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文公子,当世谪仙人

第188章 女帝巨大的布局!(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逍遥文公子,当世谪仙人》最新章节。

曾经沈映和她说了逸尘子和七诀图的事情,女帝便猜测到,这个老道离开江南之后定然会北上。

北上,那就是她的燕国。

所以早在逸尘子没来之前,女帝就已经下达了命令,逸尘子即使再隐瞒自己的行踪,也无济于事。

女帝找到逸尘子,就是为了和他做一个交易。

现在燕、周两国局势已经到了十分恶化的地步。

但是对于两国而言,他们的内部都有着一颗致命的钉子。

那就是妖族。

妖族在人族的境内,伺机而动,人族大战,得益最多的就是妖族。

他们不在乎谁输谁赢,只要人族损伤,就是他们的目的。

不管是女帝还是周皇,都因为妖族的存在,不敢将全部的国力都投于战争之中。

导致战争的平衡没有被打破。

但是女帝却给妖族布下了一个局,放出了一个诱饵。

其实,像陈夫子这种大儒,已经看出了些端倪。

他们本以为女帝是以风云会为诱饵,引出妖族,清理内忧。

但是他们还是猜错了,低估了女帝的手腕。

女帝的诱饵从来不是风云会,而是七诀图!

沈映手中的七诀图。

妖族都知道,逸尘子手中有一个七诀图,他们为此不惜在江南大动干戈。

这一次,逸尘子联合女帝将七诀图的消息透露出去。

透露给了妖族,布下了这个局。

早在风云会开始之前,妖族已经知道,当今文公子沈映的手上,有一张七诀图。

这是令他们足以疯狂的诱惑!

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得到这张七诀图。

而逸尘子身在燕国,他没有办法拒绝女帝的条件。

况且,这笔交易,对他而言未必不划算。

女帝身为燕国的君王,能够给他庇护,替他解决他的麻烦。

而这个麻烦,就是朝歌城中出现的那个合一境大能。

合一境!

逸尘子单靠自己是没有办法摆脱的,所以权衡利弊之下,他答应了女帝的要求。

可是看到现在的局面,他似乎有些后悔了。

这一下,妖族倾巢而出,今夜必将腥风血雨。

最后的结果就是被女帝一网打尽。

这个庞大的局只有女帝和逸尘子知道。

朝歌城的大儒也不知道,就连沈映自己……也不知道。

所有人都以为妖族的目标的风云会,连沈映也以为,女帝让他参加风云会,是为了平息燕国儒修的异心。

至于妖族,他从未往那方面想,而且根本想不到。

逸尘子目光复杂地看着女帝,他原本将希望放在沈映身上,如今却又和女帝做了这笔交易。

他不敢确信,女帝是否会遵守自己的诺言,在未来护着沈映。

至少现在看来是的,逸尘子能感受到,女帝对沈映不一样的感情。

但愿……他的感觉没有错。

女帝也神色复杂地看着远处,她的双手也不自觉地紧握了起来。

她的内心复杂,但是却又十分坚定。

妖族,必须除!

今夜过后,燕国将会人心凝聚,妖族折损,内忧去除。

她就可以安心地将一切投入前线。

而沈映……

女帝从不违背自己的内心。

她说要护他一生,便护他一生。

……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越低调越无敌,我真的苟不住了!
越低调越无敌,我真的苟不住了!
当谦虚、示弱成为最强外挂,修仙界的画风突变!叮!你因谦称“平平无奇”,悟性+10000点!你因示弱“不堪一击”,获得顶级防御功法!你因推辞“略懂亿点”,剑法直接顿悟无上剑意!这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啊!外门考核将至,面对恶霸的欺凌和被逐出宗门的危机,是继续苟延残喘,还是“被迫”展露锋芒,引爆全场,甚至引来内门大佬的关注?
盈盈一水间
有为师在,谁敢欺负我徒儿?
有为师在,谁敢欺负我徒儿?
穿越玄幻世界,韩兴绑定了收徒反馈系统,只要徒弟修为突破,他就能变强。可是他根本就没有修炼资质,也不会任何功法,甚至好不容易收了几个徒弟,系统还都不认。无奈。只好每日遛狗,喂鱼,养鸡,斗蛐蛐,心想普通人的生活,也挺好的。直到某天,一个落魄皇子突然找上门来,非要说他是什么仙人,一言不合就下跪,张口闭口要拜师。就在韩兴准备拒绝的时候,系统说话了。韩兴有些想骂人,他什么功法都不会,要他怎么教,难不成瞎编
会飞的小奶狼
太岁剑尊
太岁剑尊
秦夜遭家族背叛,被打入封印着太岁古神血肉的禁地。濒死之际,秦夜得到太岁血肉,获得诡异能力。“剑本凡铁,因修者而通灵我的剑,却是活的!”秦夜以血肉铸剑,吞噬万兵进化,创立太岁剑道!剑器活如凶兽,饮血则强!随着不断的修炼,秦夜方才明白,真正的太岁劫,从来不是来自外界,而在自己每一寸蠕动的血肉之中……一路踏上巅峰,是成为太岁邪神,还是成为太岁剑尊?
粥加三勺
镇天神祖
镇天神祖
他前世是人皇,今世重修,看他如何王者归来,在血与火的洗礼下,一步步解开宇宙之谜,解救人族于危难之中,大战异族,带领人族重新走上世界之巅!
逆水船
圣祖天宫
圣祖天宫
曾作为青龙的徐崇因想要反抗苍玄神被察觉,连同同伴白虎一同被贬下神河界,没想,在神河中,徐崇又再一次坐上顶尖之位,并察觉到其余世界的存在,后又回归苍玄神界,开启重新一轮的对抗苍玄神以及其他六位主神的故事。
忆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