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成道天书》最新章节。
《列仙传》有云:“范蠡,字少伯,徐人也。事周师太公望,好服桂饮水。为越大药夫,佐勾践破吴。后乘舟入海,变名姓,适齐,为鸱夷子。更后百馀年,见于陶,为陶朱君,财累亿万,号陶朱公。后弃之,兰陵卖药。后人世世识见之。
范蠡御桂,心虚志远。受业师望,载潜载惋。龙见越乡,功遂身返。屣脱千金,与道舒卷。”
历史上的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河南淅川县寺湾镇)三户邑人。其故里有徐人(今安徽省泗县西北五十里一带)、吴人(今苏州市一带)、楚宛三户人,中年隐居于卢(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晚年定居安义陶村(今运城市陶村镇)。
他是春秋末期越国大夫,是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被史学界称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经营之神、商家鼻祖,亦被民间恭奉为“文财神”。
范蠡曾任职越国相国、上将军。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着有《范蠡》兵法二篇《计然篇》《卢氏本草经》等书,今佚。
范蠡因为其早期商业理论,楚学开拓者。被后人尊称为“商圣”。范蠡也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后裔,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范蠡出身贫贱,但其博学多才、文武双全。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之后被拜为上大夫、相国,辅佐越国勾践。
范蠡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成就霸业,又被封为上将军。功成名就之后,他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期间他三次经商,皆成巨富,又三散家财,一尘不染。后在卢氏(今河南省卢氏县)隐居经商,留下许多传说、遗迹,今河南省卢氏县有范里镇、范蠡湖。
后来他定居于安义陶村(今运城市陶村镇)。自号“陶朱公”,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时年八十八岁。
范蠡去世后,逐渐被后世尊奉为财神、商圣、商祖。许许多多生意人,皆是供奉他的塑像、画像于店铺之中。
当时,范蠡作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会稽之战失败后,他出谋划策,实施了复兴越国的计划。
范蠡提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略,劝勾践忍辱负重,最终通过“卧薪尝胆”的毅力与军事谋略击败吴国,一雪前耻。
期间,他还与勾践一同,在吴国为奴三年,展现了非凡的忍耐力。范蠡为削弱吴国,寻访到西施并精心培养其才艺,将其献给吴王夫差。
西施的美色使夫差沉迷享乐,荒废朝政,为越国复兴创造了关键条件。这一计谋,成为“三十六计”中“美人计”的经典案例。
后来,西施亡吴有功,反被勾践处死!而赴吴路上,她与范蠡走了整整三年时间,还与范蠡生有一子。
作为古代四大美人之首,西施的美貌千百年来一直令世人心醉不已。史书上有记载,她从一名普通女子,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生,最终成为“美人计”的牺牲品。后世对她的关注不仅仅在于她的美貌,更在于她与范蠡之间的传奇故事。
当年越国战败。西施于春秋争霸时期出生,正赶上这个国难,所以她的美貌,并未给她带来幸运,反而给她带来了无边灾难。
那个对她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男人范蠡,虽然不是越国人,而是个来自楚国的出奔者。
但他后来,在越国担任了士大夫。越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经数位君主,势力逐渐壮大。随着实力的不断提升,越国怀抱着一个宏伟的目标“称霸中原”。
正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不想称霸中原的诸侯国君主,亦不是一个好的王者。
越王允常也怀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想要带领越国实现伟大的目标。
他每次带着自己的儿子勾践,巡视疆土之时,总会提及自己的志向。
当然,允常清楚,自己可能无法在有生之年,让越国成为霸主,因此他寄希望于儿子勾践身上,希望他能够实现自己这一宏愿。
要知道,当时的越国,想要在中原称霸实属艰难之极,因为它并非众多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在越国周围,还存在一个比之更为强大的对手,吴国。史书上有记载,公元前494年,两国之间曾爆发过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结局是越国遭遇惨败。越王勾践意识到当前的劣势无力挽回,于是派遣心腹谋士文种前往吴国求和。
