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丫鬟小桃乱世逃荒记》最新章节。
西北凉州县薛家村,十来个南地茶商牵着骡车在暮色中路过此地,想在村子里借住一晚。
村口的薛老大一家一看这群商人有骡车,又有粮,立马带着自己的兄弟子侄十来人抢先拉住骡车绳子,黝黑脸庞挤出热情笑容:“几位老哥远道而来,我们家房子宽敞,若不嫌弃,住我们家吧。”
落在后面的村民因为没有抢先迎到这一行商人,都垂头丧气的坐在村口。
领头的商人客气的拱手问道:“请问兄弟,我们这一行人住你屋子,用你家的水和柴火,借宿费用几何?”
薛老大窘迫地垂了头,若不是眼下家中实在没粮下锅,哪里会要路过商人的借宿费。红着脸道:“我们这去年遭了旱灾,一直没缓过来,家中一大家子都没吃食了,大哥你们来的路上也见了,现在山上野菜都不好寻,说不定再过段时间要饿死人。我看你们应该是有粮食,能不能给我们家二斤粮食当借宿费?”
坐在村头围观的何老二眼睛闪了闪,假装起身猫腰凑近末尾商人,压低声音耳语道:“大哥,我家也能住下,我家娘子会帮你们烧热水,做饭,只需要一斤粮食就行。”
薛老大十八九岁的侄儿一直注意着村里人,生怕旁人把这些商人接走了,看到何老二鬼鬼祟祟的在末尾商人耳边低语,不用猜,就知道是来和他家争商客的。
气愤的提着扁担就要给何老二一扁担,他家五六岁的小堂弟饿得脖子细的快顶不住大脑袋了,他爷奶米汤都舍不得喝一口,只道:“他们五六十了,活够本了,把米汤给小孙儿们吃,让孙儿们多活几日。”
领头的商人忙拉住薛老大的大侄儿,耐心劝道:“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有话好好说,别动手。”
薛老大的大侄儿气愤的道:“何老二!你不地道!我们家在前面留住这几位大哥,你为何还要来同我家争抢?”
何老二垂着头羞愧小声道:“我也不想抢的,只是……只是家里的孩子才一岁多,连米汤都没有,野菜也咽不下去,再不弄点粮食,怕是活不了了。”说到最后红了眼眶。
薛老大的大侄儿听得难过的放下了扁担,想开口同何老二说若是他们家得了商人粮,到时候给何家孩子半碗米汤,薛老大看大侄儿一副于心不忍的样子,忙用眼神阻止了大侄儿的善心。薛老大大侄儿一看围着的一群村民,明白了大伯的意思,到时候村民都给他家要米汤,可怎么够分。
领头的商人犹豫道:“住一晚二斤粮食也太多了,我们在粮店买的粟米已经三十八文一斤了。我们行商的也是挣个辛苦钱,你们西北的粮食如今这样贵,我们都不舍得吃。”
薛老大也是知道自己狮子大开口,红着脸商量道:“要不一斤粮食可好?”
领头商人道:“你们这西北,我们跑了这一趟,以后不来了。我们去辽东贩卖茶叶的时候,粮铺里一斤玉米面才十五文一斤。我们跑这一趟西北,钱都花在买粮上了。不但不挣钱,还要折本。我们也是知道去年朝廷拨了百万斤赈灾粮给西北,觉得西北百姓也饿不着肚子才来的。”
另一个商人叹口气道:“唉,你们都要饿死人了,怎的去年的赈灾粮还没有发?你们这么难,家里有三岁婴童的都抱着孩子拿碗来,我们给你们一家小半碗粮,就当我们行善积德了。”
话音刚落,就有老人跪下磕头谢恩。领头商人忙道:“老人家,使不得,使不得。”
一会儿里正也来了,免得到时候大家争抢粮食打起来,两盏茶的功夫,家里有婴童的大人都抱着孩子拿着碗赶来了。
几个商人拿了半袋带有户部火漆的粮出来,里正看着粮袋子上的火漆指着粮袋,脸色凝重的问道:“你们这粮食哪里来的?”
