。”李渊长叹一声道。

“唐公,军中无戏言,若姜长史七天之内,攻不下大兴城,又该如何是好啊?”裴寂苦笑一声问道。

在李渊面前,裴寂从不称呼姜睿为“小睿”,只称官职,一方面是为了避嫌;另一方面是裴寂真的不敢得罪姜睿这个妖孽。

李渊摆了摆手道:“先不管这些,裴监,你即刻去给世民写一封信,告诉他小睿现在的难处,令他和建成放下手中的所有事务,马不停歇的赶来,实在不行,咱们就强攻吧。”

“诺,唐公。”

等到裴寂离开后,李渊缓缓说道:“臭小子,老夫只能帮你到这一步了,剩下的就靠你自己的本事了。”

说实话,姜睿做出这个选择,李渊还是非常欣慰的。

因为通过这件事,他发现了姜睿身上最大的弱点,那就是过于重视家人…

大火燎原之下,大兴城竖立在其中,显得尤为醒目。

骨仪看着漫天的灰尘,喃喃自语道:“姜睿这是疯了么?”

就在此时,骨仪的管家脚步匆匆的走了过来。

骨仪头也不回的问道:“何事啊?”

管家微微躬身道:“使君,那个李靖又来了。”

“这是他来的第几次了?”

“第三次了。”管家老老实实的回道。

“念在他一片诚心的份上,让他进来吧。”骨仪摆了摆手道。

很快,一个仪表堂堂的中年人便被带到了骨仪面前,此人身材挺拔,气质不凡,眉宇间透露出一种沉稳与睿智,最重要的是他身上还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质。

骨仪上下打量了一番李靖,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李兄果然一表人才啊。”

“使君过奖了,李某现在不过是一个犯官,不敢在使君面前称兄。”李靖不卑不亢的回道。

“哈哈,达者为先,李兄不必客气,不知李兄来骨某府上有何要事啊?”

“李靖是来劝使君投降的。”

“你说什么?”

“使君,李靖苦思良久,发现现在的大兴城已经并无任何退路了,要想保住大兴城的数十万百姓,为今之计,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

“哼,贪生怕死之徒,来人啊,将此人押入大牢,听候处置!”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野史!
三国野史!
关于三国野史!:东汉末年,天崩地裂,黄巾席卷,预示着一个前所未有的乱世降临。这不仅是王朝的崩塌,更是一个武道法则取代礼教秩序,黑暗力量悄然滋生的血色年代。在这个世界里,英雄们的力量源自对天地之“气的掌控和对个人“意的锤炼。战场上的杀伐之气可凝成“煞气,助长功法威力,却也侵蚀心智。曹操的“霸者之意睥睨天下,却难掩对力量的无限贪婪;刘备聚拢“仁德之气,但也需在黑暗现实中挣扎求存;孙氏则凭借江东水脉修
天字第一等
寒门科举小懒娃
寒门科举小懒娃
狗娃上辈子运气不好,勤劳一辈子啥也没落着,一辈子白干。这辈子只想有吃有喝的,躺平度过一生。谁知道,老赖家已经有一个懒汉了,就是狗娃他爹,容不下第二个懒汉了。只能被推着上进,推着努力。(原书名:农门懒娃娃考科举)
豆腐黑
我被王莽拉着穿越
我被王莽拉着穿越
新来同事叫王莽,这小子怎么跟皇帝一个名字啊喂?!合租,穿越,莫名将我牵扯进去的历史漩涡。鞭打阿慈,被老朱当枪使,和女帝的黄梅之约,受命李二的委托,三国的激情热血,见证汉朝的无奈。龙符?!背后的巨大秘密……那个等了我千年之久的迷人老祖宗!
江啊江月韩
开局造反,先杀皇太孙
开局造反,先杀皇太孙
永徽六年,太子赵弘去世,赵贤穿越成其庶出二子,不受宠且处境艰难。系统发布“提刀造反,进行玄武门之变”任务,失败即丧命。赵贤利用三千禁军,在玄武门斩杀赵显,随后逼宫赵治。他凭借一系列谋划,成功掌握局势,却也面临来自朝堂各方势力的巨大挑战。
空城三梦
三国:什么!貂蝉是我姐!
三国:什么!貂蝉是我姐!
任小平猝死,却意外赶上了穿越的时空火车好消息:住豪宅,穿华服,奴仆成群。坏消失:有个叫貂蝉的姐姐和一个叫吕布的姐夫更坏的是:目前他,人在小沛哦豁,再有几年吕布就嗝屁了,他这个小舅子还能落的好。任小平此时很忧愁,就吕布这经常不听话的莽夫,陈宫都带不动,他不觉得自己就能为吕布逆天改命。哎,等等!任小平突然发现,吕布这娃,似乎,好像,是一个‘耙耳朵\’呀。身为耙耳朵之省长大的男孩,没有谁比他更懂耙耳朵
乡间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