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最新章节。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牛毛雨,一阵风。
松江的百乐门此时还没有出现。不过这个名号成功引起刘继中极大的反感。
他罕见对张问远老实不客气喷了口水:“都多大年纪了!起个名字这么泥腥气。什么乱七八糟的!”
成就首字圩一方小天地的是上下近百来号人每天风来雨去,勤苦耕耘。可不是什么声色犬马,唱念做打。
这么一块落脚地叫百乐门?合适吗?东王、北王是怎么死的!天京怎么丢的!有些人手里有点家底就嘚瑟。做了暴发户,能有几个守住金山的。
爽一把就死,挥霍人生终会一无所有。
张问远和杜中这两辈的人都是轮不上寻欢作乐的。等兄弟们都闭眼看不到了,后面哪怕洪水滔天也管不到。
趁早把村北的圩堤和围田弄起来。
于是张问远也加入杜中他们的轮换小队,挑土石做埽工。
杜中一脸的斗志:“张教头,我们探到湖底三尺的有十七亩大小,四尺的有三十一亩大小。把这一片都围了……”
张问远咳嗽一声:“咳!”
杜中更兴致勃勃:“先做最浅三尺深一段修圩堤。焦教头答应了赶运土石料,赶在雨汛之前合拢。”
“修多长圩堤?”
“需修二十六丈。”
“十三丈定桩都已经打稳了。如今还缺埽工和土石。等焦教头的傤船再运几船砂石。”
张问远和几个年富力强的壮丁一起连着干三天重体力,腰酸背痛。岁月不饶人。他年纪大了吃不消。既吃不下食物也干不动了。老头生性执拗,不服输,坚持留在圩堤上。
刘继中忍不住跑来拖他回去:“一把年纪,伤了筋骨过几年难下床。”
张问远脸色变来变去,终于妥协。
杜中没眼色:“张教头保重,我们肯定不偷懒。赶雨汛前修好圩堤。”
张问远忍不住想重新加入修堤。架不住刘继中重重扯了两把,只得别扭的回去了。
许长水也被一个人拉扯着,别扭的上了一艘洋人轮船公司开往澳城的小客轮。
澳城是什么地方?已经是港城通的许长水再清楚不过。
“陈大!陈大松手,我自己走就是。”
陈大下了船就拉住许长水匆匆赶路。许长水第一次来澳城,眼睛来不及东看西看。
*自从澳城当局一八四七年合法化博彩业,此时澳城的博彩业已经很繁荣。主要有番摊、骰宝等。港城自一八七二年全面禁赌,赌客只得转向澳城。两地水路便捷,使澳城成为港城及粤省地区赌客的“娱乐中心”。
港口上岸就是街市。街市也不甚宽敞。有些街道如松江的石库门狭窄且曲折。商业繁华地段店铺林立,招牌琳琅满目,行人、挑夫、车夫川流不息,穿梭其中。
街市两旁有风格鲜明的岭南传统房舍,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装饰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洋人的建筑样式也随处可见。不出意外许长水看到了一片房舍后露出的哥特式建筑,天主教教堂的尖顶。
金发碧眼的鬼佬穿着夸张,还是长袍马褂看着顺眼。大部分人穿蓝色、灰色或者黑色粗布麻衣。也有富商、豪绅和看上去气度不凡的人衣着是很考究的丝绸。
陈大拉着金主许长水去吃早茶。有冤大头花钱,陪着吃顿好的。倒是无需多高档次的地方,吃好才重要。
陈大也遵循了美食达人们一贯的探店原则:本地户扎堆的才是好地方。他们挤进一家人声鼎沸的早茶店。
陈大给许长水介绍茶楼中的点心和茶水。海鲜、烧腊、煲汤风味独特,各具特色。一顿早茶花了许长水两钱银。
陈大:“安啦!等下到里面去,分分钟就回来。今日我们兄弟一定发财啦。”
许长水肉痛的感觉有些被安慰到。
陈大:“来都来了。”
**许长水半推半就的跟陈大进了一间看上去不大的番摊。里面人声鼎沸,叫人大开眼界。
二十几个人围在中间一张大桌子前。有的喊,有的跳,有的嘴里咬着别人的耳朵,还有的绕前绕后兜售着鸦片还有小食……
陈大抑制不住自己汹涌奔腾的热血。他来番摊如鱼得水,早就按捺不住自己上去押注赌一把。一回头,许长水不在身边。陈大也顾不上同行伴当,撸起袖子上场要紧。来都来了。气氛都到了。
两个东家在港城置办地产,就在港口旁边不远买了一块一百二十亩土地。他们拍板在此修建货仓,囤放羊城和粤省的特产。有三人下沉到羊城一带查访进货货源和渠道,经常一去一两个月才回返。
许长水无家无业,手里的月例也没地方花销。他天生体虚,后天又缺衣少食,过得饥寒交迫的,身体早就败了,对声色犬马没有兴致。
给同福船运修仓房的包工头陈大和许长水混的熟了,撺掇他一起去澳城玩。
“真好赢!大佬的面相一看就是运势好的。同去澳城啦?船票我陈大包了,你请我喝早茶就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许长水也不信自己运势多好。运势好的投胎到官宦人家,一生衣食无忧,那才叫运势好。到澳城博彩赢钱?想的美!总听陈大吹的天花乱坠。趁着难得的空闲,提前和商行打了招呼腾出一天出去转一圈,长个见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