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在心里种花》最新章节。
我觉得90后、00后的人是中国历史上最不适合结婚的一代人,余华也曾经对于中国式催婚进行了分析: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结了。过的幸不幸福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结了。有钱没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接了。
被催婚大法攻击的焦头烂额的90后、00后们,对于相亲和父母总会再次谈崩,双方陷入煎熬。总有爆发,互相体谅怎么就这么难。
中国式的父母,子女的婚姻怎么就变成他们必须完成的任务,好像只要结了婚就圆满了,婚姻的质量反倒成为了其次。越来越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在这种催促中产生的精神心理性疾病。
而在六七十年代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农村相亲只要成分好,有饭吃。这也成为了多数人家嫁女的主要条件。只要当爹的经过一番考察,觉得男家有解决温饱的能力,不管女儿心里怎么想,便当家作主拍了板。
但不同的是,城里人把相亲称作“交朋友”,既然是交朋友,也就比农村实地考察的相亲多了一些轻松愉悦,没有那么的情感绑架与包袱。
当时也盛产一句话:终身大事倍心牵,嫁个贫农意满。地主家庭圈外,工农阶级排前。到了父母那一代相亲,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情感需求迅速膨胀。
事业、收入、户口等逐渐成为择偶时的主要考虑因素。但仍旧保留着上一代人的相亲思想,一代接着一代的影响着。
到了如今的年代,大龄剩男剩女越来越多,还有离异的朋友们也越来越多,总感觉到结婚并不是人生唯一的路程。不知道是当今社会的人对婚姻失望了,见得多了婚姻里的不幸,女性力量的崛起,拿起反抗的勇气。
先说下老思想,父辈老思想是必须要结婚,结了婚有了后代,也就老有所依,也能延续后代。
这种思想是当时社会以及从古至今的思想。
中国讲究“孝”,古人有二十四孝,那么按照老思想所讲,不结婚就是不孝,不能给父母养老,也不能给家族添后代。
所以说结婚是父母年代看的很重的一件事情。改革大开放时,国外的一些思想进入,结婚不仅仅是为了留后,还是为了自己。
这也是人性比较自私的一种作法了,按当时的社会背景下,25岁没结婚已经是超大龄,自己或父母都会受到其他人的耻笑,也是给家庭蒙羞的事情。
新思想,起源于90后的人们,成长环境不一样,受教育程度不一样,女性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老社会的一套已经无法拘束90后的年轻人,于是早恋开始出现了。大家的思想也有所改变。
不在为大家庭,而是开始为了自己,从大家庭发展成为小家庭,是计划生育的结果。几乎的独生子女都是90后、00后的成长环境,想法很独立,向往自由与爱。
00后的崛起,生活方式又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婚姻的想法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开始考虑到经济问题,个人情感的寄托需求,如果一个人过得好,又找了一个人,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那就不找了,可以说是看的很清楚的一代人。
而离婚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大龄单身也越来越多,不久发现结婚的目的不是单一化,不结婚的原因也是多样化的,可以说,结婚与不结婚,与别人没关系,而是人的思想与环境。
从结婚养儿防老与结婚养儿不一定能防老,从结婚生子到结婚丁克等婚姻形式也踊跃而出,现代社会也已经包容了这些现象,也深入了这种思想。
那么,现在新思想正好与老思想的相互碰撞,相互对立。婚姻问题也在新思想中逐渐产生。最终还是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与想法,选择自己最合适的就好,毕竟自己的人生之路,是靠自己走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