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成道天书》最新章节。
《列仙传》有云:“安期先生者,琊阜乡人也。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
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双为报,曰:“后数年求我于蓬莱山。”
始皇即遣使者徐市、卢生等数百人入海,未至蓬莱山,辄逢风波而还。
立祠阜乡亭海边十数处云。寥寥安期,虚质高清。乘光适性,保气延生。聊悟秦始,遗宝阜亭。将游蓬莱,绝影清泠。”
所言意思是“安期先生是琊阜乡人。在东海边卖药,当时人都说他是千岁老人。秦始皇东游,召见安期生并与他长谈了三天三夜,赐给他黄金和玉璧估计有几千万。
安期先生走出阜乡亭,宝贝都放在亭内,留下一封信与一双赤玉鞋作答,信上写道:“几年以后到蓬莱山找我。”
秦始皇就派使者徐市、卢生等几百人乘船下海,还没到蓬莱山,就遇大风大浪而被迫返回。
后来人们在阜乡亭和海边建了十几处祠堂。空空渺渺安期生,除却尘累气高清。顺应时光随心性,保持和气延寿命。寄言点悟秦始皇,留下珍宝阜乡亭。将游仙境蓬莱山,苍茫大海灭踪影。”
从古至今利用道门之术行骗,混迹江湖者多多,受骗上当者亦是不计其数,如此种种,皆因红尘凡世之人,无有真正了解过道法之玄,又生出不德之贪欲所致。
如安期先生德行者,乃是真正拥有道玄神通的大修士,他与始皇帝一番畅谈,虽获财富无数,却是个视金银钱财为平常饮食的修士。至于后来人们如何评价于他,自不在他所虑之范围内。
江湖上有丹客骗局,其核心是假称自己会炼金之术,诱骗他人钱财。而所称这些炼金术的共同点,都是需要“银母”越多越好,即投入大量金银作为“本钱”,入多得多。
然后或仙人跳,或是调包,或是寻机溜之大吉,将受害者本钱一卷而去。[在《杜骗新书》《初刻拍案惊奇》等书里,乃至于到民国时期都还有记载]
丹客行骗原理,大同小异,主要是通过把银子先烧成粉末和铅汞等混合作一团,使人看不出来那是银粉,然后将这种银粉进行熔炼,自然可以炼出银子。
其实是用银子炼银子,没有任何玄奥意义可言。但他们就是通过此种粗鄙方法,附会说是道教传说中的“烧汞为银”术,使人相信自己会炼丹,炼金,炼银之术。从而吸引富有之人投下资财,诈骗人家钱财。
明朝唐伯虎,曾写诗了一首嘲讽诗“破布衫巾破布裙,逢人惯说会烧银。自家何不烧些用?担水河头卖与人。”有关“铅铁为金,死汞为银”之事。即是所谓的点石成金炼金术,说这纯属于是骗术的一种。
且不说炼银炼金的方法是否存在,即使存在,修道者乃是要性命双修的,一个满脑子钱财的人,是修不成真道术的。
曾有一个国子监监生姓潘,因人老而不呼其名,只称翁,皆是叫他做潘翁。
潘翁很是富裕,他就相信炼丹术,不仅连连上当受骗,却还是不肯后悔而弃,成了远近闻名,是个丹客都想拿他当冤大头。
有一天,打远方来了一个游客,这人带着一小妾和仆人来此地旅游,每天挥霍金银许多,又请人吹拉弹唱,又是觥筹交举,灯火辉煌中,金迷纸醉,显得极其富裕。
这潘翁艳慕至极,便与之结交相识,后询问他致富的秘密,这人酒后失智,被逼问再三,便告诉了他,自己有“九还丹”之法,可以点铅汞为黄金,并当面演示了一番。
但见他将一袋粉末,倒进融化的铅汞之中,再倒出来时,就变成了银子。
其实这是被熔炼过的精银与融化之后的铅汞杂末混作了一团,看似跟真金白银一般,却是假的。这就是所谓“缩银之法”。
潘翁信以为真,又询问细节,丹客告诉他这种做法,需要先炼出“母银”才行。
而母银必须要用真银子炼,且银子越多,所炼制出的母银品质就越好。这母银会不断产生粉末,与铅汞结合就化为银子。
潘翁十分羡慕,也想炼出属于自己的“母银”。丹客便一口答应下来,带领小妾和仆人去了潘翁家中,帮他炼制“母银”。
那小妾十分美丽,摇曳生姿的,使得潘翁又起了色心,时常去客人住处献上一番殷勤。
潘翁先烧了二千斤银母,丹客告诉潘翁,炉火需要烧上九九八十一天,中间不可停顿。
两人正在等候时,丹客家中却来了人,声称丹客老母病危,丹客将小妾和仆人留在潘翁府上看管炉火,自回家去了。
潘翁这时,正想对小妾下手,苦于没有机会,巴不得他走人,于是放他去了,又自去撩拨那小妾。
他见小妾日夜守候在炉火边,没个空闲时,就将看管炉火的仆人调走,停了一夜,要与小妾做成好事。
期间小妾警告他,炉火不能停,否则母银难成,潘翁也不管,他家境富裕,即使银母炼不成,也不是特别要紧。
潘翁正得意间,丹客却是回来了,他是特意回来开炉的。可当丹客打开炉子一看,顿时大惊,声称是受了秽气,走了真火,银母已经坏了!
