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1 章 空中突破
在巴祖卡火箭筒运到几天后,航空发动机也陆续运抵运城。
李志坚经过和阎锡山商量,最终决定将飞机研发制造厂设在运城。
一是运城不比太原,日军的关注相对要少;二是运城可以直接接收发动机,防止因为继续运输而导致的发动机损坏;三是运城有着完善的金属锻压企业,所以可以按照P51战斗机的原有气动外形生产机身。
随行的波音工程师看到锻压出来机身哭笑不得,完全是按照P51战斗机 外形机身模仿,赤裸裸的进行侵权。
但是不得不承认,晋绥军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P51战机的确有着不俗的战斗力,气动布局等方面都非常优秀,并且各种性能是经过实战检验的,可以说是现在盟军最优秀的战斗机。
这时从重庆找到的航空专家们也陆续到达,王靖国还专门去找了全国最有名的专家王助,王助听说晋绥军直接仿制美国最先进的战机后,也马上赶了过来。
虽然运城造飞机的底子薄,但是有山西有着全国最好的工业基础,以及波音的工程师的技术支持,且目标直接就是仿制P51战斗机,目标明确,有了成型的发动机,即使不是原装的P51战机的发动机,但是性能也算不错。
仿制飞机的建造速度很快,并且有什么无法制造的配件,直接向美国申请购买或者援助,最早锻造的机身,被当做模型放在那里,因为工序不对,根本无法使用。
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经过几十天的昼夜赶工,第一架仿制p51外形的组装机完工。
现在的飞机的研制和生产需要耗费的时间相对都不长,日本的零式战斗机研制时间稍久一点用了两年,p51从研制到试产才用了四个月。
第一架组装机初次试飞就非常平顺的飞上天,试飞的晋绥军飞行队员在下来后还爱不释手,直言单翼的飞机就是比双翼的老飞机好飞,试飞场的众人大喜,之后加装了几挺机枪后,也能进行正常飞行和射击。
观看试飞的军官将试飞情况向李志坚和阎锡山都进行了汇报后,阎锡山携一众晋绥军高官也秘密到运城观看了新飞机和新飞机的试飞。
看后,阎锡山直接命令,由航空队进行进一步试飞,查找不足并熟悉新飞机,运城全力开始流水线生产飞机,并向美国增购更多的发动机及相关操控系统等配件。
同时,将在太原的飞行研究所等所有涉及飞机研制和生产的部门全部搬迁至运城,扩大规模和待遇,全力攻关飞机发动机和整机制造技术。
在现有制造飞机的厂房周围,新建全新的飞机制造厂房,生产完全围绕飞机制造展开,不再是依靠其他厂房改装为飞机制造厂。
空中一直是晋绥军的短板,之前由于政治、技术、燃料等原因,让山西一直不能、也不敢生产飞机,抗战以来,山西各地一直受到日本飞机的欺负,阎锡山也早就想建立自己有力的飞行力量,现在终于迎来了曙光。
美国人参战以后,给他带来了太多的好消息,山西和晋绥军的发展简直迎来了另一个春天。
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技术上都有重大的突破和进展,这两年虽然其他地方还处于战争的困窘中,但是山西却一方独好,比战前的情况都好了很多。
这几年,阎锡山的精神头更好,人都看着年轻了几岁。阎锡山之后将最心爱的战车营的油料都停了,石油尽量都提炼为航空煤油,最优先保障航空队的燃油需求。
现在有了美国技术人员的帮助,在原有榆林地区的油井内加大了井架密度,向出油地区周围增派了大量人员进行打井探测,虽然技术不到位导致探的不深,不过也又探出几口油井来。
随着飞机生产数量的增多,原先航空地的几十名飞行员也迎来了事业的高光时期,他们本来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也进过初步的训练,现在有了性能优良的飞机,还有飞虎队员们的手把手教授战术和日军飞机的弱点,提升斗非常快。
现在有阎锡山全力保障燃油供给,飞行员可以完全按照需要进行升空训练,越来越多的晋绥军飞行员飞上了蓝天。
虽然这些蓝天骄子们还不那么健壮,但是确是在一天天的成长,在雷达的帮助下,竟然拦截了好几波日军的轰炸,日军飞机开始不能随意闯入山西的上空。
晋绥军的陆军战士们也不用再不断袭扰日军的机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天空的片刻安宁。到了43年底,已经有了一百多架仿P51战机翱翔在山西的上空,扞卫着这片蓝天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