村民都疑惑的望着里正,有识字的村民震惊的看着粮袋,上面有大红的赈灾字样。
一个面相憨厚的商人犹豫道:“我们在粮店买的,由于我们刚来西北的时候一下买了几十袋粮,粮铺里的小二偷懒有的粮食没有换袋子,整袋的搬给我们了。我们看到粮铺摆在外面卖的,都是把这种赈灾粮倒出来换了袋子装的,听说粮铺是西北一个什么宋大将军夫人的表弟开的,据说好多粮铺后面的东家都是他。”
另有商人道:“听说粮铺东家马车里都是铺的虎皮,啧啧,真是富贵。”
村民们一听,各个气得握着拳头。其中一个面相憨厚的蒲姓商人叹了口气:“唉,皇上惦记西北百姓,生怕西北百姓活不下去,拨了百万赈灾粮。听说为了给西北赈灾,连辽东地区的军粮都延后了。”
其中一个商人害怕的扯了扯蒲姓商人道:“蒲兄弟,可不能乱说话,宋将军的兄长是京中户部尚书国舅爷,小心我们项上人头不保。”
姓蒲的商人也吓得脸色发白,后悔自己一时口快,忙向围着的村民求情“各位乡亲,请你们就当没有看过我们的粮袋,我们也是有一家老小的人,就想求个平安。”
领头的商人给有三岁以下婴童的人家,一家装了半碗粮,又给薛家老大装了一碗,然后忙扎紧了粮食口袋,对着村民道:“我们今儿不住你们村了,请你们一定不要把买的粮食是赈灾粮传出去。”
薛家老大挽留了一番,看到吓得脸色发白的蒲姓商人,大家只好给这队商人道了谢,让这队商人走了。
没过几日,就传出西北大粮商铺子里的粮食是西北宋将军吞的赈灾粮给了夫人表弟,换了袋子在粮铺卖了挣钱。
饿极了的百姓在粮店门口,突然有人推倒掌柜,愤怒吼道:“这些粮食都是皇上给我们百姓的,你们凭什么拿来卖钱?”很快就有人抢了粮食,听到可以不花钱抢粮,几盏茶的功夫,粮铺子就被人把门卸掉,把粮食抢空了。”
没抢到粮的百姓赶紧跑到下一个大镇去抢粮店,才一天的功夫,西北到处都是去粮铺抢粮的百姓。衙门里的衙役一看成百上千的抢粮百姓,躲在衙门里不敢现身。
西北宋将军的夫人气得咬着牙道:“老爷,您一定得治治这些暴民,他们抢粮又烧铺子,真是反了天了。”
宋将军听不得夫人说反了天,毕竟他兄长是什么心思,他清楚。他们宋家的打算就是要反天,让自家夫人说得好像反天就该死一样,阴沉了脸怒道:“不会说话就给我闭嘴,妇道人家懂什么?难道要把百姓全部杀了?你要让天下百姓说我宋家不单贪了赈灾粮,还滥杀无辜?”
宋将军夫人委屈道:“赈灾粮我们也只是用了一小部分,多的不是让你存放到军中了吗?再说粮铺得的银钱也是拿给你安排,到底是谁在造谣,搞出这么大的事?”
还能是谁?当然是辽东的宣王了,现在他的粮草不敢先行了,西北的百姓正尝到了聚众抢粮的甜头,动不动就是几千人聚一起抢,有的地主富人都被抢了。若是匈奴人趁着百姓动乱,让他的粮草在路上出了差错,到时候说不定就成了辽东军收拾他们了。
宋将军匆忙致信其兄,言及西北之乱,现下他万不可轻率地押送粮草至辽东了。
京城中,国舅爷收到宋将军的信后,脸色阴沉如墨。他深知此事若处理不当,必将危及宋家满门,民间百姓怒火已难以压制。
与此同时,宣王悄然与西北暗桩取得联系,欲将宋氏贪墨赈灾粮一事继续宣扬一段时间。他心里清楚,西北宋将军必能稳住局势,毕竟其手中存粮颇丰。他只是想拖到自己辽东秋收,解了辽东军军粮困境。
宋将军在西北焦头烂额,一边指定给百姓下发赈灾粮安抚百姓,一边还要防备匈奴人趁机入侵。将军夫人此时也只能躲在府中郁结难消。
周叔的提议成功的阻止了眼下西北大军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