丹客将小妾和仆人叫过来大骂一顿,并指责潘翁,又用鞭子抽打小妾。潘翁无地自容,跪下道歉,又出三百金赔偿,丹客带上小妾和仆人,将行李搬出,骂骂咧咧,开船走了。
潘翁只以为果然是自己不对,却不知道这从头到尾,都是丹客的圈套,那二千金也早已调包。潘翁吃了这亏,还没想明白对方是骗子,直到后来,又被一伙丹客,用相同手法又骗了一次,提了他的银子跑路后,才知道自己这是遇到了骗子。
后来有一天,潘翁散游邻城,他正好撞上了这伙人,正要发作,这伙人却直言不讳的告诉他,银子早已挥霍殆尽。如今他想要回银两,唯一的方法便是去吃其他大户人家。
他们让潘翁假扮成师父,他们全作为弟子,去另一地界上的大户人家里拿银两,然后众人平分,才能偿还了他的债。
潘翁利欲熏心,又觉此法能骗得了自己,自然能骗过别人。便跟同去了,果然多年来的经验,使他高谈阔论间毫无破绽,真像一个炼银行家,没有引起对方怀疑。
众丹客拿了人家的银子,正安炉之时,大户人家却邀请潘翁去厅上吃席,潘翁没有理由拒绝人家的好意,只好跟着去了,丹客们却是趁机溜走。
大户人家以为潘翁这师父在,也没有阻止他们,直到天明时,双方才知道上当受骗。潘翁解释再三,说明自己的遭遇,又被这家一仆人认了出来,大户人家怒气冲冲之下,便将他赶了出去。
大户人家有钱,虽然自认晦气,却没有过多为难于他,可毕竟是上当受骗,其中也有潘翁帮凶之过,就没有给潘翁留下盘缠,将其身上值钱的全夺了去。
潘翁无法,只得沿途乞讨回家,路上看见之前,那个自己以为有真本事的丹客小妾,却是一青楼名娼。
他这时都还以为只是相貌相似之人。然那“小妾”却主动询问他的经历,看在曾经相待周全的份上,赠予了潘翁回家路费。临别时,告诉他,自己也是丹客骗局的一环,劝诫潘翁再不要相信什么丹客。
据说有一种炼丹之术,是用好纹银三两,和铅汞朱砂等药物一起放在炉中同炼七七四十九日,昼夜不得暂时离守。
丹成以后,三两可变成九两,三两银本,三两药物,每次只赚得三两而已。这种方法,一年可炼四次,共可得十二两,仅足供两人平常伙食用度。
然炼出来的银子,也不能作为什么银母,这种方法就算是真的,费时费力,很是划不来。
所以又有一种骗术,叫做深地炼丹术。即置长符用砒霜雄黄诸物,和事先烧好的银粉混合在一起,号称是丹头,再用真银子作为“银母”,烧出来就是银子,便号称自己会炼银。
有一个道士,就是用这种方法,表演炼银术,其他人都是半信半疑,只有一个富豪信以为真,邀请他去家中帮忙炼银。
道士却说:“修行需要避开污秽,你家中不能炼银,在外面偏僻之处,挖一个一丈四尺深的大坑,我就在里面修炼七七四十九日,这样一百两银母,可以炼出三百两来。”
富豪就命人挖了坑,道士自进了深坑,又命人去买铅汞辰朱砂等物来,三天就炼成了丹头,富豪每天好吃的送着。
道士又叫他拿来手腕粗的坚实圆木七只,每只三尺五寸长,作符用。还要绳索套住,每天做法。
一个月后,道士看见富豪家人放松警惕,就深夜里用绳索把银子捆好系在腰上,七根木头每隔二尺砸进坑壁,踩在一个上面砸下另一个,就这样作为阶梯,逃出了深坑,不知道去了哪里。而他让人挖坑的目的,单只是为了使他人放松警惕而已!
古潭有一个后生姓丁名宇弘,其人聪明伶俐,骗子从来骗不到他。
这一日,他遇到一个方士,自称能炼丹,丁宇弘知道他是骗子,于是假装相信,以一钱一两骗来方士的丹头钱,以此类推,把方士本钱全骗了来。
方士又带他外出采药,路上吃饭让他拿钱,丁宇弘却说:“你不是会炼银吗?我们再炼一些盘缠,用炼出来的银子,不就可以了。现在这些银子是买药用的。”
且他嘴上十分恭敬,不断拍马屁,又说要学习炼丹,实际上是把银子看得紧紧的,方士无奈,只好又炼了三十两,两人平分,算起来,前前后后,方士已经花了五十两在丁宇弘身上了。
晚上,丁宇弘突然腹痛难忍,原来方士见哄骗他不得,便下毒来,逼迫丁宇弘交出银子,丁宇弘无奈,为了活命,只好把五十五两给了方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