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第114章 教育东方宇(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我的规矩就是规矩》最新章节。

李夜见状,轻步上前,以手扶其臂,语重心长道:“东方,关于人员的选拔与增补,亦需你火速推进。

锦衣卫眼下规模尚小,但思想教育之基不可不牢。

我绝不希望麾下养虎为患,有那知法犯法之徒混迹其间。

一旦发现此类不忠不义之人,休怪我手下无情,严惩不贷!”

东方宇微微颔首,以示赞同,李夜则悠然饮尽壶中余茶,一抹淡然自唇边掠过,轻声道:

“转眼间,已过半个时辰,你觉得今日这案,是否有结果了?”

东方宇沉吟片刻,目光中闪过一抹笃定:“嗯,时机已至,应该是差不多了。”

“甚好,那便去一探究竟!”李夜话语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果决,随即起身,对东方宇做了个请的手势。

东方宇不假思索,迈步在前,引领着李夜穿梭于衙门错综复杂的走廊之中,每一步都踏出了几分不容小觑的威严。

他们越走越深,直至衙门最为隐秘的腹地——那处令人不寒而栗的锦衣卫诏狱。

这诏狱,似是昔日牢狱改建而成,每一寸空间都似乎镌刻着过往的沉重与阴冷,

即便是白日,也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一股阴风穿堂而过,

带起一阵阵刺骨的寒意,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步入诏狱,昏暗的油灯摇曳,映照出斑驳的墙壁与森然的刑具。

往里面走走,已经能听到一阵阵凄厉的惨叫声,伴随着铁链拖动和重物落地的沉闷声响,显然是已经开始了用刑。

昏暗的光下,一名囚犯被高高吊起,赤裸的上身布满鞭痕和烙铁留下的焦黑痕迹,

他四肢无力地下垂,唯有喉咙里还能发出微弱的哀鸣。

一名锦衣卫手持皮鞭,正冷酷地审视着囚犯的反应,

旁边则是另一位锦衣卫,正用火钳夹起一块烧红的烙铁,缓缓逼近囚犯的另一侧肩膀。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和焦糊味。

李夜与东方宇步入诏狱深处,一间更为阴暗的审讯室内,烛火微弱,映照着满室的惨状。

今日捉拿归案的官员与捕快,此刻已不复往日威严,皆蜷缩在角落,或趴或跪,衣衫褴褛,血迹斑斑。

他们的脸上,五官因痛苦而扭曲,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绝望。

一名官员被铁链紧锁,嘴角挂着血丝,正无力地颤抖;

而一名捕快,则双手被反绑,背上血肉模糊,显然是经过了一番严酷的拷问。

整个审讯室内,除了偶尔传来的低沉呻吟,便是死一般的沉寂,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绝望与死亡的气息。

在他们面前,站着一个一脸凶相的恶吏,此人身材魁梧,面如锅底,眼中闪烁着狠厉的光芒,正是锦衣卫中的狠角色——玄武。

他身穿锦衣卫特有的飞鱼服,腰间佩刀闪烁着寒光,整个人如同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

玄武手持一柄铁尺,狠狠地砸在身旁的木桌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吓得室内的囚犯们又是一阵哆嗦。

他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笑意,目光如刀,在众囚犯身上一一扫过,仿佛要将他们的灵魂都穿透一般。

玄武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哼,今日落到本大人手里,算你们倒霉,还不如实招来!”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关于大明:我朱雄英来了:先救妈,后救爹,救完奶奶救爷爷!我本科院研究员,转世投胎好圣孙,洪武爱我胜珍宝,家人改命把我靠。我爱发明和创造,爷爷爱我让我搞!成立各种研究院,科技医疗类目全。酒精玻璃抗生素,医疗条件大跨前。红薯玉米种下田,百姓消饥展开颜。土地改革进行中,生产力大幅提升!大明有了炮和枪,藩王海外守边疆。世世代代镇他乡,十年百年成故乡!皇明有了蒸汽机,远洋战舰把敌欺!万国物产献神州,天下万
春风卷碧云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苏氏的传承:平行世界,一个后世的理工男苏砚穿越到秦末乱世助刘邦建汉,于是一个千年家族开始诞生。自此云梧苏氏穿行于史册夹缝——这场横亘两千年的文明暗战,终要在蒸汽轮机与燧发枪的轰鸣中,迎来最后一次淬火。
晨曦行者
寒朝秘史
寒朝秘史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大魏遗臣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明朝末年。山河陆沉,日月无光,东北建奴,西北流民,东南豪强,西南蛮夷!每一样,都让年轻的崇祯皇帝有心无力。大明这驾马车,行驶两百多年,已经到了吱吱呀呀崩溃的边缘!崇祯举目四望,茫然无措!还好觉醒了模拟器!模拟器说杀了魏忠贤,文官无人可制,大明要更快玩完?叶铭:“陛下杀魏忠贤!是取死之道!”模拟器说杀了袁崇焕,东北要大乱?叶铭:“陛下杀袁崇焕,皇太极大喜,庆功宴上陛下不到,皇太极都不敢动筷!”模拟
最爱喝娃哈哈
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
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
关于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拒绝加班被开除,叶天激活避世隐居系统。本想找个小山村躺平,却不曾想迷路后来到大唐,遇到了外出散心的李世民。李二:先生如何看待玄武门之变?叶天:大唐之幸,百姓之幸,李世民牛逼!李二:先生如何评价李世民?叶天: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x之盛未之有!……本书又名:
两仪殿