作为战败国,越国不得不付出一些代价。越王勾践、王后及士大夫范蠡三人被吴王软禁。三年间,他们献媚讨好,忍辱负重,赢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才被释放回国。
三年,整整三年,他们终于得以返回故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开始筹划复兴越国的大计。
然而,面对强盛的吴国和刚刚遭受惨败的越国,此时若贸然与吴国交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就在勾践束手无策之时,范蠡为他提供了一个绝妙的计策。
首先,越国必须优先增强自身的实力,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争取到胜利的可能。其次,要设法削弱吴国的力量,并在必要时,用美人计迷惑吴王夫差,使之不再防备越国,或是尽量减小其防范之心。
勾践听闻范蠡这个计策,认为他这个计策定然行得通。
毕竟,夫差刚刚取得一场大胜,正处于得意忘形之际。所谓骄兵必败,如果此时再送去一位美人,分散他对越国的注意力,不仅可以造成“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良好局面,还能为越国的发展,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勾践便将这一重要任务全权委托交给范蠡去做,命他到越国民间,寻觅一位美丽的女子送给夫差。
然而,如此女子却是不能随随便便,从大街上挑选来。作为一国之主,夫差身边从来不缺少美人。必须是个极其出众的女子,才能入得了吴王的眼,吸引住夫差的注意力。
范蠡在苎萝村的若耶溪边,找到了正在浣纱的西施。西施因此,便成为了历史记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美女间谍。
毫无疑问,这事对西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范蠡此计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西施的才能,得看她是否能让吴王夫差为其倾其所有,只专注于她身上。
正如历史记载的那样,西施不仅美貌出众、聪慧过人,而且她也具备了不逊于男子的气魄。
当听闻范蠡说这是为了国家时,她毫不犹豫地便答应了下来。
自然,如此一位貌美且深明大义的女子,其所具之吸引力,即便是范蠡大夫,也难以抵挡住。
西施在学习礼仪和歌舞的过程中,与范蠡朝夕相处,时久自生情愫。
范蠡毕竟还不是圣人,情感的萌动自也是难以避免的。而西施原本只是个浣纱女,面对范蠡这样的当世大才之士,自然也难免为之倾心。
随着两人相处时间的增加,逐渐萌生情愫,自然是你的眼中有我,我的心中是你。
然而,眼下状况,并非谈情说爱的大好时机,他们肩负着更为重要的复兴任务。
越国的复兴大业尚未完成,勾践将这至关重要的责任托付给自己,范蠡无论如何是不能因私欲,而影响越王勾践的宏伟事业的!因此,吴国,他二人必须前往。
此时,西施已经学会了吴国礼仪和贵族女子应具备的各种技能。自也到了他们启程,前往吴国的时候。
一路上,二人难分难舍,耳鬓厮磨。出使队伍磨磨蹭蹭,实在是难以承受分别之苦。
要明白,即使是在古代交通不便,但一个邻国之间,行走往来要花上三年时间,才最终到达,确实令人费解。
因此,后世的一些史料记载,范蠡和西施在旅途中情感日益深厚,最终情难自禁,有了个爱情的结晶。
西施在前往吴国的途中,为范蠡生下了一个孩子,等到他们抵达吴国时,这个孩子已经会说话了!这一事实,通过“爱子亭”的存在,得到了佐证。
遗憾的是,后世对这个孩子的后续情况,并没有确切的记录,使之成为了一个谜团。
西施本是要献给吴王的,即便有了孩子也难以说明情况,不得不依旧使吴。正如勾践和范蠡所预料的那样,吴王夫差,在见到西施时,第一眼就被她的美貌深深吸引。
吴王对西施一见钟情,绝非是空话。用“后宫佳丽三千,独宠一身”来形容不为过。
吴王为了赢得美人一笑,不惜重金修建姑苏台和馆娃宫。从那之后,夫差便日日与西施饮酒作乐,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故事,也在夫差身上重演起来。
在这段时间里,勾践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壮大越国国势。而吴国在夫差的治理下逐渐衰落,伍子胥也被其赐死。勾践利用吴国天灾带来的民众混乱,趁机出兵吴国,一举攻占了吴国。实现了他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复仇兴国大计。
吴国灭亡之后,西施和范蠡的命运如何!?相信许多人对范蠡的结局早已耳熟能详。
范蠡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对帝王之术了然于胸。他深知在大业完成之后,勾践绝不会容忍自己和文种的存在。所谓“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很好地描述了他们与越王勾践的关系。
当初,他们能共患难,现在却无法共享富贵荣华。在事情成功之后,范蠡看清楚了这一点。他并未接受越王勾践的赏赐,而是选择离开了越国。相比之下,文种就没有他这种远见卓识,选择留在了越国,不愿放弃到手的荣华富贵,最终遭到了越王勾践的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