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最新章节。
夜幕降临,星光点点。苏锦绣站在窗前,思考着下一步的计划。技术输出只是基础,接下来还有更多工作要做:完善粮食储备系统、建立农产品流通网络、推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
正当她沉思之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她的思绪。巧儿领着一名穿着褐色官服的中年男子快步走来。
";娘娘,户部侍郎李大人求见,说是有要事禀报。";巧儿低声道。
苏锦绣收敛思绪,转身微笑:";请李大人进来。";
李侍郎行礼后,面带喜色道:";娘娘,本月税收报告已出,国库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了四成有余!这在大衍建国以来从未有过!";
";四成?";苏锦绣有些惊讶,";增长幅度竟如此之大?";
";正是!";李侍郎兴奋地取出一卷账册,";这还只是开始。据臣估算,若趋势不变,明年国库收入有望翻番!";
苏锦绣接过账册仔细翻阅,眉头渐渐舒展。账册上清晰记录着各地区、各行业的税收情况,数字令人振奋。
";娘娘慧眼,农业改革带动了百业兴盛。";李侍郎感叹道,";农民收入增加后,购买力大增,带动了手工业、商贸业空前繁荣。尤其是与农业相关的产业,更是一日千里!";
苏锦绣点头,这正是她所期待的连锁反应。农业是根本,一旦根本稳固,其他产业自然如枝叶般蓬勃生长。
第二天一早,苏锦绣便召集了农部、工部、户部的官员,以及几位商界代表,共同商讨如何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诸位,农业改革已见成效,粮食产量大增,百姓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苏锦绣开门见山,";但这远远不够。现在,我们要思考如何让农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实现百业兴盛。";
农部尚书赵明远首先发言:";回禀娘娘,目前最直接受益的是农具制造业。新农法需要新式农具,全国各地对犁、耙、播种器等需求激增,不少铁匠铺日夜赶工,仍供不应求。";
";还有肥料和农药制造。";一位商界代表补充道,";娘娘推广的有机肥料配方,让许多商人看到了商机。我所知的至少有二十家作坊专门生产肥料,销路十分畅通。";
苏锦绣满意地点头。这正是她所期望的产业链效应。
";运输业也蓬勃发展。";户部的官员接着说,";大量农产品需要从产地运往各大城市,船运、车马行生意兴隆。京城到各府的驿道上,车马不绝于途。";
听着众人的汇报,苏锦绣心中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该有意识地引导这种发展。";她沉思片刻后说道,";我建议在各大城市设立';农工集市';,专门用于农产品交易和农具展销,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具创新。";
众人眼前一亮,纷纷表示赞同。
";此外,还应建立粮食批发市场,规范粮食交易流程,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获得更多利润。";苏锦绣继续道,";同时,鼓励商人投资农产品加工业,如面粉加工、米粉制作、榨油坊等,延长农业产业链。";
随后的日子里,苏锦绣的这些建议被迅速付诸实践。不到半年时间,全国已建成三十六座农工集市和二十四个粮食批发市场,彻底改变了农产品流通格局。
一日,苏锦绣微服私访京城最大的农工集市。市场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农具区内,各种新式农具琳琅满目;粮食区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粮商讨价还价;加工区中,各类农产品加工作坊展示着自己的产品。
";这位大娘,生意可好?";苏锦绣停在一个卖油的摊位前,随口问道。
";好啊,好得很!";年过半百的老妇人笑容满面,";自打皇贵妃娘娘推行新农法,油菜籽产量大增,我家的榨油坊一年能榨油翻了一倍不止。如今不光自家做,还雇了四个伙计呢!";
听着老妇人的话,苏锦绣心中一暖。改革的成果,正是要让普通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就在她准备离开时,一阵喧哗声引起了她的注意。循声望去,只见一群人围在一个摊位前,议论纷纷。
";发生什么事了?";苏锦绣走近询问。
";这位大叔发明了一种新式纺车,据说效率比普通纺车高三倍!";旁边一位年轻人兴奋地回答。
苏锦绣挤进人群,只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正在演示一台结构独特的纺车。果然,在他熟练的操作下,棉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成了均匀的棉线,效率确实惊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丈,这纺车是您自己发明的?";苏锦绣好奇地问道。
老者抬头一笑:";可不是嘛!我原是个木匠,看了皇贵妃娘娘推广的那些新式农具,受了启发,就琢磨着能不能也给纺织行当改进改进工具。";
苏锦绣闻言大喜,这正是她所期望的技术创新在各行业的推广应用。她当即让随行的侍卫记下老者的住址,决定回宫后派人前去详细了解,并给予适当奖励和推广支持。
农工集市的繁荣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全国各地,因农业改革而兴起的产业纷纷显现出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